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95495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教学实施工作计划 英语教学实施计划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按教育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的教育教学实情,对我县小学英语教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执行:一、现行英语教学现状我县小学英语从20XX年秋季在南小、城小两所县直小学开始实验,20XX年秋季,在各乡镇及部分小学共28所学校开设新标准英语教学,20XX年秋季开设英语的学校有中心校。在这些学校的教学中,由于专任教师有限,城小、南小为专任教师,其余学校多为兼职教师,教师培训不到位,师资参差不齐,教材根本不同,师资管理不到位,考查力度不得力,使小学英语教学流于形式,不仅仅为以后打不好基础,还为

2、以后升入初中教学带来后遗症和困难。二、鉴于以上教学现状,特提出如下实施推荐根据市教育局的精神:1、推荐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学生从今年秋季开始,全部开设小学新标准英语,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应遵循短课时为主的原则,每周安排教学活动不少于两节课一个朗读,透过课内外配合励志网,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用心态度,培养学生必须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语调基础,使他们初步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潜力。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要建立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做、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用心参与、大胆表演、侧

3、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潜力。具体要求与目标:小学英语的话题范围包括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状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目等。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词汇以话题范围为主,总量控制在60070xxxx单词,字母2xxxx,歌曲9首,歌谣6首,游戏2xxxx,故事xxxx。2、各校要在县局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校的实际,认真研究本校英语课时的具体安排,个性是处理英语短课时与其它学科教学关系,解决好英语课程开设中的困难,确定有必须英语基础的专任教师,用心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培训,使其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

4、分利用录音机、VCD机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3、从今年秋季开始,专任的教研员,要用心视导检查小学英语教学,用心指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4、加大英语教研力度,及时召开研讨会,搞好观摩课。5、搞好期末检测,及时分析成绩及问题;加大评估力度。对小学英语的考核与评估,紧密结合英语教学要求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和潜力等。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潜力,考查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听和读的的技能,所考核的英语成绩要占小学教育教学评估的必须比例。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

5、领导,制定方案。开足课时,讲求实效,稳步推进,为我县小学英语教学开创新局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基础。语文教学实施计划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健康顺利的实施,加强和改善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特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制定此高中语文教学实施计划。一、天人中学高中语文“课程开设方案”举例在广泛征求各县市区教研员和超多一线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下面带给一个课程开设案例,供安排课程和指导学生选课时参考。二、正确体现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透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就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

6、取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构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透过对语文知识、潜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透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7、,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3、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透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构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用心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职责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4、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

8、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用心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透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潜力。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资料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潜力

9、,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积累整合”侧重语言的积累以及语文知识、潜力和学习方法的积累和整合,“感受鉴赏”侧重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力以及道德修养、高尚情趣和审美潜力的提高,“思考领悟”侧重对阅读材料和语言文学问题的深入和独立思考,以及质疑探究习惯的养成,“应用拓展”侧重语文实践潜力的发展,“发现创新”侧重对语文问题的探究以及创新潜力的提高。(二)必修课程目标必修课程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资料和目标要求。阅读与鉴赏能够阅读和鉴赏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资料,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2、

10、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意,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忙理解结构复杂、含意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潜力、思辨潜力和批判潜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潜力。6、发展独立阅读的潜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决定,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7、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11、,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资料,并给予恰当的评价。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资料。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好处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10、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必须数量的名句名篇。11、学会正确、自主地选取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每学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10、11条详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推荐)12、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13、学会灵活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

12、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潜力。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2、书面表达能够感情真实健康,观点明确,资料充实;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3、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4、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述、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潜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5、45分钟能写600字以上的*,文体特征鲜明。每学期课内作文6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5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6、

13、学会演讲和辩论,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7、增强人际交往潜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礼貌,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9、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地把握作品资料,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必须的感染力。(三)选修课程目标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必要的补充和拓展。1、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14、;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资料、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资料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调查报告、总结报告、请示报告、计划、简报和合同等,并做到语言准确、简明、得体。4、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

15、精神,提高文化修养。能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状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5、引导学生透过书刊、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指导学生撰写文学评论、新闻评述、专题研究报告等,让学生能够透过口头、文字、图表、图片、手抄报、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组织文学社团等。教学实施工作计划一、研究的背景课程改革正在使课程资源结构发生着重要变化,学校开始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坚力量。虽然有教科书,但是,校本课程开发还是就应成为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一路走来,我们在中国教育的历史巨变中,变革我们的教育思想,变革我们的教育行为,变革我们的教育实践,力求创新学校的校本课程,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实现“人人有才艺,人人有成就”的校本目标而不懈努力。校本课程是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