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共6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98413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哈尔滨商业大学课后作业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学 生 姓 名 白 贺 指 导 教 师 邹旭芳 专 业 经济学类 学 院 英才学院 2014年06月06日专心-专注-专业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为了使本国经济早日走出危机,纷纷采用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办法,采用贷款等形式向本国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如我国,从2008年11月起,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存贷款金融机构加大了贷款的力度。2009年一季度的放贷量就达到4.85万亿,二季度累计为7.3万亿,三季度累计为8.9万亿。这种流动性的注入给市场上失落的信

2、心和萎缩的需求带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市场走出了这种金融危机冲击的阴影之后,政府能不能及时抽回自己投放出去的流动性,通货膨胀是否会因此逼近我们的生活,已经引起了不少经济学界资深人士的疑虑和争议。截止到2010年11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比上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5.94万亿元,同比增长22.1%,比上年同期低12.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11月净投放现金607亿元,同比少投放7亿元。 截止到2010年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43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比上月末

3、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4.1个百分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来看,自从2009年11月份CPI由负转正,CPI指数不断上升,近期通货膨胀明显,如图所示。 图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再次刷新年内记录。这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其中,食品价格11月份同比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实际上CPI涨幅比所公布的数据还要高。短期来看,仍存在自然灾害、资金炒作等因素导致食品价格继续上涨,而美元持续贬

4、值以及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的预期,又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而构成输入型通胀压力。由此可见,我国正面临着新的一轮通货膨胀。为了弄清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我主要采用了中国1995年到2008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度量的通货膨胀率来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年份通货膨胀率%M2增长率%M1增长率%199514.839.429.519966.129.425.319970.817.817.31998-2.616.714.81999-31314.72000-1.51012.32001-0.815.514.42002-1.316.816.82003-0.120.11

5、9.620042.815.314.720050.821.117.62006116.71720073.814.316.720085.923.217.8 表1 下面给出中国1995年到2008年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折线图:图2 从图和表中可以看出,1995年中国出现高度通货膨胀达到14.8%,中央银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由1995年的39.4%和1996年的29.4%猛将为17.8%。相应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为6.1%,0.8%,1998年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2.6%。可见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率影响大约存在着1年左右的时滞。同样,2003年为了消除通货紧缩,促

6、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增大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由2002年的16.8%扩大为20.1%,而这一货币政策的影响直到2004年才体现出来,通货膨胀率由2003年的-0.1%扩大为2.8%,由通货紧缩转变为通货膨胀。 因此,我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确实是存在时滞的,这个时滞大约在1年左右,这可能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造成的。下面利用Eviews做出M2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S,M1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S的散点图: 图3 图4 根据数据表现,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得出如下关系: 从广义货币M2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散点图来看,,M2是我国目前金融统计中一个较为全面的货币供应指标。从数

7、据点的分布来看,尽管数据分散较为离散,但M2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高货币供应倾向于对应高通货膨胀率。 从狭义货币M1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散点图来看,M1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也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显然该数据分布比上图更为分散。这可能是因为M1流动性相对较强,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可替代性较强导致的。由此我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M2,M1的增长与通货膨胀率成正相关关系。 针对于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我提出了以下几条政策性建议: 通货膨胀,特别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和消费者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利益,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地位的重要问题,从历史上那些恶性通货

8、膨胀的地区都是正在或者将要遭遇社会动乱的地区。所以政府和相关经济部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要关注CPI这个指标未来的走向,本文对于相关建议如下: (一)货币政策应当关注资产价格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作为以维护币值稳定为己任的我国央行,在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应当坚持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同时,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拓展央行视野,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但不是直接去调控资产价格。 央行对资产价格的影响间接和有限,而且缺乏可靠的实证模型来估算资产价格的合理值, 很难判断资产价格波动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从国际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

9、政策操作都不追随资产价格,只是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反应,取决于这种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关联和影响程度。 (二)控制通货膨胀要加强对预期的引导 预期在通货膨胀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低通货膨胀时,其预期是收敛的,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引导预期,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而当通货膨胀高涨,发展到高通胀时,其预期是发散的,一旦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便难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膨胀或者说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效用大大降低。 因此,央行既要考虑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也要考虑预期的作用,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战略的两大支柱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当前,稳定预期就成为我国央行调控

10、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稳定预期又对央行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央行要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加强对舆论的引导,稳定公众预期,防止因预期不稳而导致通胀出现螺旋上升。 (三)央行在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同时,要关注货币的流向和结构 基于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存在较强相关性这一现状,央行要继续坚持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去控制通货膨胀。 同时,由于货币媒介的范畴在不断扩大,已经由传统的商品市场扩展到资产市场、期货市场。央行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总量的同时,也要关注和研究货币的流向和结构这一问题。要监测货币在各个市场的分布和流动情况,厘清货币流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防止货币流动对物价水平造成冲击。 要研究货币流动的内在驱动因素,譬如自有资金比率的提高和杠杆率的降低就直接影响到货币在资产市场的流动。当由于杠杆率提高驱动资金流向资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的上升,货币的流动对通货膨胀影响较大;而资产价格上升主要由自有资金驱动时,则是权益资本升值的一种体现,一般不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大的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