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中国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97953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中国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意中国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意中国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意中国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意中国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意中国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中国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意中国龙美 术 教 学 设 计 授课教师:李群芳 授课时间:2018年11月22日学校名称广州市白云区集贤小学执教老师李群芳教学内容创意中国龙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岭南美术出版社学时第一学时教材分析 创意中国龙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发行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本课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范畴。龙曾经是原始人崇拜的图腾,寓意着幸福、吉祥、威武,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中国的龙文化,结合我校特色课程-校本粘土教学,让学生以粘土手工的形式创意表现龙的造型,感受中国龙的形态、色彩之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搜集与整合资料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因

2、此本课让学生自己搜集龙的资料、做PPT,然后进行整合成课堂展示所用的材料。此阶段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课堂利用平板上课,学生很有兴趣,也能较熟练地登陆“互动精灵”、“白云课堂”学习平台与老师进行互动。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但能力发展参次不齐,因此作业要求仍旧要进行分层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对龙的知识的了解与龙的特征分析,会用粘土的技巧制作中国龙。2.小组合作表现有创意的中国龙的形象,并表达作品的寓意。3.感受中国龙的形态、色彩之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动手创作的收获与乐趣。 教学要点重点:粘土龙的设计制作方法。

3、难点:设计制作主题寓意明确的创意中国龙。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用粘土制作一条造型简练的龙。2较高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设计制作一条造型奇特,夸张的龙,并办一个“中国龙造型设计展”。教学准备1.课件、微视频、范作、师生平板、一体机2.学生课前了解龙的文化,搜集有关龙的物品或图片带回课堂分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1.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你们知道这扇大门后面有什么呢? 2.播放舞龙视频,问: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舞龙)3.师: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权势、高贵、尊荣,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引出课题) 欣赏

4、舞龙视频,并回答问题。播放舞龙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自主交流龙的知识老师辅助引导学生代表上台交流中国龙的知识。 1.龙的传说2.龙的精神3.龙的文化4.龙的特征 小组代表提前准备好龙的相关知识,并整合成PPT,课上与同学们互动学习: 1.学生一:讲述“龙的传说”(1)伏羲自称为“龙师”的传说(2)女娲、炎帝、皇帝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的传说。2.学生二:引出“龙的精神”龙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呢?勤劳、勇敢、不屈不挠、智慧、创造、诚信、出人头地、不同凡响、进取、独立、团结.3.学生三:介绍“龙的文化”古代:皇族现代:建筑、工艺、雕塑、书法民俗文化:耍龙灯、赛龙舟4.学生四:揭秘“龙的特征”(1)龙的

5、各部位都具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鳄鱼嘴、鹿角、狮鬃、蛇身、鹰爪、鱼鳞等)(2)比一比,龙的动态有什么不同?(升龙、降龙,盘龙、行龙,坐龙)1.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龙的传说、精神、文化、特征,培养其自主与协作学习的能力。2.通过感受龙的精神树立民族精神。3.教师课前在平台上发布了预学作业,课堂上学生再通过平台上传自己课前搜集的龙的物品和图片,分享交流预学成果。三、探究龙的制作方法1.展示示范作品 2.提问:怎么做这样的粘土龙呢?播放“龙的制作方法”的微课视频 3.出示制作步骤头-身体-鬃毛、龙鳍-龙爪、龙鳞-装饰(龙珠、祥云)1.学生欣赏范作。2.认真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制作方

6、法。3.汇报制作步骤。微课视频很直观地加深了学生对“龙”的手工方法的印象,激发学生创作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后面的设计。四、学生设计创作1.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心中的龙的形象。出示“中国龙造型设计展”的作品要求造型大胆、色彩合理、装饰精致、主题明确,并将创作方法素材发送到“白云课堂”。循环播放创作素材PPT与背景音乐2.学生创作中,教师利用平板分享学生的中期作品,进行过程性评价。并点拨提问:你们在制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3.教师巡视辅导学生的创作。提示学生作品的创意性,并注意安全和卫生。1.小组发扬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合作构思讨论设计的主题,制作中国龙。创作中通过“白云课堂”查看素材

