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95319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5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建家wwvi. gup;-irfech.i 无锡东林书院明代影响最大的书院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 北宋大儒杨时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 由明代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建东林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因讲舍前临清 溪,周围古木丛秀,深得庐山东林寺之胜,故名“东林书院”。3*仃 口4走过仪门,迎面是一座三间四柱五楼的石牌坊。石牌坊是东林书院 的标志性建筑,坊额正面题有“东林旧迹”四字,据说早先的题字是“洛 闽中枢”,意在称赞杨时在洛阳二程(程颢、程颐)和福建朱熹理学思 想体系间发挥的承上启下作用。石牌坊背面题有“后学津梁”,顾宪成等人复兴东林

2、后,自称教授 的也是“程朱”理学。在这暂且不论什么理学,我想若书院一直沿袭教 书育人的功能,也许早已落入平庸,然而东林书院注定是不甘寂寞的, 重建后的书院却名声鹊起,倾动朝野。丽泽堂是书院的讲学场所,堂名是顾宪成亲自拟取的,喻意相互切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604 年暮秋开始,一群义气相投的落魄仕人在这里讲学、议政,试图以自己的思想和抱负开辟出一块政治清明、轻徭薄赋的百姓安生环境,在历史上留下了叱咤风云的一幕。rir時主此后,这里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仿佛炸雷响彻风雨如磐的晚明夜 空,大批能人志士涌入书院,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朝士慕其风者遥相 应和,形成时风,时人称之为东林党。小小的书院成为晚

3、明的舆论中心, 一出庞杂繁复的党争历史浓墨重彩地演出了。依庸堂内挂有一幅著名的对联,这幅对联还有一个故事:一个风雨之夜,陈云浦先生乘船在桥下避雨,岸边一户人家透出微弱的光,见两 个孩子在灯下读书。陈先生就随口出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其中一孩子思索片刻后对出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孩子就是后来的东林领袖顾宪成,这幅对联也成为东林学子读书讲学而不忘国家安危的真实写照。依庸堂是东林学派学术领地的象征,地位极高。传闻当年顾宪成等 人复兴东林,聚众讲学。定下了书院会约: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 会各三日。每会推一人为主,有问则问,有商则商。凡在会中,各虚怀 以听。在讲习之余,东林人

4、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 东林人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 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 为归,一时盛况空前。还经亭是因顾宪成曾写过还经录而得名。顾宪成小时候家里很 穷,他寒窗苦读,终于考得功名当上了官。由于当时朝纲败坏,顾宪成 被获罪罢官。他回到无锡后,与友人一起创办了东林大会,被人们称为 “东林先生”。电道南祠是书院祭祀北宋大儒杨时的场所,也是书院弟子们休息的地 方。据传,杨时自幼聪颖,人称神童,曾经拜大学问家程颢为老师。杨 时学成后,在与老师离别南去时,老师看着他的背影感叹:吾道南矣。 “道南”二字便由此而

5、来。道南祠是书院被毁后唯一留存的建筑,它见证了东林党与阉党的争 斗。其实整个明史就是一出忠臣节士的悲剧,从永乐灭方孝孺开始,于 谦、熊庭弼、袁崇涣,到明末宦官专权,更将这出悲剧演绎到了极致。 阉党在天启皇帝庇护下,尽毁天下书院,大批东林之士惨遭杀戳。明史记载东林党“持名检,励风节,严气正性,侃侃立朝”。东林 党是晚明政坛一股正义力量,东林人为官清廉,民望清澈。在政纲败坏 的晚明时代,东林党给行将入木的明王朝注入一针强心剂,清正了社会 风气,打压了邪恶势力,是明王朝衰亡前的一次回光返照。东林党的兴衰是明末党派纷争的过程,东林党在党争中形成了权倾朝野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政局的发展。但东林党却摆脱不了

6、时代的束缚,也会计较名利,也逃不出狭隘,安插大批东林人为官,排挤打击其他党派。最终,在与阉党的斗争中逐渐没落,成为明末党派倾轧的牺牲品。东林报功祠是清代道光年间建的,为专祀宋至清代历朝对东林书院 修复、保护、捐助等地方各界有功之官佐、宿儒、士绅、贤达等。该祠 建成,当年延请李鸿章题书祠名,由邹鸣鹤撰记,由当时无锡书法名家 邹安鬯书碑。t! 自古无锡尊师重教,读书之风蔚然。一座建于开阔庭院中的正心亭,亭内所悬匾上旌表的皆为无锡历代科考中的佼佼者。无锡共有五名状 元、三名榜眼、六名探花、六百多名进士,并有“一榜九进士”、“六 科三解元”的美谈流传至今。燕居庙是书院内专门用于供奉孔子神位的地方,它始

7、建于明万历年 间,在东林党同阉党生死搏斗的斗争中被毁,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得以重 建。燕居庙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样式,雅致古朴,不喜雕饰,燕居庙包括 主体建筑及嵌有“燕居”、“圣城”的门额。J燕居庙中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两旁还陪祀孟子、曾子、颜子、子思。燕居二字取自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即“宴居”,闲居之意。它有别于府县学宫孔庙的大成殿,故取“燕居”名祠。书院东侧是护城河,因形似弓背而名弓河。在河岸边有一座明式码头,取东林人高攀龙“闲来观物妙,静后见人亲”诗句,码头命名为“观 妙”。今天的东林书院东侧以弓河为界,不设围墙,使典雅秀丽的东林 旧迹直接呈现于路人眼帘。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书院内一派江南园林风光,清风拂面,粉 墙黑瓦,奇草异卉,怪石嶙峋,小桥流水,景色宜人。东林精舍、丽泽 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透出一股苍远的历史氛围,颇具文化圣地 之韵味。三五游人闲庭信步,与四百年前学子如梳、政客门庭若市的景象大 相径庭,经过历史的过滤和沉淀,书院往日慷慨激昂与宏滔论战早已渺 无踪迹。但书院内那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苏世不移的独立精神和 人格魅力,俯仰千年历史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