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95242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2.05【文 号】工信部联规2012 ) 145号 【施行日期】2012.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二O二年五月)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 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 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 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实

2、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 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 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 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 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形

3、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 年、2010 年连续2 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 10 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 年,高端装备 制造业实现约1.6 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 8%左右。整体技 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 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 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 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

4、、2000 吨 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 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 在: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 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规模小,市场满 足率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调整。加速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 制造业,既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进

5、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从国际看,金融危机使工业发达国家重新 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 发展路线,瞄准高端制造领域,瞄准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不仅对我 国高端装备的未来发展构成激烈竞争,而且还将对已经形成优势的产品造成市场空 间挤压。从国内看,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未来5-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 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6、抓住全球经济分工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大高端装备制造 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 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把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 备制造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立足国情,依托产业基础, 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引领发展的要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 产学研用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军民融合,努力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 育成为具有国际

7、竞争力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 础。(二)基本原则坚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立足装备制造业现有技 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组织基础进行布局,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对集中发展,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实现产业价值链从 低端向高端跃升。坚持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 系统集成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 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国高端装备发展的起点。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跨越相结合。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战略,对相关 领域发展进行全面部

8、署,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时序和空间布局。选择最有基础和条 件的重点方向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促进重点领域率先发展。坚持市场推动和政策引导相结合。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 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在产业培育初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 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加快突破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 约。(三)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到 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 目标是:-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 6 万亿元,在装备制造 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 28%,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9、。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 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 5%,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 产品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 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技术及核心装 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 30%。-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 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 明的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力争通过10 年的努力,形成完

10、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 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 2020年,高端装备 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 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 末提高2 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三、发展重点和方向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一项长 期的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 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重点任务是:(一)航空装备以市场应用为先导,以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统筹航空技术研究、产品研发、 产业化、市场开发与服务发展,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

11、用飞机和航空配 套装备的发展,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喷气支线飞机成功研制,实现支线飞机年销售 100 架,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大型客机。以满足国内中心城市点对点、点对枢纽机场的市场需求为目标, 以市场需求量大的150 座级为切入点,按照安全、经济、舒适和环保的要求,研制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50座级的C919单通道干线飞机,逐步形成产业化能力。开展 未来型号前期研究。支线飞机。加快ARJ21-700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2012年前后取得中国适 航当局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批量交付;2013 年取 得国外适航证书。同时,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开展改进改型,适时启动

12、加长型、公务 型、货运型飞机研制,实现系列化。加快新舟60系列的改进改型和市场推广;适 时启动新型支线飞机研制。-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在具有产业基础的地区,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市场需 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通用飞机,加快研制生产大型灭火和水上应急救援飞机,重点 支持大中型特种飞机、中/重型直升机和高端公务机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 展6座(含)以下轻小型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2吨(含) 以下直升机,充分利用已有/在研成熟通用飞机平台,通过不断改进、改型以及升 级来满足用户需求。-航空发动机。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的工业体系,突破大型客机发 动机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加

13、快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开展大客商用发动 机验证机研制,2015 年完成中法合作中等功率涡轴发动机的研制,建立发动机总 装生产线和实现批量交付。开展现有发动机改进改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面 向相市场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轻小型发动机,发展发动机专项技术和相关配套 件。-航空设备。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促进专业 化、系列化、货架化和规模化发展,按照“系统、设备和器件”三个层次建立产业 配套体系。以现有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快发展航电、通讯导航、液压、燃油、环 控、电源、起落架、二次动力、生活设施、防火、照明、健康监控等系统供应商, 逐步发展多个系统的集成供应商。大力发展低成

14、本通用飞机的系统和设备。(二)卫星及应用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相结合,以建 立我国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加 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临近空间 资源开发,促进卫星在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城乡建设、环保、应急、交通、 气象、海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行业、区域发展以及公众生活中的应用,形成 航天器制造、发射服务、应用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航天运输系统。继续实施重大工程,完善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型谱,积极开展 更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卫星系统。统筹发展气象

15、、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卫星,构建完整体 系,满足多方面需求。积极发展新型通信广播卫星。-卫星地面系统。完善现有气象、海洋卫星地面系统数据接收站,组建国家陆 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通信广播卫星地面系统、卫星地球站/地面关口 站;建设和完善卫星导航基准站、卫星运行管理、卫星数据处理等地面配套设施。 加强导航接收机、通信终端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和卫星地面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卫星应用系统。实施遥感应用示范工程,提高我国空间数据的自给率,大力 推进行业和区域应用。大力推进卫星通信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急通信等公共 服务中的应用,积极支持直播卫星的应用服务。推进卫星导航在金融、电力、通 信、交通、

16、信息、农业、渔业等国家重点行业的应用,加强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 究、产品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三)轨道交通装备满足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建 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平台和产品标准、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保护 体系,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使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动车组及客运列车。全面掌握动车组及客运列车技术,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 备的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完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开发适应高寒、高 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的谱系化动车组,满足跨线、跨网的旅客运输 提速提效需要。以高速动车组技术为基础,结合城际交通实际,形成城际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