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教学设计道外宏伟杨玉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955842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冬教学设计道外宏伟杨玉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冬教学设计道外宏伟杨玉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冬教学设计道外宏伟杨玉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冬教学设计道外宏伟杨玉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冬教学设计道外宏伟杨玉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冬教学设计道外宏伟杨玉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冬教学设计道外宏伟杨玉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冬教学设计哈尔滨市宏伟小学校杨玉春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四季景象的画面,让学生时行观察,说说每个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 全班齐读课题

2、。 谁来说一说我们北方的冬天什么样?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南方的冬天什么样?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积极因素。老师通过歌曲和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亲切的交流,旨在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理解课题。 “冬”是冬天,那么“初冬”是什么意思?(冬天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么“初”是什么意思?(刚刚开始的时候)。 (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引导学生体会“初”字的含义,进一步明确课文描写的季节特点。) 冬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山村里会有怎样的景色呢?想不想去看一看?现在请同学们赶快把书打开,到文中去领略初冬的景色。 二、整体读文,初步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认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词语,你们还认识它们,谁愿意读一读。 2、看着汉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标出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 初读的目标定位要适中,主要是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4、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雾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雾散以后的景色。 5、学生汇报。雾中:15自然段。雾散:69自然段。(通过读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三、导学“雾中”的景色。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描写雾中景色的部分,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

4、习,教学巡视指导。)预设学生的汇报。 1、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这一句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雾很大?(白茫茫) “白茫茫”是什么意思?除了可以形容大雾以外,还可以形容什么?例:白茫茫的雪地、白茫茫的棉田、白茫茫的浓雾、白茫茫的鹅毛大雪。 指导读“白茫茫”,教师范读 (通过运用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言。) 2、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 让学生做做“望”的动作,说说这是近看还是远看?3、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近处的田野、树林都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的,是什么样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吗? 问:为什么第2自然段用“望”,第3自然段用“看”?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换一

5、下?师小结:“望”和“看”意思相近,“望”是向远看,“看”远近都可以,文中的句子也可改成“看不见”,但是课文里面这么用词既准确又恰当。 (关键性的知识教师一定把握准,让学生明白每个词的准确用法。)指导朗读2、3段,赛读,男女分读。教师引背。 4、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人们常说太阳像个火球,为什么却说它像个红球?的确,这白茫茫的大雾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连太阳光也变的暗淡下来。再读描写太阳的段落,肯定会有新的感受。 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边欣赏,边品读,充分感受雾中的太阳的美丽。 过渡:初冬的雾景这么美,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呢? 5、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人们正在园子里忙

6、着收白菜。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农民的勤劳和辛苦,景美人更美。)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相互交流,反复朗读,体会雾中景物的美,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当我们还陶醉于雾中的美丽时,不知不觉,雾散了,大自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刚才我们在理解描写“雾中”的景色时,是抓住重点词一边读一边想,去体会、想象,看同学们读得多有感情!那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去体会学习“雾后”的美丽景色,你看哪个词应该重点体会就画出来。 四、自学“雾散”的景色。 1、在前面的学习后,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第2部分,自由读雾散部分,学完后练习填空: 有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近处的田野,树林像(),()看

7、不清。 雾散时,远处的塔,小山都(),近处的田野,树林也()。 有雾时,太阳像个(),()升起来,发出()的光,一点儿也不()。雾散时,太阳射出()。 2、电脑演示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的对比,体会后练朗读,抓住描写雾中、雾后景物的词语,读出有雾、雾散时的不同景色。 3、瞧,画面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播放多媒体,柿子树上挂着许多红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指名读。 “挂”还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同桌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它,试用它说句话,教师及时评价。 看到红灯笼似的大柿子,你最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雾散后景物的美,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积累和运用。) 走出柿子园,来到树林里,同学们又看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齐读末尾段,你想对松树、柏树说些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反复读书,谈体会,并且与文本产生共鸣,真切体会到景色的美丽。) 五、完整地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配乐通读课文,再次深入感悟。 通读全文,体现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加深理解与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