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951532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晶态固体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汇编1、 说明晶体与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区别(5分);为何制备非晶体合金需要较快冷却速度(5分)?在结构上,晶体是长程有序,原子排列有周期性;非晶体是短程有序,原子排列没有周期性。只有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合金才能避免形核,即避免形成晶体,最终形成非晶体。2、 写出非晶体的三个连续无规模型及它们各自适用的玻璃结构(10分)。请举出其中一种模型的实例,并描述它的结构特点(10分)。连续无规网络, 适合于共价玻璃结构;无规密堆积,适用于简单金属玻璃结构;无规线团模型,适用于聚合有机玻璃结构。举例:-Si 是连续无规网络结构,它的特点如下:1. z=4, 每个原子四重配位;2.

2、 不变的键长;3. 没有悬空键;和金刚石不同的是:4. 键角有明显的分散;5. 没有长程有序。3、 什么是分形维数(5分)?说明自迥避行走与简单无规行走的区别(5分)。分形维数:这种维数适合于描述高分子链位的随机-几何特性,与欧几里德维数和拓扑维数不同,这个新的维数可以具有非整数值。对于一些规则形状,从方程(N:一个整体分成N个与整体相似的形状)重新得到嵌入空间的欧几里德维数d。对于一些非常不规则的随机形状,方程就会得出一个不同的维数,这个维数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不规则本身的测度。这个维数在数学上称为HausdorffBescovitch维数,我们把它叫做分形维数。自迥避行走与简单无规行走不同的

3、地方在于自迥避行走能记住过去曾走过些什么地方,并且不允许再回到已过去的地方。4、 何谓波粒二象性?写出微观粒子二象性的基本公式。(5分) ,此式表明一个动量为P = mu 的电子或其它微观粒子的行为或属性宛如波长为l的波的属性。5、 什么是过渡族元素和稀土元素?(5分) 凡是外层电子填充在d轨道的元素都称为过渡族元素;外层电子填充在4f(镧系)、5f(锕系)轨道上的元素称为稀土元素。6、 说明五种结合键的各自特点,并举例。(15分) 离子键:非方向键、高配位数、低温不导电、高温离子导电,如NaCl; 共价键:空间方向性、低配位数、纯晶体在低温下导电率很小,如金刚石; 金属键:非方向键、配位数和

4、密度都很高、导电率高、延性好,如Cu; 分子键:低熔点和沸点、压缩系数大、保留了分子的性质,如Ar; 氢键:结合力高于无氢键的类似分子,如水。7、 什么是能带(包括价带、导带、禁带)?(5分)用能带理论解释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15分) 由价电子的原子能级展宽而成的能带称为价带;由价电子能级以上的空能级展宽而成的能带称为导带;两个分开能带之间的能量间隔称为禁带或能隙。 导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固体中的价电子没填满价带,另一种情况是价带和导带交叠,因而,外电场能造成价电子的定向流动;绝缘体的价带和导带间存在着较大的能隙(即禁带较宽),而价带又被电子填满,因而外电场不能导致价电子的定向流动;

5、半导体的的能带结构和绝缘体类似,价带被电子填满,价带与导带间存在能隙,但能隙较小(即禁带较窄),因而,有的通过热激活,有的通过掺杂形成新能级从而导致电子或空穴的迁移。8、 什么是Vegard定律?为什么实际固溶体往往不符合该定律?(10分) 固溶体的点阵常数与成分成直线关系,即点阵常数正比于任一组元的浓度,这就是Vegard定律。该定律反映了影响合金相结构的尺寸因素。但实际固溶体往往与该定律有正或负的偏离,这是因为影响合金相结构的因素有多个,如电子浓度、负电性等,而不止是一个尺寸因素。9、 固溶体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物理性能(如电阻率)与纯组元的性能有何关系?(10分) 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往

6、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间隙式溶质原子的强化效果一般比置换式溶质原子更显著。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相差越大或固溶度越小,固溶强化越显著。对于某些具有无序-有序转变的中间固溶体,有序状态的强度高于无序状态。固溶体的电阻率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某一中间浓度时达到最大。如果在某一成分下合金呈有序状态,则电阻率急剧下降。10、指出氧化物结构的一般规律。(5分) 氧化物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氧离子密排。在大多数简单的氧化物结构中,氧离子都排成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或近似密排的简单立方,而正离子(金属离子)则位于八面体间隙、四面体间隙或简单立方的体心(六面体间隙)。11. 非晶体的形成

