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朱爱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97824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朱爱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朱爱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朱爱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朱爱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朱爱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朱爱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朱爱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物理年 级八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法、多媒体等教 师朱爱静单 位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课题名称功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这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功”对于目前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概念,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可以说一切自然

2、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但是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中借助多媒体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建构“功”的概念。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

3、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口袋在拉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货物在吊车的作用下提升到一定高度、弹簧在手的作用下被压缩学生活动:几种情景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力的作用显示出了成效,请从“功”的含义“成效”的意思出发,根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成效是否一样?活动导入 活动情景1:让一名学生上台来推桌子,桌子未动。 活动情景2:让一名学生上台推粉笔盒,粉笔盒沿桌面移动。 提出问题:两人活

4、动过程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表示这两个力的成效不同呢? 交流讨论:都用了力,但两力的效果不同。前一个力没有成效,后一个力有了成效。 归纳: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力对物体做的功。引出课题:功 (教学说明:这样引入课题,把功这个抽象的概念以生活中的直观认识为依托,能较好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同时对学生下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 一、力学

5、中的功 由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体会力学中所说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显示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概念理解:教师用手托黑板擦,提醒学生观察与思考各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活动一: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活动二: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问题1:在活动一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 问题2:在活动二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由代表总结回答,在上升过程中,移动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与支持力和重力共线,故二力做功了。

6、在水平移动过程中移动的距离在水平方向,在重力和支持力方向无位移,故此过程二力均未做功。 请学生观察图中力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注意:只要力与运动方向不垂直,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创设情景:(1)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人累吗?人做功了吗?为什么? (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 (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4)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力做功了吗?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思考。请学生观察图中不做功的实

7、例,引导学生根据事例分析一总结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搬运工扛着货物在平地上行走,他对货物向上的支持力对货物做功吗?人用力拉皮箱,但是没有拉动,拉力对皮箱有没有做功?两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上前进,提桶的力对桶有没有做功? 交流讨论:虽然人对物体用了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所以搬运工对货物没有做功;人用力拉皮箱,但是没有拉动,虽然对皮箱施加了力的作用,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置的变化,因而拉力对皮箱没有做功;两个人提桶的力的合力向上,但桶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人对桶没有做功。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你能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吗? 在交流中总结

8、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s-0,劳而无功);(2)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即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F-O,不劳无功);(3)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不做功,即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方向垂直劳而无功)。即学即练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4)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5)人提着箱子站在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上(6)人提着箱子上楼 二、功的计算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

9、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创设情景:起重机吊运货物过程,用起重机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式分三次将物体匀速吊起。 思考问题:(1)起重机第二次对物体做功与第一次比较,什么量改变了,什么量没有变?第二次做功与第一次做功的关系?(2)第三次与第一次相比什么量变了,什么量没有改变?第三次做功是第一次做功的几倍? 学生活动:交流思考并讨论。在力一样大时,功的大小跟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成正比。在距离一样大时,功的大小跟物体沿移动方向的力的大小成正比。 课件展示情景: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移动的距离为s,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做的功。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

10、根据功的概念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也就越多。 1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3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1J=l Nm 1J的含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距离时,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J。 例题: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质量为50 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 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 000 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 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取g=10 N/kg) 解:马拉车所用的力与

11、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马移动的距离 s-3 000 m则马做的功是 即学即练在平地上,一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米,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同步训练 1重10牛的物体,在20牛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一次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动1米,另一次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粗糙水平面与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为3牛,试问拉力在此两种情形下所做功的大小关系( )。 A.在光滑面上拉力做的功小 B在粗糙面上拉力做的功小 C两种情况所做功的大小相同 D无法判断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手从地面上提起水桶,提力对水桶做

12、功 B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保持水桶的高度不变,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手的提力对水桶做了功 C出手后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推力在对它做功 D很费力地推一重物,重物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重物做了功 3质量为40 kg的物体受到100 N的水平拉力,移动了50 cm。求:(1)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2)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板书设计一、功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功的计算 W=Fs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米)|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力F做的功(焦)三、功

13、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作业或预习估算一下你上三楼时,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自我评价本节课在设计时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设计从生活常见的具体事例人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一类是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运动,一类是有力作用而物体没有运动,从而理解什么是功。教学中还设计了几个不做功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判断,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设计中注重物理思维韵培养,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熟悉教材,驾驭课堂能力强。本课的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体现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自始自终,学生做题、回答,积极、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 评议一单位:荥阳市一中 姓名:刘志平、牛培宗、安芳、宋湘彬,杜志刚 日期:40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