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词赏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965835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名校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点名校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点名校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词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点名校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词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点名校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词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名校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词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名校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词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跟踪突破11古诗词赏析(一)课标40首古诗词赏析一关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2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_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

2、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_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

3、力。三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十五”“八十”是夸张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

4、上飞。四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3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4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五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意思表达清楚即可)3既然“结庐在人境

6、”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心远地自偏4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六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

7、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扑朔迷离_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2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这一连串的动作表达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_3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不仅写出了伙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4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5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