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95448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n 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2、Shop/42.shtml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Shop/45.shtml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Shop/46.shtml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Shop/47.shtml第一章 导论 1 简述统计的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答:统计一词概括有三重含义,即统计资料(或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统计学(或统计方法)。 统计资料。主要是指依据统计原则与要求收集获得的数据资料,以及经统计整理和统计计算、推断获得的数据。 统计工作。是指人们有目的地应

3、用统计方法从事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的工作。 统计学。它是关于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有关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它的本质是一门方法性质的数据分析科学。2 举例说明统计数据的各种性质。答: 具体性。如10个工作日、36万元利润、48名失业人员。 群体性。如某民工2005年3月的工资收入1200元。 数据表现形式的泛数字性。如身高用米或厘米,工资用人民币元。 计量性。统计数据可以区分为四类: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3 如何理解统计工作的性质特征?答: 统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 统计是对客观现象的定量认识活动。 统计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大量或反

4、复的观察来获取数据资料的。 统计对 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突破和克服不确定性障碍,实现对其客观规律认识的能力。4 简述统计学的性质。答:科学性、方法性、通用性。5 怎样理解劳动保障统计与劳动保障专业科学的关系?答:劳动保障统计是以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活动现象、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以及整个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为其反映、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依据立法对由于社会和自然等原因造成生活与生存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经济物质帮助,从而保证其获得基本生活与生存权利的社会经济过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几个方面。劳动保障统计基本以我国政府劳动保障部

5、门负责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范围为对象,其内容未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统计工作的内容。可以认为劳动保障专业科学是狭义上的劳动保障统计科学。6 简述劳动保障统计的作用。答: 立法、执法需要劳动保障统计信息。 管理需要劳动保障统计信息。 社会需要劳动保障统计信息。 科研需要劳动保障统计信息。 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趋势加强需要劳动保障统计信息。第二章 劳动统计(一) 简述劳动力统计的意义。答: 劳动力统计是劳动力开发与利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的测量是判断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劳动力统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之一。 劳动力统计是劳动保障统计各项内容的基础。1 劳动

6、力 =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 劳动是人的生产性、经济性的活动,劳动力则是指人从事劳动的能力。3 劳动力的测量就简化为劳动者数量的测量。4 国家经济运行状况如何主要有四个判断指标,即GDP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简述劳动力基本指标体系。答:劳动力基本指标体系是组织劳动力统计、研究劳动力状况的基本依据,是认识劳动力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框架。简述劳动力基本指标体系改革的意义。答: 传统指标体系与市场经济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相适应,改革在所难免。 新的劳动力指标体系是从市场经济及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出发,能够客观地描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的

7、基本状况。同时,这一指标体系基本符合国际惯例,能够与国际通行的劳动力指标相衔接,统计资料具有国际比较意义。简述我国新老劳动力基本指标体系的差别。答: 产生不同。旧的劳动力指标体系是以计划经济理论为依据,照搬原苏联模式;新的劳动力指标体系参考了国际上主要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以及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劳动力市场统计标准的决议文件,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是我国自行开发的。 新老劳动力基本指标体系的机构不同。(图) 理解不同。旧的劳动力指标体系将劳动力资源理解为现实的劳动力,将就业人口定义为实际利用的劳动力,不在业人口为没有被利用的劳动力,理论上不承认失业,把所有的不在业人口都视为社会劳动的后备军。

8、新的劳动力指标体系对就业人员有了一个进一步细化,即根据就业人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就业地位和就业身份来划分就业人员的基本指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指标体系在哪些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我国传统的劳动力基本指标体系具有如下几点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缺陷: 将劳动力资源理解为现实的劳动力,即一个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将就业人口定义为被实际利用的劳动力,不在业人口为没有被利用的劳动力。 因在理论上不承认失业,因此也未设置“失业”的指标,将事实上的失业现象定义为“待业”,解释为“暂时等待国家给分配工作”,并将该类人员归属为不在业人口,与其他不要求就业的不在业人口等同看待,视为与社会生产、社会劳动无

