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987556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挚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中学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 那么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

2、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积极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中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就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2.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激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积极情感背景原则,有助于克服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的因素,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的内在动机活跃起来。 3.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能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如何,取决于学生参加学习

3、活动时的环境气氛。积极的情感是由积极的探索活动产生的。所以,要努力将学生吸引到积极的探索中来,并使其从中体会到独立发现和探索的愉悦。 4.情感教育能陶冶情操。语文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人生,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量,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作用之所在。 但是,常常会很遗憾地发现:在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似乎是一块鸡肋,而没有制订情感目标的教学,又不是一个完整、合理的教学过程。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知识、技能层面的目标就成了重点,甚至是全部,很少有人关注情感目标的达成度。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4、呢? 1.在听中“激”情。课本中有不少文笔优美、情感至深的文章,根据不同的作品,恰到好处地创设情景,为“激”情准备条件,让学生在听中“激”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春时,配合插入相关的音乐。学生静静地听着泉水的叮咚声;小鸟的宛转的歌声;牧童的短笛声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热爱生活之情便油然而生。 2.在看中“生”情。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把“绘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景中有情,让学生在欣赏画面中感知形象美。如教学沁园春雪时,为了使学生感知“北国风光”之美,可播放投影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雄伟的长城、起伏的山峦、滔滔的黄河,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了美的画面,为进一步俯诗人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

5、爱之情奠定基础。 3.在读中“品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充分尊重作品,通过朗诵,把主观感受同作品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例如,朗读荷塘月色,要求学生调动有关知识(社会背景、写景状物的要求等等),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描述的情景,争取获得身临其境、领会其中的感受。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情感。当学生通过涵咏、朗读、用心灵去领悟的时,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了,进

6、而获得了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4.在想象中“深”情。鉴赏美须凭借想象,创造美也离不开想象。而情感就像想象力的发酵剂,像托起想象力的风,只有让学生在想象中倾注情感,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意境的美妙,感受语言的美妙,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5.在语言中“动”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结合生动的身体语言,创设语言情境,可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进入情景并为之动情,。如教学曹刿论战,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作导语:“同学们,远离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怎能带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公元684年的一天,鲁国

7、上下阴云密布”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文中,达到最佳效果。 情感教育的本质意义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生命意义的双重眷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教师要做一个情感丰富的教育者,有一双多情的眼睛,更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他的目光不会游离课本,他的心灵与学生心灵紧密沟通。在学生和文本的双轨上,时时尊重学生的情感状态,刻刻关注学生的生命感悟,以情感目标为教学境界的最高追求,和学生一起通过课堂教学共同创造生命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