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季养生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972209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四季养生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媒1402班,汪斌晨,201426811216四季养生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中医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 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滋养 生命。主动调整自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灵枢本神指出: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古代医家也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春生发之机,夏一一生长之机,秋一 一收敛之机,冬收藏之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 键,逆其道而行则会产生巨大危害。一、春季养生之道春为四季之首,

2、乃万物复苏之时,是万象新一轮生长发展的开始。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 春令之气畅通舒张的特点,注意保存体内的阳气,并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对阳气有所阻碍的情况都应该避免。在情志方面,春在五脏关系中属肝,而肝主升、主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志为怒。因此在春季期间要保持精神心情的舒畅,力戒暴怒抑郁。在运动方面,应选择可以促进肝气疏泄,生发阳气的锻炼方式,如散步、踏青、太极拳、八段锦等,与春季节令生发的特点想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 力。但要注意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宜出汗太过,结束时应擦干汗液,换上干衣物,以防 着凉。在饮食方面,春季肝木旺盛,应多辛甘少酸以养脾气,并根据气

3、温变化,食物由温补、 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早春饮食取温避凉,适合吃春笋、香菠菜、葱、姜、蒜、韭菜、 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 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尽量少吃酸性食物,以免伤及脾 胃。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 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寒、肥腻之物。在起居方面,可引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的一句话: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得,

4、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应当夜卧早起,具体 睡眠时间一般保持在晚上10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点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 机体内阳气的生长。另外,春季传染病多发,消灭传染源,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 持空气清新。二夏季养生之道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中医把夏季分为夏和长夏,夏五行属火,长夏五行属土,在五脏关系中分别属心、脾,而心的生理机能是 主血脉和主藏神,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在炎热的夏季,以暑湿之气为主,暑为阳邪,当暑邪 侵入人体,人会多汗,导致体液减少,耗气伤津,即见气短

5、口渴、心烦、乏力、唇干口燥、 大便干结、尿黄烦等症。而且暑多夹湿,湿为阴邪,湿邪易困脾阳,因为脾是喜燥恶湿的,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这 将导致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易出现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小便不爽的症状。在情志方面,夏季除了顾护阳气以外,同时也应养阳,要重视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癿 情绪,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喜大怒,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 静人自凉,此为养生的境界。在运动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可选择的锻炼方式有瑜伽、晨运、游泳等,注意要尽量避免过量剧烈运动而导致中暑,也要注意避开烈日 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在饮食方面,夏季出汗较多,要多喝水,多

6、吃水果,宜适食酸味及咸凉食品如西瓜、绿豆汤、酸梅汤、生脉饮等。酸味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咸凉属寒,可 起到清火散热的作用,同时补充出汗过多丢失的盐分。饮食宜清淡一一夏季属热,人的脾胃 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芹菜、小白菜、苦瓜、竹笋、黄瓜、冬 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可以清热解暑,消除疲劳,预防肠道疾病。饮食宜补气 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夏季 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热解暑为主,因此不宜多食温补、 肥腻厚味之品。另外,多喝水并不意味着大量补水,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

7、能,还会引起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在起居方面,夏季睡时最短,提倡夜卧早起,以便充分地接受大自然阳气的沐浴;睡 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合理安排午休 时间。三、秋季养生之道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收敛,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五行属金,在五脏关 系中属肺,而肺的生理机能是主气,主呼吸,主行水,司百脉,主治节,以宣发肃降为运动 形式,同时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燥为秋季的主气,当燥邪通过口鼻而入,侵犯人体,损 伤肺津,肺络影响肺气的宣降,使人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如干咳少痰、痰黏难咳、鼻燥、 唇干、咽痛等症

8、状。在情志方面,古人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在志为悲,人们在目 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象后,易产生抑郁、悲伤情绪。因此在情志方面要注 意保持心情舒畅,培养乐观的情绪,使神志安宁,以缓和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在运动方面,秋季的天气是健身的最好时机,户外运动可适当地多一些,如散步、长跑、 太极拳、气功等,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忧解愁。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 银耳、山药、梨、葡萄、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橄榄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应

9、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 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秋季饮食宜滋补,为冬令进补打好基 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 缓解秋燥有良效在起居方面,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每天保持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阴精的收。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 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冬季养生之道冬季,万物闭藏,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冬季五行属水,因

10、此,要注意冬季藏的特性, 养生之道则是养藏”,要注意收藏阴精,保护阳气。冬季在五脏关系中属肾,肾为先天之 本,其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寒是冬季的主气,寒邪为阴邪,易伤人体阳 气,导致实寒和虚寒,如外寒袭表,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鼻涕等症。在情志方面应顺应冬季藏”的特性,以收敛为是,使心情处于满足、安定的状态,保证体 内阳气的闭藏,藏神于内。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如过度兴奋、激动或忧伤、焦虑,易扰动体 内潜伏的阳气,甚至使阳气耗散,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运动方面,选择的运动方式旨在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增强御寒能力,可在室内或室外 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长跑等,但在室外锻

11、炼要注意预防感冒。在饮食方面,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此时 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饮食宜滋补,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 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核桃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喜马铃薯 等;蔬菜类如大白菜、白萝卜、豆芽、油菜等。冬季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 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因此,冬季忌食寒性物,寒凉食物宜损伤脾胃阳气,要少 吃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 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在起居方面,冬季提倡夜卧早起,避寒保暖,以顺应阳气的变化;如果起得太早或 太晚,都可能会使阳气无法舒展,不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同时在冬季还需要注意不要房劳 过度,以免耗伤人体肾精,违背冬藏。另外,起床时在床上做10分钟保健养生操,可防 止体位性缺血、缺氧、脑中风。总结:专注于养生,方方面面做好,自然能有一个好身体,与自然协调,遵循四季的规律,人体自 然就可以长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奥妙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