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历史文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97467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定河历史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永定河历史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永定河历史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永定河历史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永定河历史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定河历史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定河历史文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定河历史文化及发展规划约在三百万年前,地壳运动造就了现在永定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当时晋北和延庆古湖河水携带泥沙穿越崇山峻岭奔流而下,填平湖泊、洼地,游荡、淤积,造就了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的北京小平原,为北京城的诞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地域空间。永定河流域一百多万年来,曾是古人类迁徙、活动之地。约5000年前曾是先祖炎黄征战和民族融合之地。3000多年前薊城诞生。永定河流域丰沛的水源、广袤的森林、富饶的矿藏、物产哺育着薊城的发育、成长,并发展壮大成为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全国的文化、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永定河无愧为北京的母亲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与河水和谐相处、互相依赖,流域内发生过多

2、次影响历史的事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永定河文化。为了生存,人与河水也相互抗争,利用河水,灌溉、漕运;抵御洪水,筑堤、防洪。开发水能、治理河道。然而,对永定河过度的开发利用,付出的则是生态破坏的代价。回顾所经历过的成功和失败,总结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感恩母亲河的宽容和巨大付出。展望未来,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爱护生态环境回报母亲河。一、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古称无定河、浑河,是华北地区最大水系海河水系五条支流中最古老的河流。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天池,流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747公里,流域面积47016平方公里。永定河流域是东亚古人类起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3、更是北京城市文化的源头。永定河在北京境内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个区,河段长约170公里,流域面积近3200平方公里。由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北京小平原”,是北京建城的地理基础;永定河丰富的资源是北京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资源基础之一。永定河是北京城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永定河养育着古都和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使北京地区从原始聚落、诸侯国都邑、北方军事重镇发展成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进而跃升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的首都,乃至现代国际都市。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依托永定河流域三大源头文化资源,发掘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基本建构思想体系,不断发扬光大,必将对指引中国步入世界实力最强大

4、国家行列,引导多极和多元的国际体系实现民主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一)永定河流域是东亚古人类起源地之一永定河上游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是东亚地区最早的古人类起源地之一,距今约200万年左右,不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刮削器等石制品和大量被人食用过的大象、犀牛、鹿、马等动物骨残骸,而且还可以辨识出早期人类进餐时砸骨吸髓、刮骨取肉的生动场景;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发现了距今136万年古人类活动遗迹。这些发现表明泥河湾盆地的旧石器文化不但是多样的,而且是连续的,一直到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目前泥河湾已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库,也是中国第四纪地质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圣地。

5、永定河流域其它地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也被不断地被发现,构成了一张由山西朔州市峙峪、阳高县许家窑;河北阳原县侯家窑、虎头梁;北京门头沟东胡林、东城区王府井、房山周口店等地古人类考古遗址的流域汇集网。涵盖了旧石器早期、中期、晚期,新石器早期以至农业文明的诞生,勾勒出一幅永定河流域古人类出现、繁衍、发展的生动图景,时间跨越了近200万年。这种成序列的不间断发展的类型,在全中国尚属首例。(二)永定河流域是中国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在五千年中华文明进程中,永定河流域是古史传说中的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开端地位,成为中国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永定河流域上中游

6、是中原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三岔口”,又是北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双向通道。在距今5500年4500年间,中原仰韶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内蒙古河套文化,这三支不同文化类型人群在永定河流域中上游长期交流、融合,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萌芽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这个区域发掘出绘有仰韶文化玫瑰花纹图形和红山文化龙鳞纹的陶器,还有河套文化三袋足陶鬲,这些不同的文化符号就是他们曾经交流融合的物证。“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头脑中固有的古史观,而中国文明的始祖是五帝之首黄帝。据考证,黄帝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永定河流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7、”。最后,“邑于涿鹿之阿”。阪泉与涿鹿都位于永定河流域,在当时可能就是沟通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有关黄帝的记载也颇为详尽。这些文献记载再现了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碰撞、交融,并孕育着新的文化共同体的史实。这种多元文化与民族不断融合的模式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一体”文明起源格局,成为中华文明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历史规律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多民族不断融合和创造的历史,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包容并蓄、开放进取的历史传统。 (三)永定河流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发源地永定河孕育了北京的人居历史与文明历史。北京地区迄今共38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属于永定河流域

8、14处,其中延庆8处、东西城2处、门头沟3处、房山1处。北京地区永定河流域段有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别位于门头沟(东胡林遗址)与房山(镇江营遗址与塔照遗址)。大约距今46万年前北京猿人的出现,标志着北京地区人类居住历史的开端。北京不仅具有3000余年建城史,860年建都史,而且在5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它见证了中国文明起源、发展、形成的全过程。永定河上的古渡口作为古代南北交通的枢纽,成为北京城选址的直接原因之一。永定河直接或间接地为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水源和水利。永定河流域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其他物产,为历史上的北京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提

9、供了大量的木材、石材和燃料。北京城是在永定河的怀抱里形成,又在永定河水的哺育下成长和发展。没有永定河就没有北京城。地处永定河下游的古都北京,三千多年来先后为西周蓟都、燕都;辽陪都南京,又号燕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两代国都;直至今天的中国首都与现代化国际都市,成为中国古代都城文化集大成者。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它的洪积冲积扇为北京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地域空间和地理环境。而人类没有辜负永定河的厚爱。在永定河流域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永定河儿女,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创造了永定河流域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和灿若群星的文化,尤其是在军事、古都古城古村落、交通道路二、永定河灿若群星的流域文化(一)

