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99115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堂训练第一单元班别: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1、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20万年2、2009年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是该作品作者达尔文逝世200周年。他在书中提出人类史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在人类漫长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语言 B、直立行走 C、劳动 D、自然环境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我国境内的最早

2、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4、学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后,同学们对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究,你认为结论正确的的是哪一项 A、为了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B、智力低下C、喜欢过群居生活 D、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只靠个人力量难以生存5、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作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6、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

3、些 A、 B、 C、 D、 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之心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A、 B、 C、 D、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会制作陶器8、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9、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右上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

4、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A、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10、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11、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12、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定居生活 建造房屋 饲养家畜 制造陶器 使用打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A、 B、 C、 D、13、某电视台要拍摄右图中人物历史纪录片,如果由你来担任策划,下列情

5、节你最可能保留的是A、他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它在涿鹿之战中被蚩尤打败C、他去世后将王位禅让给大禹 D、他领导的部落生活在长江下游一带14、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而展开大战,地点在A、涿鹿 B、阪泉之野 C、牧野 D、安阳15、1958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发掘出船形彩陶壶,说明了当时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相传造出车船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16、传说继黄帝之后,先后成为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尧、舜、禹 B、舜、尧、禹 C、禹、尧、舜 D、尧、禹、舜17、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荐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禅

6、让制的再现啊!关于禅让制,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联盟会议推举C、全体氏族成员选举产生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18、大禹治水的方法是 A、堵塞的方法 B、疏导的方法 C、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D、引水灌溉19、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德”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在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聚落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黄帝和炎帝时期20、我知道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主要是依据 A、传说 B、考古 C、想象 D、推理二、非选择题:2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1)图一是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分析这种建筑方式有

7、什么好处? (2)图二是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假如你有幸到这个原始部落去作客,请你设想一下主人会用什么饭菜招待你? (3)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一下人类从居住洞穴到盖房定居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ACDDCBADDDCDABAABCCA二、非选择题:21、(1)河姆渡原始居民 干栏式 饲养家畜,通风防潮,防止禽兽虫蛇侵袭(2)半坡原始居民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3)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潮湿多雨(4)

8、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原始居民过上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人类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改善生产环境(言之有理即可)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后训练第一单元班别: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2009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小明在网上看到了一则用远古人类的知识来编写的短信:“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让我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你知道来自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

9、、劳动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4、右图是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这些工具主要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石器和木棒 D、石器和骨器5、英语单词“china”时,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知道是哪个地方吗 A、元谋 B、半坡 C、北京 D、河姆渡6、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最能体现半坡原始农

10、耕文化成就的是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陶器的炼制 D、玉器的加工7、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8、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特征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9、假如你生活在半坡聚落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10、作为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老师为她写的碑文是:“

11、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就是 A、嫘祖 B、女娲 C、尧 D、舜11、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12、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我们中国人常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他们创造了人类B、结成联盟打败蚩尤C、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战争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3、有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带领人们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化水害为水利,为了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A、尧 B、舜 C、鲧 D、禹14、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 A

12、、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种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枝等。 请回答:(1)上述材料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何历史意义? (2)发挥你的想象,北京人使用的火是怎样得来的?16、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炎帝陵 图二:黄帝陵 图三:大禹陵 请回答:(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 (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 (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4)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图三人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ADB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