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981322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思考摘要:针对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合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和目标及其在中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政治教师的师德榜样、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方面,谈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现状 原因 思想品德课 德育功能有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形象的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教育,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一直非常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培养。从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来看,其主流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他们当中也有些人出现思想道德偏差,是非观点,价值取向错位的现

2、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如冷漠,自私,缺乏进取心,追求享乐主义,集体观点、法纪观点淡薄,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较差等。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在经济领域不顾商业道德、职业道德、诚信缺失等现象屡见不鲜,以及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等,这些都在腐蚀着未成年中学生的心灵。以致于在当前中学生当中流行着这样的口头禅:“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吃喝玩乐,生活好过;省吃省喝,青春白过。”(2)学校的教育评价方式不当。当前,虽然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在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应

3、试教育”仍然是客观现实。这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升学率。“学生成绩好,一切都好”的评价方式,使绝大部分政治老师都把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当成是一种知识型课程,追求的仅仅考试成绩,违背了思想品德课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提升道德品质修养,培养准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内在需求和目标。(3)家庭教育的偏差。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宠着一个孩子,很多孩子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在家中俨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这极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不讲理、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和责任心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也容易导致心理素质差、意志

4、品质薄弱等问题。有的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还有些家长教会孩子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校举办集体活动时,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时间总是找各种理由替孩子请假;有好的复习资料不能借给别的同学看;不要协助成绩差的同学而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这让孩子学会了“有利就上,无利就让”。还有些父母自己就有一些陋习,如自私、爱占小便宜、赌博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家庭教育的偏差也严重影响到中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4)中学生个人因素。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想、心里发展都还很不成

5、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是中学生思想品德优良与否与其成长的环境有着最为直接关系的主要原因。另外,有的孩子因为其性格缺陷,比如急躁、偏执、孤僻等,加上青春期的青少年普遍存有逆反心理。这些都会影响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众多的教育和影响因素当中,学校的德育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德育的核心和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在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所以,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尤其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品德

6、课肩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任,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我们每一位政治老师都应肩负起这个重任,最大限度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在此,我想针对中学生思想品德中存有问题的成因,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以供探讨。首先,政治老师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更应该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我最初对师德的模糊理解始于初中阶段,偶见语文老师贴在床头的座右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其时并不经意,现在想起来却用意匪浅。政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表现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方面,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政治教师

7、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提的德育要求,能否渗入学生的心田和行动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水准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品德和言行。正如董仲舒所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孔子也十分重视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假如政治教师言行不一,存有不良行为习惯,举止不文明,唯利是图,追名逐利,斤斤计较,为人刻薄,试问他怎么好开口教育学生讲诚信、讲奉献、讲文明、讲宽容呢?我们如果不能“正其身”又岂能“正人”?诚信、举止文明、言行一致、为人宽容、乐于奉献等品质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经常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其次,运用课堂教

8、学手段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应注重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我在上“诚信”一课时,侧重于教育学生从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诚信品质,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如果我们向父母、老师或同学、朋友承诺一些事情,就要想方设法去完成,一定要取信于人。如果自己决定做的事情则一定要坚持,决半途而废,如晨跑,控制自己上网、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学习计划的完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努力做到,决不能放弃,即使没有人监督或遇到困难,也力求做到,这既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诚信。在做作业或考试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坚持

9、诚信,不能为了完成任务或考好成绩而抄袭作业或考试作弊。 第二,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的行为选择,渗透德育教育。我在上“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一课时,设置了一系列容易被同学们忽视的生活情境,例如:(1)与父母见面时你会冲父母笑一笑,会向父母问声好吗?(2)听到父母剧烈咳嗽或唉声叹气时,你有反应吗 ?会做何反应?(3)和父母一起外出时,你会主动帮助父母拿东西吗?在上下车或楼梯时,你会提醒父母小心或扶他们一下吗?(4)周末与同学外出活动时,你会主动告诉父母去哪儿吗?如果不能按时回家,你会打电话告诉父母吗?(5)父母不在家时,如果你想玩电脑,是偷玩一会,还是先请示父母? 通过这些情境选择,让学生

10、真正明白,爱父母、孝敬父母就是要心里想着父母,关心、理解、体贴父母,学会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管好自己,减少父母的操心。第三,善于选择运用反面素材推动正面教育效果。有的老师认为政治课就是“假”、“大”、“空”,课本中的道理只是因为考试的需要而被迫学习,并不能深入学生内心而影响塑造人的灵魂。老师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思想奔放,认识容易偏激,加上逆反心理,就往往出现正面的“大道理”、“说教”易使学生产生反感,降低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善于选择运用一些反面的素材,可能会推动正面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诚信教育时,我给同学们讲述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

11、由于撒谎取乐,一再骗乡亲们说“狼来了”,久而久之,乡亲们再也不相信他了,最终导致自己命丧狼口。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惧怕不诚信的危害,从而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必须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在讲“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时,我播放了一段吸毒者毒瘾发作时的痛苦和吸食毒品中毒后的惨状的视频,让学生对毒品的危害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了抗拒毒品的意识。事后,曾有学生对我说,现在一想到毒品就觉得好恐怖。第四,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总结,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形成正确的态度、道德观和价值观。现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多,有不少老师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却往往忽略了

12、自己是德育施教者的身份,在学生热热闹闹的讨论、发言之后,没能适时地点拨、引导,缺少必要的总结,未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效。再次,改变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使课内与课外的教育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有不少老师对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只看考试成绩,有的甚至完全不顾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任务和目标,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多做习题,应付考试,忽视了课内与课外教育的结合,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把认知变为行动,使知、行脱节,自然会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现象,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应有的德育功能。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必须改变评价方式,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

13、标准,不死记硬背,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教育结合,把课内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达到知、行统一。实践感悟是打开学生心灵、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钥匙。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重要,增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观念,培养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组织“志愿小分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环保;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使同学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价值”的人生真谛。组织学生郊游、野营等户外活动,使他们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14、热爱大自然情感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意志品质,增强了集体观念,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学会关爱他人、照顾自己。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将优良的品质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在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的同时,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做到知行的有机结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非一日之功,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仅仅依靠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育。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持久、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决不能流于形式。我相信,只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各方面认真落实工作,真抓实干,形成合力,那么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一定会大为改观。参考文献:1.陈莉 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科技创新杂志2米脂职教中心 樊振雄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