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95357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形象鉴赏2014年12月22日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一)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另外,就是诗歌中诗人刻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王昭君的形象。(二)景物形象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1自然或社会的景象: 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

2、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 2物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如梅竹松琴棋船等。一.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鉴赏指导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1、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

3、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抒情主人公或塑造的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抓诗歌中的景物或环境的烘托。如高雅之士,常常会写住舍周围有梅竹松鹤等。2、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

4、)形象的意义。3、例题分析:(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

5、了。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

6、慨。(2)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析】、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7、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答:第二句“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

8、无畏的形象。课堂练习: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误例: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

9、,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参考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独而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与世无争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总的说来表现出诗人孤傲乐观浪漫的情趣。课外练习:1、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

10、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2、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

11、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3、读下面诗歌,说说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4、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析】(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

12、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5、 从军行 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析】(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答:(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

13、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二、鉴赏诗歌中

14、的景物形象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试题类型:(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例题分析:1、诗中品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

15、就要借助意象。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答题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例2: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