10、永定河军事文化自古以来永定河流域可谓战火连连,战事多多,尸骨累累。这是永定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永定河流域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又横跨我国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和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既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杂处交争地带,又是中原农业经济与农业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交错融合地域。这样的自然地理区位和人文地理区位意味着,当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或当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之间发生冲突碰撞的时候,永定河流域是首当其冲的。 广布该流域的古代军事设施以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歌正是永定河流域军事文化的体现。(二)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古城、古村落文化 永定河流域的古都,上游有黄帝之都

11、涿鹿,北魏之都平城(大同),诸侯代王之都代王城,以及为时不久的元中都。下游则有金、元、明、清四朝帝都北京。今天北京仍然是我国的首都。在区区不足五万平方公里的永定河流域,有如此之多的古都,都城密度之高,罕有其他地方可比。 永定河流域西汉时分属雁门、代郡、上谷、广阳、渔阳、渤海等郡国。这些郡国所辖县在永定河流域者大约有50个,除平城、代、涿鹿、蓟为古都外,尚有46个西汉县城分布在永定河流域。随着朝代的更替,又有一些新的州、郡、县城出现。后来,特别是明代,为了加强边防,在长城沿线修筑了许多驻军屯兵的城堡,有些城堡的规模甚至比州县城还大。因此,永定河流域的古城是相当多的,至今还有些古城遗址保存下来。

12、至于永定河流域的古村落文化,随着爨底下、灵水、三家店等古村落成为旅游热点,而名播海内外,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三)永定河流域的交通道路文化永定河中上游流域多山地和山间盆地。一些洞穿山区的交通道路早已踏辟出来,最著名的是居庸关大道和雁门关大道。居庸关大道是沟通华北大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主要通道,元帝都要率百官后妃往返于大都和上都二都间。往上都是为了避暑,返大都是为了避寒。因此,元代大都与上都间有几条十分重要的道路。出居庸关往东北行,经缙山(今延庆旧县)、黑峪口、龙门所至上都,是为缙山道或黑峪道,称为辇路。出居庸关西行,经怀来县旧城(为官厅水库淹废)至土木堡,道分为二:其一北行,经雕窝、赤城、独石

13、口道,称驿路;其一西北行,经新保安、宣化、张家口、万全等地出塞,转东北行至上都,是为野狐岭道,称御路。元代大都与上都间的御路、驿路、辇路,均通过永定河上游流域。 在北京西部山区,古代山间道路颇多,历史文化价值不容轻视。这里既有由北京通往西山腹地以至代地、雁门的山间干道即西山大道,又有通联险关要塞、边城重镇的军行山道;既有从西山外运煤炭山货商旅大道,又有四面八方到妙峰山进香赶会香道。这些山间古道是散布在深山荒岭的历史文物,是山区人民历史生活的见证。(四)永定河流域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永定河流域的宗教文化有二个显著特点。各种寺庙数量多,且名气大。如潭拓寺,向有“先有潭

14、拓寺,后有幽州城”之说,足以说明其历史之悠久。法源寺旧名悯忠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幽州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他如戒台寺、卧佛寺、碧云寺、大钟寺、万寿寺、白塔寺、广济寺、智化寺、护国寺、隆福寺、白云观、东岳庙、雍和宫、妙峰山娘娘庙、都城隍庙、东四清真寺、牛街清真寺、西什库教堂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寺院庙堂,闪烁着永定河流域宗教文化的熠熠光辉。 北京西山是宗教文化荟萃之地.北京西山,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凡是山林泉水稍胜之处,几乎无处不见寺庙。这与明中后期太监们的权势地位和心理行为有极大关系。(五)永定河流域的民间文化 永定河流域的民间文化是指流域内长期流传演变的民风民俗及民间文艺等。古人云:“凡民

15、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之情欲,故谓之俗。”可见,民风民俗反映了一地区的水土风气和民之情欲,故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特点,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是也。 永定河流域的民间文艺也是精彩纷呈的,包括民间故事传说、诗词歌谣、戏剧曲艺、花会舞蹈、绘画书法、工艺美术、方言谚语等。各地都有从事民间文艺的杰出人物和代表作品,也都有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六)永定河流域的煤业文化 永定河流域由于煤藏丰富和采煤历史悠久,煤业文化积累深厚,独具风采。永定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并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大同有“煤都”、“煤城”之称,京西门头

16、沟区的采煤业至少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元代,门头沟大峪的煤窑已有数千处之多。那时候,采煤人是非常辛苦的:“尝操锤凿穴道,簧火裸身而人,蛇行鼠伏,至深入数十里始得之,乃负载而出。或遇崩压则随陨(殒)于穴。故其玷污憔悴无复人形。然乡民藉此衣食,终不舍也。其用胜于燃薪,人赖利焉。”在长期的采煤生涯中,无论是窑主还是窑工,为了趋利避害,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自发性地约定俗成地形成煤业习俗,如行业用语、祭窑神等。今天,在门头沟区还发现保存了一批与煤业有关的碑刻文书,如禁止采煤碑、卖窑文约、租窑合同、合伙开窑合同等。这些都是京西煤业的重要内容。(七)永定河水文化永定河是一条大河。永定河孕育了北京城。受流域内气候特点的影响,流量季节变化大,夏秋常常暴涨,冬春每成细流。又因上游出自黄土高原东北部,河水富含泥沙,下游善淤善决,迁徙弗常,中游横穿太行山地,即由我国地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