9、关的人员。 把所有的不在业人口都视为社会劳动的后备军,一旦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国家都可以把他们动员起来参加社会劳动。这套传统指标体系与市场经济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相适应,改革在所难免。5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6 劳动力资源具有开发性、能动性和创造性。7 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指标定义为: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总和8 劳动力资源总量是个时点数据,包括经济活动人口数和非经济活动人口数。9 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他们或者正在从事,或者正在积极寻找某种工作。10 经济活动,是指国民经济核

10、算范围内的经济活动。11 处于就业和失业状态的人口,就是经济活动人口,即劳动力。12 经济活动人口数是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数之和。13 军人是一个特殊就业群体。14 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没有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15 16岁及以上非经济活动人口主要有:在校学生、待学人员、家务劳动者、离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者、其他无就业愿望的人员。16 非经济活动人口的各项指标数据,是从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或劳动力抽样调查的资料中取得。17 失业人员数、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等指标也都属于此类特殊时点指标。18 什么是社会劳动?指在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内的所有经济性的,即以取得收入、获得报酬为目的的生产和

11、服务劳动,而不包括那些非经济性的,诸如义务和公益性质的无酬劳动。19 就业优先原则,又称一小时原则,即在规定的参照期(调查周)内被调查者从事了有收入的劳动在一小时以上即为就业。20 进行劳动力统计计算时,不算乡村就业人员,因为流动性太大。21 我国传统劳动力指标体系资料的来源主要依靠全面的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是由职工人数、城镇个体劳动者人数和乡村劳动者人数三部分加总而来的。22 就业人员指标的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口普查(十年一次)、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一年一次)和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一季度一次)等直接调查;另一方面是传统的统计报表制度。23 就业人员中包括职工和其他就业人员两部分。其他

12、就业人员一般是指按现行规定不作为职工统计的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和雇佣的港、澳、台人员及外籍人员等。24 对失业人员规定有年龄的下限(16岁),但没规定年龄上限。25 具有劳动能力,是指在体力上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26 “一定时期”与就业人员指标的参照期相同(在劳动力调查中为一周)。27 我国的城镇劳动力调查中规定的此参照期为3个月。28 事实上我国的失业统计仅仅是城镇失业统计。29 目前我国城镇失业统计有两个数据来源:城镇登记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30 城镇登记失业是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系统统计。城镇调查失业是由国家统计局。31 城镇失业登记工作开展始于1978年。32 城镇劳动力抽

13、样调查,是由国家统计局自1995年开始试点,2004年9月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通知。33 目前我国失业人员统计主要从两个渠道进行:一个是政府劳动部门的失业登记;另一个是国家统计部门的直接调查,包括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34 就业不足人员,又称不充分就业,指在就业人员中,因非个人意愿在调查周内累计工作不足20小时,并且正在寻找或者愿意应聘更多工作的人员。35 判断就业不足人员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在调查周内累计工作时间不到20小时,也就是法定劳动时间的一半;二是工作时间短并非个人意愿;三是本人正在寻找或者希望应聘更多的工作。36 我国目前尚未广泛开展对就业不足人员的调查。

14、我国劳动力统计对就业的定义是什么?答:就业人员,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我国劳动力统计中是如何定义失业的?答:失业人员,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有就业意愿并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有机会可以马上投入工作的人。37 有酬就业人员,是指所有为某一经济活动单位或他人工作,并按事先约定,按期从工作单位或雇主处领取工作报酬的人员。38 自营就业人员,是指所有直接从事或参与经营,并直接从经营利润中取得经济收入的人员。39 有酬就业人员 - 员工 自营就业人员 - 老板40 有酬就业人员的本质特征是为他人工作,工作成果为他人所有,是遵循雇主或经营管理者的指示、要求而工作,对工作成果并不负完全的责任,也不承担经济风险,而仅仅是靠其所付出的劳动取得劳动报酬。41 自营就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是为自己工作,拥有经营决策权,并承担着全部的经营风险,其经济收入与经营利润密切相关。简述有酬就业人员和自营就业人员的本质差别。答: 有酬就业人员没有经营自主权而自营就业人员有经营自主权。 有酬就业人员的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