7、。2.学生提出问题或困难。3.学生再次深入创作。1.学生通过合作创作,加深对中国龙的结构的了解,也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协调的能力。 2.教师将创作方法素材发送到平台,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创作中利用平板收集中期作品,能更有效地进行过程性评价。 3.点拨提问,增强独立思考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能很好地解决课中学生遇到的学习难点。五、评价展示1.出示评价标准。2.用平板“收集图片”,并展示作品。 3.教师评价作品,出示收藏证书,并将作品收藏到艺术节上进行全校展示。4.小结:今天大家在制作中表现出了龙的特征,在整个合作学习中体现了中国龙的精神,这种精神便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有了你们这些龙

8、的传人,我们的祖国这条巨龙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1.组员上传作品,组长将组内所有作品挂到黑板上展示。2.自评:小组代表介绍作品寓意3.互评:学生通过平板给作品“点赞”。 1.以积极的情绪进行互评,培养自信、学会欣赏他人,提高审美能力。2.教师点评与小结,激发学生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六、拓展延伸1.自豪的唱响龙的传人。2.课外欣赏西方传说中的龙的图片。 1.学生齐唱“龙的传人”。 2.了解西方龙的象征意义。 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升华情感。通过与西方龙的对比,拓宽学生视野。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创意中国龙一课以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为主题,让学生在感受中国的龙文化的同时,结合我校特色课程-

9、校本粘土进行教学。本课设计为六个环节,主要围绕三大内容展开:交流龙的知识,探究龙的制作方法 ,设计创意中国龙。本课以情境“舞龙”视频导入课题后教师引出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接着让学生自主讲述龙的知识:包括龙的传说、精神、文化等,让学生感受龙文化的丰富内涵。然后通过学生对龙造型的分析后,师生共同探究龙的制作方法,此处我采用微课示范创作,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创作,在学生积极创作中教师进一步的点拨,引导学生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创意中国龙。学生用粘土手工的形式创意表现中国龙的造型,感受中国龙的形态、色彩之美,培养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

10、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课堂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落实。 一、以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改以往的师生问答式的常态教学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课堂上将前半节课交给学生,学生将提前搜集整合的知识做成PPT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并讲解,教师仅在一旁做引导,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也淡化了学习过程的枯燥,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

11、松氛围,学生学得有成效。 二、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情感教育。 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本课教学从龙的文化知识、设计龙的主题寓意,到最后将作品收藏进美术室作为美术室的景观等过程都体现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尤其是在最后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作品有了很多自我的理解。如“我们的作品主题是龙腾虎跃,指的是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我们做的双龙戏珠,寓意着我们班的同学们能够团结友爱。”还有的学生说“我们马上毕业了,做这条龙寓意着我们学校以后的教学质量更加的飞黄腾达”

12、.孩子们通过粘土作品对自己的目标、对同学间的友谊、对学校的发展都给予了很深的情感寄托。这也让美术课的情感目标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文化理解在本课落地。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乐学。 整节课,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平板与老师通过智慧平台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如收集学生预学成果一起分享;创作中收集学生创作疑问图片进行过程性评价,共同解疑突破难点;通过白云教育平台,定时发送素材资源给学生,供学生参考;最后收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适时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创造思维、弥补了普通课堂的一些不足,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处:如学生的探究学习不太到位。如

13、在探究方法中,应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龙的做法,然后老师再微课示范整个制作过程,因考虑时间问题而将此步骤有所简化。这样就让教师作品先入为主地印在学生心里,学生作品而缺少了一些个性。另外没有发挥平板使用的最大效益,如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没有拍到那几位特别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当然,正是因为课堂的真实不完美,才让我更多的去探索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就是当你学过的知识,在过了很多年淡忘之后所剩下的东西。”美术教育不是让学生获得单纯的知识,而是获得融化在生命之中的文化精神。只有不断地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文化与情感教育,始终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尊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永葆美术课堂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