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946805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张峰一、定义:动脉粥样硬化(AS )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性病变, 导致受损的动脉管腔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由于动脉内膜聚集的脂 质板块外观呈黄色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从理论上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达到 75才会出现心绞痛。目前认为除了遗传、 年龄、肥胖、吸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外,营养膳食因素极为重要。二、原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营养关系极为密切,营养过剩(指三大产能物质过剩, 其实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是不足的)使人体重增加,出现肥胖,心脏负 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往往会导致高血脂,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增加,会促 进血管壁粥样硬化。如钾、钙、镁缺乏,

2、则心肌细胞容易发生变性、间质水肿, 心肌肥厚,收缩无力。硏究表明:高胆固醇或高LDL血症是AS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低HDL也 被认为是AS的危险因素,氧化型LDL也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目前大 多数的硏究认为甘油三酯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血浆的总胆固醇、LDL、甘油三酯和升高血浆HDL的措施显示能够降 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目前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措施是改善血脂。 膳食和营养因素与血脂的变化密切相关,控制饮食和改善营养状况已成为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途径。三、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一)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蛋白质的摄入不影响血脂,在日常膳食中必须保持足够量的蛋白质,而且

3、必须是优质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也必须注意平衡,最好是植物性和动物性各 占 50。心肌及血管组织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果供给不足,将影响其功能, 蛋白质的吸收利用遵循的是木桶原理,所摄入的蛋白质如果想让其转变成自身 的蛋白组织,所含的8 种(或9 种)氨基酸必须齐全,而且比例符合人体的需 要,才能被完全利用,否则,就只能转化成能量,不能转化成人体蛋白。研究 还发现,一些 氨基酸可影响心血管的功能,如牛磺酸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使还原性谷胱甘肽增加,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同时还具有降低血胆固和肝胆 固醇的作用,蛋氨酸为同型半光氨酸的前体,后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动物研究发现增加蛋氨酸的摄入能

4、引起动脉内膜的损伤。赖氨酸和色氨酸可以 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精氨酸有助于调节血管张力,抑制促进血小板凝 集的因子,减少血管损伤。动物试验中发现高动物性蛋白膳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用大豆蛋 白和其他植物蛋白代替高血脂症患者膳食中的动物性蛋白,能够降低血清胆固 醇。(二)脂肪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的摄入总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 入量与 AS 呈正相关,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使血液胆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 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和茶油能降低血总胆固醇和LDL而不降低HDL 水平,或使LDL胆固醇下降较多,而LDL胆固醇下降较少。n-6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

5、胆固醇含量,降低LDL胆固醇的同时也降 低HDL胆固醇,亚油酸对血胆固醇的作用机制与饱和脂肪酸相反,即增加LDL 受体的活性,从而降低血中LDL颗粒数及颗粒中胆固醇的含量,还有抑制血小 板凝集的作用。膳食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a-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 十二碳六烯酸(DHA )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同时降低血液甘油三酯含量, 并且升高血浆HDL水平,EPA和DHA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作用是因为它们阻 碍了甘油三酯掺入到肝脏的 VLDL 颗粒中,导致肝脏分泌甘油三酯减少,血浆 甘油三酯降低。在将植物油氢化制成人工黄油的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反式脂肪酸,研究表明 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中L

6、DL胆固醇含量增加,同时引起HDL降低。磷脂是一种强乳化剂,可使血液中胆固醇颗粒变小,易于透过血管为组织 利用,使血浆大合唱浓度减少,避免胆固醇在血管的沉积,有利于防治 AS。植物中含有与胆固醇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称为植物固醇,它能够在消化道与 胆固醇竞争性形成“胶粒”,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双键多,在体内易被氧化。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 入可提高机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或发展。单不 饱和脂肪酸由于不饱和双键较少,对氧化作用的敏感性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低, 可能对预防AS更有优越性。(三)热、碳水化合物与AS 过多的能量摄入在体内转化成脂肪组织,储

7、存于皮下或身体的各组织,形 成肥胖、脂肪肝,肥胖者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GS的利用受 限,继而引起代谢紊乱,血浆甘油三酯升高。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血脂水平有较大影响。蔗糖、果糖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这是因为肝脏利用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形 成甘油三酯所致。糖类的摄取量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密切的关系。据日本的调查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与食糖摄入量成正相关,英 国伦敦大学的调查发现,心肌梗塞患者食糖量为正常的2 倍。(四)矿物质、微量元素与AS科学发现健康人和死于心血管病的患者两者体内的铜、镁、钼和硒的浓度 有差异,铬、锰、碘三种元素对心血管系统也

8、有重要作用,钴是造血物质,有 明显的生血刺激作用。1、镁对心肌结构、功能和代谢的作用。还能改善脂肪代谢,并有抗凝血功能,增加含镁食物,亦可降低血压,缺镁易发生血管硬化和心肌损害,软水地 区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硬水地区,可能与软水中含镁少有关,镁对心血 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补镁还可明显提高HDL,同时降低胆固醇、LDL,从 而可有效防治高脂血症及AS,钾、镁有利于减少心律失常,钾和镁可以保护心 肌细胞并参与其代谢过程。2、铬、铬是GS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缺铬可引起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的紊乱。增加糖尿病和AS的危险性,而补充铬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LDL,提高HDL 的含量,防止AS形成,营养学家将

