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99018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 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学习习惯 差、行为习惯差、两者均差的学生。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 尚,缺乏爱心、责任感和义务感;心理健康不健全,言行不能统 一,叛逆性过强;行为习惯不良,自由散漫,意志薄弱,自控能 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辅导, 将对孩子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 们如何才能转化行为偏差的行为呢?我们应该找出产生这种现 象的原因。当代中学生行为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人们知道,影响和决定人的发展 的

2、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从人出生到社会化过程,又集中 到环境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除 了有自我教育以外,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作为未 成年的青少年学生,由他们的身心和成长规律特点,决定家庭对 他们的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影响青少 年学生发展之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尽管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并不与青少年 出现偏差行为成正比,但目前家长整体文化素养较低而导致教育 子女失当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事。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家风不正一种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家长人生观,世界观,

3、价值观差,滥交不良朋友,说话做事不注意场合身份,作风不正, 行为不轨,这往往是孩子形成不良品行的温床和染缸,家风不正 还表现在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默许,支持,甚至唆使孩子犯错误, 促使孩子不良品质进一步发展。另一种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 教育不一,使孩子感到行为无准则可依,是非观念模糊,有的父 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孩子长期放任自流,在 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坏人勾引而变坏。2对子女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观念陈旧,以家长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达到规 定目的,殊不知当孩子的能力,自身愿望达不到家长“定式”时, 就反过来影响学习,行为上更出现偏差。3在教育方法上单一。重言教,轻身教。一是发现孩子

4、有不规行为,即打骂齐下,信奉“棒头出孝子”。二是溺爱孩子,给钱给物,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称王成霸 的恶习。三是放任不管,推向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离婚率上升,离 异父母子女增多,这些少年受到继父母冷落与歧视,个别的 会被遗弃,使他们游荡街头,无家可归,失去家庭的温暖和 父母的爱,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可能走向歧途。4在投资形式上重“物质”轻“精神”。相当部分家长重视 孩子的身体营养健康,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健康,缺乏富有新意 的,适应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教育,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物 质超前,心理滞后”的后果。5在教育内容上重“应试”轻“素质。孩子回家家长问的最 多的一句话是“这次考几分?”,为了让孩子

5、取得好成绩,考重 点中学,规定孩子不准参加课外阅读,不准参加文体活动,不让 参加家务劳动,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很差,尽管社会一再呼吁警惕“高分低能的畸形儿”产生,但片 面追求升学率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顽症。2、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1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少年人生 观,价值观的影响。受上述思潮影响,在中学生行为偏差中好逸 恶劳、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追求不劳而获现象比较严重,吃 要高档,穿要名牌,家庭条件不许可时就去偷窃敲诈。2传播媒介的失误。大众传播媒体是社会的工具,应该担负起维护社会善良风俗 的使命,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的影视渲染暴力、

6、色情,有的似乎 特别偏重于反社会新闻的报道,有的为招徕读者对犯罪的细枝末 节添油加醋,可谓是制造不道德和罪恶的渊源。这些消极文化阻 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健康过程,导致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 功利观,荣辱观的变态。3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弄虚做假,贪污以及搞关系,走 后门等不正之风对学生心灵的污染。当然,除思想原因外,青少 年业余生活贫乏,某些政策的消极影响等也是造成他们行为偏差 的原因。4行为偏差学生之所以其行为恶性发展,与其不良交往息 息相关,与其不良的校外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交往面越广,交往 伙伴越复杂,交往伙伴的品质越坏,交往活动就越频繁,行为偏 差乃至堕入犯罪泥坑也越迅速,陷入程度也越深。

7、不良交往必然 导致思想,感情行为的变态互动,他们经常纠合在一起,广泛互 通各类不良信息,从而在行动上拒绝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约束, 在思想上泛起积淀在心底的观念沉渣,排斥一切良性健康体,片 面地探求感官刺激,行为偏差甚至违法犯罪也就向反射链条系统 化发展。3、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1学校教育功能偏颇对青少年行为偏差的影响。当前,学校 的德育、美育和符合学生个人兴趣,个性发展的教育始终没有占 到应有的位置,无论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师资配备,管理安 排上,“分数目标”都体现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并成为测量学生 好坏的主要标志。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际上成为以分数责任 制为目标的企业化管理,是一种单纯分

8、数效益(如同企业的经济 效益)管理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 社会公德的教育。2学校自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片面、简单,导致学生 行为偏差。学校教育往往重“治标”轻“治本”,重“堵塞”, 轻“疏导”,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时,学校处理问题上的偏 私不公正,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学生对立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形成教育的合力,不能有效 地发挥学校的作用,也是一个原因。如何才能转化这些行为偏差生的偏差行为呢?一教师要摆正心态,对行为偏差生一视同仁没有天生的行为偏差生,也没有绝对的优秀学生,他们差异的出现 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

9、这一点,除去对 行为偏差生的偏见:如排座位时坚持以身高定前后;班级活动时不要 忘记给他们施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去尊 重和引导他们,重新对他们充满“期望”。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行为偏差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受心理行为特征的制约,行为偏差生往往有意无意拉开自己和教 师之间的距离,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要“转化”先“感化”。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行为偏差生多 一份关爱,多一分尊重,少一份歧视,少一份斥责,把更多的爱心倾 注在他们身上,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就能感化他们“冷漠”的心。 只要我们爱得真诚,必然会得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果。三用

10、心捕捉亮点,扬长去短行为偏差生只是在某些思想行为上存在偏差问题,他们身上还有 许多的“闪光点”。但由于其“闪光点”比较微弱,常常被大量的消 极因素所掩盖。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细心地观察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有,如某些行为偏差生或有文艺、或有体育、或有绘画等一技之长; 某些行为偏差生思想活跃、思维敏锐;某些行为偏差生关键在于 我们能否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去发现、挖掘他 们身上这些“闪光点”,给予表扬,并借题发挥,加以利用,为他 们提供表现“闪光点”的机会,让学生在赞美的阳光中感受到成功的 喜悦并受到鼓舞,从而迸发出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在表扬 他们“闪光点”的同时,诚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从而帮助他们克服 行为偏差问题。当然,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还应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 注意批评的语气和场合。兴义市茗实验学校二0一三年九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