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982272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三维设计】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三维设计】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三维设计】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三维设计】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备考指南考 点内 容要求题型把 握 考 情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选择找 规 律近几年对直线运动单独命题较多,直线运动毕竟是基础运动形式,所以一直是高考热点,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则以图像问题和运动学规律的应用为主,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分值一般为6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选择、计算三、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选择、计算明 热 点将会越来越突出地考查运动规律、运动图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在2017届高考复习中应多加关注。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填空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

2、型,实际并不存在。()(2)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3)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5)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6)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7)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为零。()(8)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9)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就增大。()要点一质点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

3、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建立质点模型的两个关键点(1)明确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判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多角练通下列物体能够看作质点的是_。(1)体积很小的原子核(2)绕太阳公转的地球(3)用GPS确定在大海中位置的航空母舰(4)正在表演娱乐节目的海狮(5)研究直升机上正在转动的螺旋桨(6)研究上坡时有无翻倒可能的三轮车(7)研究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的硬币(8)计算北京上海的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答案:(2)(3)要点二参考系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在没

4、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大地作为参考系。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3对于复杂运动的物体,应选取能最简单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参考系。多角练通1(多选)如图111所示,2015年9月3日,20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将抗战胜利70周年大写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11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解析:选ABC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

5、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A、B选项正确;因20架表演机保持队形飞行,速度相同,故无论以编队中的哪一架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都是静止的,故C正确,D错误。2(2015德州质检)如图112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图112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 D步行的人解析:选C由于滑板运动员和摄影师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以滑板运动员作为参考系,摄影师是静止的,故滑板运动员的图片是清晰的,但由于背景相对于滑板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背景相对于摄影师是运动的

6、,所以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故在“追拍法”中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滑板运动员,故C正确。要点三位移和路程位移x路程s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决定因素由始、末位置决定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运算规则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的代数运算大小关系xs多角练通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解析:选B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选项A错误;物体不运动,则它的路程一定为零,

7、反之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零,则它一定静止,选项B正确;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选项C、D错误。2(多选)(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s, 则()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

8、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解析:选CD在坐标系中画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可见其运动轨迹不是直线,图线的交点表示机器人两次通过同一点,A、B均错误;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为从点(0,0)到点(2,2)的有向线段,大小为2 m,C正确;(0,0)、(2,2)、(5,5)三个坐标点在一条直线上,故可得出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D正确。要点四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

9、是运动时间t0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典例(2015黄山模拟)如图113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13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

10、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解析由可得:AB m/s1 m/s,AC 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由A经B到C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答案D方法规律极限法 1方法理解: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选用极限法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11、。2方法应用: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中当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中当t0时a是瞬时加速度。针对训练1(2015浙江高考)如图114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图114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选A表示的是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x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t越小,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2一质点沿直线Ox

12、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6t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A18 m/s、2 m/s、6 m/sB18 m/s、2 m/s、2 m/sC2 m/s、2 m/s、18 m/sD18 m/s、6 m/s、6 m/s解析:选A由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式可得t2 s时的瞬时速度为v6 m/s622 m/s18 m/s,质点经时间1 s后速度减为0,由位移x随时间t变化关系可知在t0到t2 s内发生的位移为x4 m,所以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为2 m/s

13、,由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知在t0到t1 s内发生的位移为x14 m,所以从t0到t2 s内发生的路程为s12 m,所以t0到t2 s间的平均速率为6 m/s。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正确。要点五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定义式vvvv0a方向与位移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与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方向无关2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3根据a与v方向间

14、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典例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解析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故选项A错误;根据a知B项正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为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为减速运动,故C、D项错误。答案B易错提醒(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共同决定。(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针对训练1(2016江门模拟)如图115所示,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t0.01 s后以v2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图115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 D500 m/s2,方向向右解析:选C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v13 m/s,v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