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962298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省人大气象“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丽江市气象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丽江市气象局局长 何其晶 202年月26日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杨副市长: 202X年10月,在丽江气象事业发展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候,省人大到丽江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条例、X省气象条例的执法检查。那次执法检查对推进丽江气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关心支持下,丽江气象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此,我代表全市气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对省人大执法检查组、丽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及各部门领导长期以来给予丽江气象事业发展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

2、谢。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省人大对丽江贯彻实施气象“一法两条例”的执法检查,我们坚信,这次执法检查必将更有力的推进丽江气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丽江气象事业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丽江气象部门基本情况 丽江气象事业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其前身为194年“二战”时期因“驼峰航线”航空需要而建立的丽江机场航空气象站。全市气象机构大都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目前,全市有市气象局、玉龙、华坪、永胜、宁蒗县气象局个气象机构。有在职职工 5人;退休职工42人,大专以上学历63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有中级以上职称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丽江拥有气象工作业务门类最为齐全,台站级别最高的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

3、。主要开展的气象业务工作有: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辐射仪器定标、气象卫星可见光通道定标实验、天气预测预报预警、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象科研、气候变化监测评估等。丽江气象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努力实现公共气象服务让公众满意,决策气象服务让领导满意,专业气象服务让用户满意。在XX省气象局、丽江市县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关心支持下,丽江气象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气象基础业务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台站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不断

4、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建立。02年全市气象部门建成“文明行业”;市局和X县区气象局为“省级文明单位”;永胜和宁蒗县气象局为“市级文明单位”。 丽江市气象局:始建于90年月,目前,有在职职工44人,退休3人。下设办公室、业务科技科、计划财务科、气象台、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雷电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承担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规划计划和管理工作。主要业务有:多普勒天气雷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象科研、气候变化监测评估等。 玉龙县气象局(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202X年4月成 立。其前身为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2X年丽江城市规划修编,城建规模扩大,丽江国

5、家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遭到影响破坏被迫迁建。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XX省气象局的鼎力支持下,经过艰难的工作,0年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丽江国家基准气候站迁建。202X年完成全部迁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202X年1月1日在新址正式开展工作,丽江国家基准站迁建后从市局独立分设。同时,按气象部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求,以丽江国家基准站为依托成立了玉龙县气象局。玉龙县气象局有在职职工1人,主要业务有: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辐射仪器定标、气象卫星可见光通道定标实验、天气预测预报预警、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象科研等。玉龙县气象局是国家最高规格的

6、气象观测站,在全国乃至全球气候观测站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观测资料参与全球交换。在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上要求也是最高的。 XX县区气象局:建于1956年2月,国家基本气候观测站,五类艰苦台站。省级文明单位,有在职职工1人,退休职工2人。主要业务有: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预测预报预警、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象科研等。 XX县区气象局:建于156年2月,国家一般气候观测站。市级文明单位,有在职职工7人,退休职工5人。主要业务有: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预测预报预警、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象科研等。 -3 性改善。同时,依托雷达项目建设,华坪、永胜、宁蒗县

7、气象局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丽江气象事业发展的另一重点项目是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迁建项目。该项目的推进实施更是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关心和鼎力支持。为使该项目迅速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三次专题协调会议;委派市政府办公室领导到中国气象局协调搬迁事宜;无偿划拨了17.2亩的建设用地;协调解决了200万元的建设资金。202X年1月,在雷达项目和基准站迁建项目实施最艰难、最关键的时段,恰逢省人大到丽江进行气象“一法两条例”的执法检查,市人大向市政府及市财政、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提出了支持项目建设的具体意见建议和要求,为雷达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和丽江国家基准站

8、的依法顺利迁建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制约丽江气象事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2X年3月,市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快丽江气象事业发展问题,讨论通过并下发了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X年月市政府又下发了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通知,有力的推进了丽江气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气象部门实行的双重领导和计划财务体制在我市得到了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气象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按照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要求,全市气象部门的省和省以下出台的地方性津贴补贴由市县财政按标准全部列入了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得到全面稳定解决。气象事业发展能

9、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项目经费能得到 6 步统计,16个人影防雹作业点覆盖保护烤烟面积约1万亩,经济林果约2万多亩。每年减少因冰雹等气象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1.5亿元以上。 2、旅游气象服务 旅游业是丽江的又一支柱产业。近年来,在旅游气象服务上,我们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综合观测站点建设。在玉龙雪山冰川公园不同海拔梯度建设了4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监测站;在玉龙雪山牦牛坪建成了国家级无人值守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泸沽湖、老君山、长江第一湾等主要景区也建了自动气象监测站。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主要景区的气象监测网。二是多渠道发布旅游气象信息。996年以来,先后在丽江电视台两个

