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性总结范文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95450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性总结范文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性总结范文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性总结范文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性总结范文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性总结范文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性总结范文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性总结范文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性总结范文2021年专题总结范文:怎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友好发展、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手段。德国现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所以,要想提升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她们的节奏感就显得尤为主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正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纪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因此节奏感差。所以,老师要循序渐进地经过部分简便而又富有

2、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培养。一、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爱好可言,那么我们极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因此,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爱好,有这么几个详细的方法1、寻求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此激发幼儿对节奏的爱好。节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所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求节奏是让幼儿感知、了解节奏,对节奏感爱好的有效路径。比如:幼儿喜爱的动物的叫声,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公鸡叫“喔喔喔”、小猫叫“喵喵”等;自然界的声音:下雨声“淅沥沥、淅沥沥”、吹风声“呼呼”,流水声“哗啦哗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声“呜呜”,汽车声“嘀嘀嘀嘀”等。

3、这些声音全部是很形象的节奏,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幼儿产生了模拟这些节奏的爱好,并用口说、拍手、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即使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了解,不过她们已能在模拟中感受并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爱好,为深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游戏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事实证实孩子在幼儿期最感爱好的活动就是游戏,因此把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来势必会激发幼儿的爱好,效果自然要更加好部分。就是一般的节奏谱也能够加上有趣的情节和动作来表示以更加好的吸引孩子们的爱好。比如: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假如用枯燥的视谱演奏的方法来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4、,假如我们以母鸡下蛋的声音(咯咯哒、咯咯哒)来形象的比方,相信孩子们掌握起来就会很轻易。生活中这么的例子很多,假如留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把节奏课变成有趣的游戏课,孩子们的爱好一定会很大。3、进行节奏感培养时要含有音乐性,绝不能只让幼儿机械的打拍子,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足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让幼儿取得审美的体验。二、幼儿对节奏有了较浓厚的爱好后,老师能够结合以下几个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1、节奏练习和诗歌朗诵的结合,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节奏型,探索语言节奏的规律。比如:附点节奏我们能够利用儿歌来掌握,如歌曲幸福拍手歌:假如|感到|幸福

5、|你就|拍拍手(?)。2、经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主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全部是幼儿喜爱的并较轻易掌握的动作。因此,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能够让幼儿利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比如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全部能够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来表现。比如:学习拔根芦柴花中的节奏 o| o,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能够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多种不一样的拍肩、拍腿、踏脚、摆动手臂等动作。常常进行有节

6、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发明力的发展。3、利用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学习节奏。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 )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此空洞乏味,幼儿不易了解也没有爱好学习。而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节奏,不仅能吸引幼儿的爱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了解,能更加好地学习节奏。如用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比如:在节奏乐大雨小雨中,用大的雨点表示强的部分,用小的雨点表示弱的部分,这一形象的图谱能帮助幼儿很快掌握强弱不一样的节奏并经过身体动作或乐器表示出来。又如:在节奏乐小鞋匠中,用锯子和锤子表示不一样的音乐性质,同时用一个锯子或一个锤子表示一拍,

7、用半个锯子或半个锤子表示半拍,幼儿不仅能清楚地了解音乐的性质,而且能依据图谱的提醒选择适宜的乐器来演奏。可见,图谱能够充足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4、做多种不一样节奏的小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感爱好的活动,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老师可利用部分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幼儿学习节奏,如:一样在节奏乐小铁匠中,老师除了用图谱的形式来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节奏,还能够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节奏,用叽咕叽咕o叽咕 叽咕o表示锯木头,用丁 丁o丁丁o表示钉钉子,经过这么的游戏,幼儿不但学得有趣,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节奏。借助这些游戏活动,使幼儿爱好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投入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

8、中幼儿还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捕捉到节奏型,掌握好节奏。5、分辨旋律、乐句的节奏型。比如听音乐找节奏型,能够训练思维的灵敏性,增强记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在分辨节奏型时应注意从显著的节奏型对比开始。6、打击乐器的利用利用乐器等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幼儿的学习爱好和热情。幼儿好动,手脚总闲不住,结合这一特点,常常让她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她们对音乐学习的爱好和主动性,可谓一举两得。所以,我们在音乐角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练习使用。开始先让幼儿敲打着玩,目标在于使幼儿了解多种不一样乐器能发出不一样的音响,然后,引导幼儿经过亲身

9、操作,知道用不一样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一样的音响效果,如:用鼓铣锤敲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爱好以后,我们就激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她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也可自由创编节奏。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足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从而取得审美的体验。并经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一样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升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7、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音乐节奏的培养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络、相互渗透的。节奏和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幼儿更加好的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和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

10、,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幼儿更加好地了解了每一拍的时值。节奏教学和语言也能有效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仅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如:在语言活动中,教歌时我们不但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感爱好,而且让幼儿有节奏地学习朗诵歌,有了节奏的加入,幼儿念时会朗朗上口,加强了内容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因此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学科中,才能取得广泛的节奏感在晨间锻炼或午间锻炼时,老师全部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在做操之前会有一段准备时间,关键以踏步为主,老师则会以“12 1 12 1”的口令来指挥,看似一个熟悉而简单的口令,也是一个节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个节奏;当老师需要集中正在自由活动的幼儿时,老师经常用铃鼓或拍手声来引发幼儿的注意,经常使用 o o的拍打节奏来引发幼儿的响应,先结束活动的幼儿则会跟着老师一起拍打该节奏,从而也学会了这个节奏。这么有目标、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进行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时间长了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那么老师的培养目标也就达成了,从而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