7、说明晶体与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区别(5分);与硅酸盐相比,为何制备非晶体合金需要较快冷却速度(5分)?为什么窗玻璃使用硅酸盐玻璃其使用性能(导热与透光性能)优于晶体石英(10分)?在结构上,晶体是长程有序,原子排列有周期性;非晶体是短程有序,原子排列没有周期性。只有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合金才能避免形核,即避免形成晶体,最终形成非晶体。虽然这两种材料对可见光都是透明的,但是玻璃在光学上是各向同性的,而石英在光学上是各向异性的。玻璃是非常好的绝热材料,窗户应当不让热和冷进入而只让光透入。在一个非金属的非晶态固体中,光的各向同性和低的导热性都是无序的结果。各向同性是由于失去了长程序而没有特殊的方向幸存下

8、来的结果,而低热导率是由热声子的无序诱导散射引起的。12、非晶体的形态学 写出非晶体的三个连续无规模型及它们各自适用的玻璃结构(10分); 说明使用径向分布函数(RDF)与扩展X射线吸收谱精细结构(EXAFS)对于测量非晶体结构的区别(10分)。连续无规网络, 适合于共价玻璃结构;无规密堆积,适用于简单金属玻璃结构;无规线团模型,适用于聚合有机玻璃结构。应用RDF方法,对一特定的非晶固体,可以做出相当宽范围的拓扑上有区别的结构模型(当然,具有同样的由RDF所确定的短程序),它们都给出彼此间无区别且与实验观察相一致的RDF。应用EXAFS方法,可能直接研究固体中每一种原子分别的贡献,(我们希望能

9、够更进一步对每一种原子,不仅仅直接确定最近邻数及其径向位置,而且还能确定它们化学上的同一性。然而,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推断这些特定的信息。)EXAFS相当于一种衍射技术,其探测用的入射波是在样品内一选定类型的原子位置上产生的。13.逾渗模型 什么是溶胶凝胶转变(10分)? 写出逾渗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5分); 以疾病在易感染的群体中的传播为例阐述逾渗模型。(10分)当亚硅酸钠(Na2SiO3) 溶于水时,形成“水玻璃”,溶解可以认为是通过反应。反应的第二个产物更适于写成 的形式,称为单硅酸,是一种四面体结构的分子:一个硅原子与四个联着(OH)根的键组成。在溶液中,两个单硅酸分子可以结合

10、成一个更大的分子。 分子附近的两个OH根通过反应,放出一个水分子,形成一个 桥。这种聚合物反应能持续进行,形成更大的分子。由于硅氧键的稳定性,可以认为这一特殊的凝结过程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 跨越键,它就保持不变。当反应继续进行,形成更多的跨越键,出现越来越大的分子。最后,突然地在凝结过程的某一临界阶段,“无穷扩展的”分子出现了,这个巨分子的大小仅由发生反应的容器限制。其突然出现称为溶胶-凝胶转变。逾渗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键逾渗过程,每条键或者是联结的,或者是不联结的;座逾渗过程,每条键都是联结的,但座具有结构的无规联结性特征:每一个座或者是联结,或者是不联结。想象一个果园,均匀栽植着一种

11、果树,遭受某种高度传染的枯萎病的威胁。令函数 代表病株传染给相距为 r处的另一健康的树的概率,假定 已知,果农想得到最大产量,自然希望利用已有的果园栽种实际最大可能数目的果树。现在要问:在能够避免枯萎病引起果园毁灭危险的前提下,可以允许的最大栽植密度是多少?我们假设彼此分隔得很远的几个单株将不可避免地染病,并把单株病树引起遍及整个果园的传染,即破坏果园中有限百分比的果树,定义为果园的毁灭。逾渗模型对所提问题的回答如下:果树之间的间距a必须足够大,以保证 。即间距必须超过临界距离 ,在这个距离之外, 已降到低于 。由此,逾渗理论的解应取 。在这种情况下,损失局限于最初感染的病株周围的有限集团。这

