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945707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不求甚解”含义。3积累名言警句,培养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怡情( ) (2)诘难( )( )(3)滞碍( ) (4)吹毛求疵(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统chu( ) 澡饰( ) ln加( )味同jio蜡( ) hu然贯通( )3. 从培根论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课堂探究1不求甚解这篇文章是如何为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正义的? 2谈读书这篇随笔,为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试简述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对于表达又有怎样的意义? 3为什么有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 4.结合短文两篇中关于读书方面的一些观点,联系自己近十年来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5.阅读课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_(2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_(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_(4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_(5作者是如何证明

3、“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_(6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_(7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_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怡情:_(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寻章摘句:_(3)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狂妄自大:_(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咬文嚼字:_2仿句练习: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有书为伴,闲暇_,_。有书为伴,幽静_,_。有书为伴,嘈杂_,_。 二、阅读下面的

4、文字,回答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

5、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

6、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

7、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1对于上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总是很尊重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B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2下面是对文章第至自然段

8、层次结构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并列结构) B(层进结构)C(分总结构) D(总分总结构)3本文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4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2)_(3)_5第自然段中加“ ”的词句的意思是: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学会学习 由于社会信息、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即使世界上最聪明、记忆力最好的天才学生的头脑也容纳不下如此之多、而且还在不断激增的信息和知识。即使能容纳得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那么多的内容。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的:“光是浏览一下世界上一年内 发表的化学论文和著作,一位化学家每周使用40

9、个小时需要阅读40年。”因此,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和信息,未来的学校教育只能传授那些最基本的理论、最重要的信息,其他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尚不存在的信息和知识,需要他们今后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自己不断再搜集、再学习。所以,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在综合、分析、学习、消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能力。 在未来社会中,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是加强基本训练,给学生传授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实际知识和综合化的信息,并在传授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说,在50年代我们用25%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话,那么目前我们将

10、用505的时间来学习基础课程,在未来,我们更将增加学习面向未来的边缘交叉学科和综合基础学科。如果说,未来的学生需要着重开发智力的话,那么,最最需要的是开发他们的右脑,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如果说,未来的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的话,那么,最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研究,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的:“鉴于可以预见到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今天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明天将会成为错误的东西。学生们必须摆脱过时的概念,并知道何时、如何去替代这些过时的概念总之,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

11、有学习的人。”南斯拉夫的伊曼博士也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能很快地、很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在各级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约用80%的时间传授知识,用205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的话,”那么,在未来,“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 虽然用多少时间传授知识,用多少时间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问题,在各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中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规定,而且计算也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在未来社会中,学校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根据如上分析,所谓学会学习有如下三方面含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具有理解、消化、吸收和概括的能力; (二)要求学生知道如何知道很快很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三)要求学生_。1、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以_为题,回答了_和_两个问题,极富现实意义。2、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_3、为什么纳伊曼博士主张在未来,传授知识所用的时间和获得学习方法、研究方法所用的时间的比例应该倒过来?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