9、铬列入直接影响生命的四种必要的微量元素 之一(铁、锌、铜)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调节物质,是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 的合成、吸收与利用不可缺少的高效促进剂,人体内的三价铬可以加强脂肪代 谢,降低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达到降血脂,防止AS,铬还有调节屈光 度,防止缺铬性近视。肝脏具有胆固醇“调节器”之功能,这种调节功能是建立在人体内铬元素 的基础上。缺铬,肝脏的调节功能失调。铬还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是胰岛素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 是GS耐量因子(GTF )的中心活性成分,能增强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可使胰 岛素活性增强,发挥最大的生物效应,促进GS的利用。3、铜;缺乏可引起

10、血胆固醇含量升高,并影响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交联, 而引起心血管损伤。4、锌;过多的锌则降低血中 HDL 含量,锌/铜比值高,冠心病发病率高。附1;锌中毒,供给量;10 - 20mg/日,中毒量80 - 400mg/日临床表现:潜伏期短,仅数分钟至 1 小时,表现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 持续性呕吐,上腹部绞痛,口中烧灼感及麻辣感,伴有眩晕及全身不适。体温 不升高,甚至降低,严重中毒者可因剧烈呕吐、腹泻而虚脱(如某家产品因为 含锌超量而引起顾客中毒)5、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6、铁;过量可引起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衰。7、硒;对维持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正常形态的完整有重要作用,缺硒可以

11、导 致心肌和线粒体明显损害,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幅度降低,缺硒可使心肌球蛋白 的合成受损,心脏功能下降,硒是体内抗氧化酶-谷胱甘肽氧化酶的核心成分,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使体内形成的过氧化物迅速分解,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缺硒,该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物质就可破坏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缺硒也可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足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管收缩,曾加AS的危险 性。8、钙;可促进饱和脂肪酸的排出,降低胆固醇、LDL和载脂蛋白防止 AS ;钙的代谢失调,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钠与钙应保持一定比例,如果钠高,钙低,血压高。如摄入富含 钙的食物,可抵消钠的作用9、钾;有降压的作用(五)维生素

12、与AS1、VitE,是阻断动脉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因为是脂溶性,这 使它成为细胞壁内最有效对抗氧化物质,VE与LDL胆固醇结合,细胞膜内的天 然LDL中的VE水平越高,LDL胆固醇抗氧化能力越强,不论天然的LDL胆固 醇走到哪里,VE都能随之一起移动。动脉血管的 LDL 胆固醇自身不会被氧化,只有在它通过薄层进入内皮细胞 下空间后才会被氧化,如果天然的 LDL 胆固醇的 VE 足够高,那么即使进入内 皮下空间也不会被氧化,VE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和分泌,吸收以及抑制 血小板凝聚而发挥抗AS的作用。2、维生素C,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活性物质的羟化反应,包括参与肝 脏胆固醇代谢成胆

13、酸的羟化反应,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而降低血中胆固醇 的含量,维生素 C 参与体内胶原的合成,降低血管的脆性和血管的通透性,大 剂量的维生素 C 可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利 于防止心血管病。维生素C是血浆或血流中最好的抗氧化剂,因VC是水溶性的,补充VC能维持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细胞失去功能就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VC能防止血浆及内皮下空间内的LDL胆固醇被氧化,VC另一个好处就是 能重新生成VE和细胞内的谷胱甘肽,以便它们不断重复利用。VE.VC是强化心脏的“双保险”,叶酸与V B6.VB12组合后,能抵消高半胱 氨酸的有害作用。(六)膳食纤维与AS 膳食纤

14、维被称为“降脂剂”,它能降低血脂水平,在谷类中可溶性的半纤维素可形成粘稠的水溶液并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能降血糖,减少胰岛素的释放,因胰岛素可刺激肝脏合成胆固醇,所以胰岛素释放减少可以使血浆胆固醇水平受到抑制(七)钠与 AS钠多,BP就高,易致血液凝滞,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病(八)生物活性物质与 AS植物化学物植物化学物的分类及其它们的主要作用植物化学物生物学作用抗癌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血栓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影响血压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促进消化类胡萝卜素OOOO植物固醇OO皂甙OOOO介子油甙OOO多酚OOOOOOOO蛋白酶抑制剂OO单帖类OO植物雌激素OO硫化物OOOOOOOOO植酸OOO降低胆

15、固醇作用:以皂甙为例说明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皂甙在肠中与初级胆 酸结合形成微团,因这些微团过大不能通过肠壁而减少了胆酸的吸收,使胆酸 的排出增加;皂甙还可使内源性胆固醇池增加初级胆酸在肝脏中的合成,从而 降低了血中的胆固醇浓度。此外,存在于微团中的胆固醇通常在肠外吸收,但 植物固醇可使胆固醇从微团中游离出来,这样就减少了胆固醇的肠外吸收。 植物化学物可抑制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其中最重要的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 CoA 还原酶。1、多酚类 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是指酚酸及类黄酮。重点介绍黄酮类(黄酮类的作用:抗氧 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抗突变等)保护心血管作用:类黄酮为一种多酚类抗氧化剂,能抑制LDL氧化,减少血栓 形成。荷兰的科学家研究证实,吃类黄酮的食物,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可减少 1/2, 如苹果、葡萄、洋葱、绿茶等,研究发现,大量消费大豆食品的人群心脏病发 病率低,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