10、频道播出主要风景区天气预报;02X年建成“2”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0X年在丽江纳西网站上设置了市气象台网页;202X年在丽江古城建成了旅游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202X年在丽江政务网上开通了气象资讯网页。多渠道的旅游气象信息发布,极大的方便了游客,使游客在出行前、旅游中都可以随时了解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行程。三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冰雪是玉龙雪山之本,水是丽江古城之魂。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已造成冰川退缩、积雪减少,古城水源黑龙潭出水量减少、干枯断流等现象。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这些现实影响,我们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每年的降水、气候影响评价等

11、气象信息,以便提早制定蓄水计划科学调度古城景观用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立长效机制,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 的5月,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开展玉龙雪山增雪(雨)作业。四是加强旅游气象服务科研工作。完成了丽江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参与了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白水1号冰川退缩评估研究。气候变化造成的冰川退缩、积雪减少,古城水源黑龙潭出水量减少、干枯断流等现象是游客和市民关注议论的焦点,直接影响丽江旅游的形象。我局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游客和市民作出科学的宣传解释。向市委领导呈报了丽XX县区降水与黑龙潭断流对应关系分析报告。五是切实做好旅游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发展旅游业,基

12、础设施改善是关键。气象部门主动服务、积极配合,参与了丽江机场、大丽铁路、泸沽湖机场等项目的气象观测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开展了云杉坪、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牦牛坪、泸沽湖等索道的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并严格年检制度,确保防雷安全。 3、水电气象服务 丽江水能资源富集,实施“水能富市”是丽江重点推进的战略。近年来,丽江境内的金安、阿海、梨园、鲁地拉、观音岩大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我局为全部开工建设的水电站开展了气候论证、环境评价、施工服务等全面长期的气象服务工作。为金安电站建了多要素人工观测气象站,开展了为期年的气象观测。为监测金安电站建设对环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金安电站坝址上游1000米高程范围

13、内建设了20个5要素自动气象监测站。通过网络、手机短信为电站施工建设提供雨情、汛情等气象信息。为丽江的水电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气象服务。 、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 丽江高层到访接待频繁;高规 -910 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在内的全市多数国家气候观测站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已面临着新的更为严峻的形势。特别是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的环境保护应再引起高度重视,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一是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刚刚迁建完成,迁建时,站址是经中国气象局、XX省气象局、丽江市气象、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在既符合国家基准站选址条件要求和永久保护要求,又符合丽江城市长远规划要求的情况下选定的,属城市田园风光保护带,市

14、规划委员会给予了永久保护的书面批复承诺。但目前,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周边已在建高层建筑,虽然尚未影响气象探测环境,但已面临再次遭到影响破坏的威胁。二是目前丽江正着手开展新一轮城市规划,在涉及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周边规划时,应留足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的保护空间。三是迁建后的丽江国家基准站已是观测环境较好,规划建设到位,台站基础设施一流的同级一流台站。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最高规格的气候观测站,选址条件、保护条件、保护级别高,再次迁建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已绝无可能。目前,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的观测环境是符合要求的,现在着手从城建规划上留足保护范围,控制建筑物高度,依法保护难度也不大,而

15、且是正当时,关键是要真正得到重视,从规划建设上解决问题。 (二)防雷减灾行政管理需要依法理顺。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是国务院设定的气象行政许可项目。而目前气象、建设、质检等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存在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情况。 需要依法规范理顺。 (三)人工影响天气投入机制需进一步理顺。人工影响天气纯属地方气象事业,是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地方经济最直接,见效最快的事业。我市的人工影响天气在全省是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但由于历史原因,管理体制刚刚理顺,人影事业发展相当滞后。存在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差、通讯不畅、缺少规划、建设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20X年就发生了人员伤亡的人影安全事故。市人民政府为理顺人影投入问题专门召开了会议,市级财政今年也预算下达了专项经费20万元,虽然很少,但已起步。人影受益单位的投入机制怎样建立。投在什么地方。有限的资金如何整合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人影事业发展难以长远全面规划,发展缓慢。 (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需要加快建设,气象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在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项目、丽江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迁建项目后。全市气象部门的台站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市局的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变。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滞后,远远落后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