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95853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素养教育的思路1、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1)尊重学生、利用差异。(2)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恰到好处2、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效率。(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2)强化课堂合作3、以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4、以追求人文精神为目的,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着重人文素养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 立异、具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应该是善于和人 相处,善于和人合作,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应该是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 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赢

2、得最高学习效率的人;应该是自信自 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 神的人。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 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 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现在,“素质”已发展演 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 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 本品质。关于人的素质内涵,现在比较共识的是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 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 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

3、发展基础,体现 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业务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包括知 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能力;身心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 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主的一种教育活 动。这种教育包括两大层次的活动:一是国民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基 础层次的活动;二是专门人才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基于基础层次的发 展层次的活动。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任务也不尽相同。 正因为人的素质与人的知识、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 践得以培养、改造和提高,所以人的素质教育就如同人的知识学习、 能力培养一样,也是非常具体而又实在的,且有着其必然规

4、律可循。素质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教育和能力培养教育,但知识结构优 化、能力结构完备,却是成为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 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 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 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则是素质教育理 念的关键所在。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 件。要从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教材、考试评价 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入手,将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 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1、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开必要的素质教

5、育课程,探索 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两课”主渠道的教学,为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使学生牢固树立坚定 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文科专业 开设一些自然科学课程,理科专业开设一些人文素质的课程;强化实 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其在教学中的比重;健全学生心理,针对远程教 育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 告,加强心理辅导和帮助;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促进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校 园网上要开设素质

6、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 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 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 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 各种类型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开展素质教育读书活动,开展社会实 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书法、写作、文艺、计算机等 各种有益于提高素质的竞赛活动,加大素质教育的评优和奖励力度。 还要结合重大节日,经常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 支持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4、加强素质教

7、育的考核,建立符合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 评价、考核机制,注重对素质教育过程的检查和平时的测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 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从世界范 围内看,我国大学生从整体素质上仍有不少弱点,集中表现为缺乏创 新意识、创造能力差。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片面、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弊端。培养老 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以 不断加强知识创新培养逐步取代过去单一以传授旧有知识为主的教

8、 育培养模式,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 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 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努 力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气氛,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品质的前提&良好的&创新&品质是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之一,要勤奋、有耐 心,淡泊名利,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独立思考,善于与人合作,重视 科学道德的培养,诚实、严谨,这就是良好的创新心理品质。“学起 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要创建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宽松和谐的 课堂气氛

9、来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要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的条条框框 敢于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提问,即使是错误的或可笑的,也不要进 行讽刺和挖苦,以免挫伤学生的求知积极性,而应该纠正、讨论和鼓 励,从而使学生头脑中产生的微弱的创新火苗得以燃烧和壮大,使学 生对该学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其不懈的追求中逐步形成创新 的品质。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动力,机遇从来都只钟情 于有心人、有意者,我们通常所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说的就是观 念和意识的问题。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 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探 究过程

10、。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先导,兴趣永远推动人进取。我国古代著 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学生要 在学习、科研乃至社会实践活动中大胆创新,勇于创新,以培养创新 意识和创造热情,积极投入社会的创新工作。创新意识离不开责任心、 进取心和自信心,离开了这“三心”,决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不可能 全身心投入创新实践。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引导,创新思维也是如 此。同时,创新并不是任意创新,要指导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正确的 思想武器,教育学生创新必须基于一定的科学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科 学正确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实

11、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这个世界 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这两种思维形式统一于创新 思维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谓求同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索正确 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继承前人的知识和 经验。而求异思维指的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去探索不同 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求异思维来重 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大胆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存在的问题, 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冲破思维定势,摆脱习惯性认识的束缚,开拓 思路,闪烁出创新火花。2、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指根据特定的

12、事物,提 出所有符合事物要求的可能。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提出各种想法和观 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 学生对统一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并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迅速的表达出较多的处理问题的方法。3、掌握并善于运用正确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一切创新、创造的 思想基础,而我们的一些学生仅仅把它和相关课程看作是教条化的政 治课,而忽视了对其精神实质和精髓的学习,不懂得实践和创新的指 导意义,更不懂得如何运用马列理论指导创新实践,尤其是政治经济 学理论的运用。做

13、为中国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还要学 好马列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指导创新实践。4、刻意磨炼创造意志 创造意志是指自觉调节行动、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达到创造 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力表现为毅力,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良好的 智力为大学生创造活动提供了可能,坚强的意志则是维系创造活动的 可靠保证。居里夫人克服生活的艰辛,在坚强意志力支持下,经过无 数次艰苦、繁重的试验,用 4 年的日夜苦战,从 8 吨沥青铀矿残渣中, 提炼出十分之一克镭,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和 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可以说是多少次出生 入死,这就是意志

14、的力量,胜不骄、败不馁,执着追求,这就是有意 志力的表现。三、重视学生的动手训练,充分提供给学生表现的空间 创新技能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 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其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学生运用已知的信 息,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组合和系统的能力。动手实践,是把构想 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热情鼓励、精心诱 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实践操作过程,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 确清晰的表象,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训练和 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 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或者认可,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不到

15、 强化,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的动机也会慢慢消失。因此,应在 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发表自己的独特 见解,从而展现创新的才能,体现创新的乐趣。在大学里,只要能引发和促进大学生确立新思想,提出解决问题 的新方法,独立进行科学实验或创造性地学习,我们都应积极参与, 相互诱发,相互促进,努力营造人人乐于参与创新的氛围。“实践出 真知”,哪怕是失败也要奋勇前行。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寻找 理想的灯丝,仅矿物质、金属就试用多达1600 多种,几乎把世界上 所有的物质都拿来炭化了,不论是硬的纸、软的纸、名片、制图纸、 浸过沥青的纸,各种缝纫用的线、钓鱼线、浸过油的线、用细纤维捻

16、 成的线,椰子的皮或果实,枞树、莴苣、枫树及其它植物纤维。这就 是创新实践,正如爱迪生所说,哪怕九十九次失败了,至少我知道这 九十九种方法是不成功的,是行不通的。加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 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 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目前高等学校对相邻学科知识重视不够, 要区分不同科类,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工作。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 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 强,较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造型的 优秀人才,是时代和社会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也是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潮流和趋势。因此,高校必须把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并予以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