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97449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事故管理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备事故管理制度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设备事故的区分与处理办法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机动设备事故的处理。二、设备事故的划分1、设备事故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 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四大类。固定资产原值五万元以下的设备不设重大 事故,固定资产原值十万元以下的不设特大设备事故。2、设备事故划分标准:2.1按造成停工损失划分特大事故是指:供电中断造成全厂停产一天以上或车间 停产三天以上。重大事故是指:造成全厂停产 30分钟以上。一般事故是指:造成全厂(或车间)停产 10-30分钟。轻微事故是指:车间停产 10分钟以下。2.2按修理费用划分特大事故是指:修理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40%以上

2、重大事故是指: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 20-40% 一般事故是指: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10-20%轻微事故是指: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10%以下设备事故停修时间:指 事故发生到修复投产的时间。 设备事故的损失:仅计修理工时费、修理材料和备件费 用。设备事故的修复费用:是指修理材料和备件费用。3、设备事故的分类3.1责任事故:由于操作者违反 操作规程或粗心大意, 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停车,以及维护保养不好,检修不良等 原因造成的事故。3.2 质量事故:由于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不良所造 成的事故。3.3自然事故:由于自然原因如雷击、 洪水所造成的非 人力所能抗拒和消除的事故。3

3、.4 其他事故:凡不属上述三类 事故的事故。三、设备事故的处理1、发生设备 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设备运行, 以防止事故扩大,保持现场,并及时报告班长、维修人员、 车间领导。由工艺设备部、生产部共同检查分析事故原因, 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并应迅速抢修,恢复生产,如遇 无法控制的易燃、易爆、剧毒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安全保 卫部门发出警报,并采取正确措施。2、事故责任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隐瞒或制造假 象,3、事故情节严重或隐瞒 事故不报告者,要给予纪律处 分或保卫部门依法处理。4、设备事故管理中的有关事项设备事故的分级管理 全厂由设备部归口管理,车间由 设备组归口管理,对设备事故的管

4、理,应做到数据完整,报 表齐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4.1设备发生特大、重大设备事故,要保护现场,立即 报告车间设备组和设备主任,设备组在30分钟内报告设备部和主管经理。设备部长、设备运行工程师会同车间设备主 任和设备员,调查损坏情况,拍照备案,并提出抢修方案, 由主管经理主持抢修工作。4.2事故处理的原则 设备事故的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 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末受到处理,群 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得到落实不放过。4.3应注意防范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导致事故 发生的重要原因,事故管理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就 必须铲除一切事故隐患,方能防止事故重演。设备操作中的隐

5、患。这主要是违反设备的操作规 程所进行的各种违章作业,如超负荷运行、冒险作业、不按 程序使用 等。4.3.2 维护保养中的隐患。在维护方面主要还是操作人 员日常工作中“三好、四会”没有到位;保养方面主要是润 滑不良,日渐成疾。4.3.3 检查修理中的隐患。主要反映在设备故障检查技 术差,一些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长期积累成大问题; 再就是修理的质量差,仍然留有安全隐患的根苗;另外就是 为了抢生产任务。4.3.4 设备制造中的隐患。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制造材 质不合要求,这些都是设备内在的隐患问题。4.3.5 其他隐患因素。比如环境因素及操作者疏忽等 等。4.4 事故损失计算 对事故造成损失

6、进行统计计算,设 备事故的损失包括修复费及减产损失,其计算方法如下:修复费:包括新换的备品、备件、材料及人工费 等,如设备完全损坏,则按该设备的现值计算。减产损失费:事故直接影响生产的时间X单位小 时计划产量X每吨产品的利税。四、设备事故的报告 1、一般事故及小设备事故发生后,由车间主任和设备员主持抢修和组织事故分析,并在 24 小时内由车间上报工艺设备部2、各车间主任每半年要进行设备安全事故方面的管理 总结分析,上报公司工艺设备部,以便汇总全厂情况,上报 总经理。3 、设备事故分析:4、设备事故分析:特大、重大和大设备事故由主管经 理或工艺设备部长主持, 设备部区域员、 车间主任、 副主任、

7、 设备组及事故所在工段(班)和有关人员参加,时间安排应 在事故发生后和抢修完后的一周内进行,经过分析必须查明 性质、原因,明确事故损失、责任者,找出应吸取的教训及 防范措施。5 、一般事故由车间主任主持,工艺设备部区域员及车 间设备组和有关工段(班)长以及当事者参加进行分析,经 过分析必须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损失和责任者,并 订出防范措施。五、设备事故预防管理1、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 认真对每一台设备制订使用、维护、检修三大规程,并严格 按规程的规定执行,定期校验各类安全保护装置,定期维护 各项监测仪器仪表,使之达到灵活可靠、认真开展点检预修 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

8、然。2 、各级生产指挥人员应改变过去那种重生产、 轻设备, 甚至拼设备、杀鸡取卵的观念,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制止违 章冒险作业、超负荷和带病运行等不正常现象。3、认真贯彻执行“点检”、“预修”制度,把每一台 设备的检查点排列成表, 明确检查点的检查周期、 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职责范围和落实到人并填写点检记录。发现异常 现象,该操作者应立即处理,操作者不能处理的,向维修人 员和领导反映及时处理,不得拖延,如一时不能处理,作预 修计划,定期处理。4、必须认真执行设备润滑制度,每一台设备都应绘制 润滑图和编制润滑表,落实“五定” (即定点、定时、定质、 定量、定人)根据润滑表,开展润滑工作。5 、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三好” (管好、 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 排除故障)使事故消灭在萌芽中。6、公司各级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对设备事故的管理,落 实好“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加强 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的教育,严格督察设备管理各 项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