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94809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DB34T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DB34T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DB34T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DB34T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4T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T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07.060CCSA 47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43432022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of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station observation data2022 - 12 - 29 发布2023 - 01 - 29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网络和硬件结构1 网络结构1 网络层协议2 硬件结构25 传输流程2 总体流程2 交互示例36 交互指令8 传输请求

2、指令8 常规数据报文确认指令9 补报指令9 终止补报指令10 校时指令117 数据报文格式11 报文结构11 气象要素数据段说明11附录 A(规范性) CRC 校验16附录 B(资料性) 数据包示例18附录 C(规范性) 天气现象编码21附录 D(规范性) 路面状况编码22附录 E(规范性) 数据质量控制代码23参考文献2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蚌埠市气象局、合肥

3、市气象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宝义、章超、黄晶、汪玮、翁磊、吴健、田晓明、祝颂。 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无线通信方式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网络和硬件结构、传输流程、交互指令和数据报文格式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区域自动气象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区域自动气象站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国家级观测站网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用自动气象站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重要补充。 来源:QX/T 4652018,3.1 气

4、象要素 meteorological elements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 来源:GB/T 337032017,3.1 数据采集器 data acquisition unit具有采集、处理、存储、输出气象数据功能的装置。 来源:QX/T 5202019,3.1 接收服务器 receiving server用于收集数据采集器信号,通过解调和译码,获取数据的系统。 4 网络和硬件结构网络结构整体结构由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网络以及数据接收服务器构成。区域自动气象站根据设定的公网地址与端口,将观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数据接收服务器,网络结构见图1。 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

5、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求,在图1 网络结构网络层协议区域自动气象站与接收服务器之间在网络层协议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 硬件结构区域自动气象站由气象要素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与通信单元构成。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负责气象数据的观测与收集,并生成数据报文交付通信单元。通信单元不进行任何的报文解析、加工及格式转化, 仅根据设定的IP与端口,完成数据传输功能,实现数据采集器与接收服务器的透明交互。数据采集器与通信单元使用 RS232 接口通信,交互参数为波特率:9600,奇偶校验位:n,数据位:8,停止位:1。 5 传输流程 总体流程5.1.1 数据采集器在每分钟第 10 s

6、 之前完成上一分钟 01 s 到当前分钟 00 s 的数据报文编码,并于第 10 s 通过通信单元主动与接收服务器发起交互,交互成功后,便开始进行当前时间数据报文传输及响应服务器反馈的各项要求,如校时、补报等。采集器在每一次发送数据报文 5 s 内接收到接收服务器的应答,则表示发送成功,采集器进入自动补发状态,将过去未能成功发送的数据报文一一补报,直到本分钟第 55 s 结束,准备下一分钟的报文编码。如果在 15 s 内采集器没有接收到接收服务器的应答,采集器将再次发送相同的数据报文直至发送成功。如果在当前分钟始终未能收到接收服务器的回应,则将标记这一时次数据报文发送失败,待以后自动补发,优先

7、补发整点数据,发送报文时序由近至远。 5.1.2 接收服务器时刻处于监听状态,当收到采集器交互请求时,根据当前状态确认是否同意报文上传。并时刻对每个来自采集器的数据报文返回确认指令,该指令除表示当前报文已被接收以外还可附带校时、补报等请求。 交互示例5.2.1 数据报文发送成功示例$ hh:00:20 10 , GPRS? , hh:00:10hh:00:00 , OK 5 OK , hh:00 hh:00:30 , , $ g , ;, y 10 ,$Q hh:00:40hh:00:50 hh:01:00hh:01:10 10 , GPRS? , TIMETIME采集器在收到常规的回复指令之

8、后,根据时间戳可知当前报文已经发送成功,并且服务器没有其他补报校时任务,采集器可进入自动补报状态,直到本分钟第 55 s 结束,数据报文发送成功示例见图2。 图2 数据报文发送成功示例 5.2.2 数据报文发送失败示例采集器在GPRS命令或数据报文发送之后 15 s 内未收到回复时,将判断发送失败,当前时刻在本分钟 55 s 之前则立即选择重新发送。如果直到本分钟 55 时仍然没有发送成功,则不在继续重发,采集 图3 数据报文发送失败示例5.2.3 交互请求失败示例采集器在收到ER指令,或者 5 s 内未获得回复则判断服务器状态或者网络状态异常,本分钟内将不再进行任何交互操作,且将本分钟报文标

9、记为发送失败,等待以后自动补报。终止补报指令,将取消采集器标记的所有失败报文,交互请求失败示例见图4。 $ hh:00:50hh:00:40hh:00:30hh:00:20 10 , GPRS? , hh:00:10hh:00:00 , OK 5 OK , hh:00 15 $ , hh:00 15 $ , hh:00 hh:01:00hh:01:10 5 OK , hh:00 TIMETIME器准备下一分钟的编报工作,且将标记此报文为发送失败,等待以后自动补报,数据报文发送成功示例见图3。 图4 交互请求失败示例5.2.4 补报示例采集器在收到补报指令之后,根据时间戳可知当前报文已经发送成功

10、,并且根据补报指令中的补报起止时间,进行数据补发。当前分钟若补发完成,则继续自动重发以前未发送成功的数据;若未补发完成,则继续等下一分钟实时数据发送结束以后再继续补发,补报示例见图5。 $ hh:00:50hh:00:40hh:00:30 ER , 5 $i , 9 $ , 9 Q , 。hh:00:20 10 , GPRS? , hh:00:10hh:00:00 , ER hh:01:00hh:01:10 10 , GPRS? , TIMETIME 图5 交互请求失败示例5.2.5 终止补报示例采集器在收到终止补报指令之后,将停止一切非实时报文的发送,并且标记所有未发送成功的报文为成功状态。

11、直到有新的实时数据没有发送成功或者收到新的补报指令,才重新开始自动补报,终止补报示例见图6。 $ hh:00:50hh:00:40 , $ , hh:00:30hh:00:20 10 , GPRS? , hh:00:10hh:00:00 , OK 5 OK , hh:00 hh:01:00g y9 , ,$ g y9 $ hh:01:10 10 , GPRS? , TIMETIME 图6 终止补报示例5.2.6 校时示例采集器每个半点左右会收到校时指令,根据校时时间戳与本地时间之差判断是否需要校时,校时示例见图7。 $ hh:00:50 , , $ g $ $ N ,$ $ g $ g hh:00:40hh:00:30hh:00:20 10 , GPRS? , hh:00:10hh:00:00 , OK 5 OK , hh:00 hh:01:00hh:01:10 10 , GPRS? , TIMETIME 图7 校时示例6 交互指令传输请求指令6.1.1 数据采集器在每分钟的第 10 s 向接收服务器发送传输请求指令,提出发送请求,指令为:GPRS?,传输请求指令见表 1。 表1 传输请求指令 $ hh:00:00hh:00:10hh:00:20 10 , GPRS? , , OK 5 OK , hh:00 $ , g hh:30:50hh:30:50hh: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