12、是键逾渗过程,这里“流体”是疾病,而“流体”是沿着相邻的树之间进行。14.自由体积模型 阐述玻璃化转变的自由体积模型(10分); 为什么说公有熵的增长是玻璃转变的基本特征之一(10分)?从自由体积的观点看来,液体-玻璃态转变是分子自由体积微观分布变化的宏观表现。假定从液态一边通过降温接近转变点。在高温时,有足够大的自由体积,因而经常有扩散运动的机会,从而导至流动性。随着温度降低,物质的总体积V减少,总的自由体积也随之减小。在某一温度,减到一临界值,低于这个临界值就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分子运动和作宏观流动。发生这一转变的温度即,低于,物质变为非晶态固体。当自由体积从体系中挤出足够量时就发生玻璃化转变

13、。公有熵是熵的一部分,它度量了扩散对密度涨落的贡献。公有熵定义为分子体系与为了比较而构造的参考体系之间的熵差,后者指分子均限制在单个的原胞中。对于硬球分子体系,参考体系就是无规密堆积的非晶态固体,其原胞就是无规密堆积的泡沫体中的Voronoi多面体。当所考虑的分子体系的密度几乎达到参考固体的密度时,扩散的贡献可以忽略,公有熵变为零。当体系的密度逐渐减小时,公有熵增加,直到体系是液体时公有熵占主要地位。公有熵的增长是玻璃转变的一个基本特征。15.从体积变化角度讨论液体玻璃转变和结晶的区别(5分)?液体可以用两种方式固化,一是体积不连续地变化到晶态固体,谓之结晶;二是体积连续地变化到非晶态固体(玻

14、璃),谓之玻璃转变。16.非晶态固体的径向分布函数有何特点(5分)?径向分布函数(RDF)是表征材料结构的重要特征函数。其意义是揭示材料中某一原子径向距离上原子的分布。一方面,玻璃中存在短程序,即有很确定的最近邻及次近邻配位层,在RDF中出现清晰可见的第一峰和第二峰;另一方面,玻璃中不存在长程序,表现在RDF中第三近邻以后几乎没有可分辨的峰。17.为什么径向分布函数中非晶态固体第一峰的宽度非常接近相应晶体中的宽度(5分)?RDF中第一个峰宽相应于最近邻的原子距离。而晶体与玻璃中原子的近邻原子距离几乎相等。这是因为玻璃和晶体中原子间的结合键键长几乎相等。18.定义理想玻璃转变温度(5分)。在理想

15、玻璃转变温度,液体的熵等于晶体的熵。19.金属和合金难于形成玻璃的原因(5分)。金属与合金由于其晶体结构简单,多数为A1,A2和A3结构,因此结晶动力学驱动力小,即结晶速度快,因此难于避免结晶而形成非晶态金属或合金。20.定义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度(5分)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度定义为:在材料中高分子链有序排列的数量与全部排列数量的比。21.写出非晶体的三个连续无规模型及它们各自适用的玻璃结构(10分)。连续无规网络,适合于共价玻璃结构;无规密堆积,适用于简单金属玻璃结构;无规线团模型,适用于聚合有机玻璃结构。22.玻璃转变属于几级相变?为什么(10分)? 相变级数的定义是两相自由能差的导数不等于零的阶数。玻璃化转变属于二级相变,因为相变过程中自由能差的一阶导数体积差和熵差等于零,而相变过程中自由能差的二阶导数比热差和膨胀系数差不等于零。23.解释窗玻璃使用硅酸盐玻璃其性能优于石英晶体的原因(从导热与透光性能考虑)(10分)。虽然这两种材料对可见光都是透明的,但是玻璃由于没有特定晶面在光学上是各向同性的,而石英在光学上是各向异性的。因此玻璃的反射光的能力低于晶体,而使玻璃的透光能力增加。玻璃由于其没有长程周期性使得热声子在传热过程中的无序诱导散射导致其阻力较晶体高,因此是非常好的绝热材料。24.从能量和结构角度解释为何金属和合金难于形成玻璃,而氧化物和高分子容易形成(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