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94463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 50%以上,而以 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 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 5 类情况: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 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 无奈。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 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 绪,成为一块“心病”。第三类:与他人交

2、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 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 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 失落。某高校06 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 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 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 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 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 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

3、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 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 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 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 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 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 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第五类:社交恐惧症。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 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 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

4、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 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 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 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 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 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 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 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对策每个成

5、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 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 题,调查结果也表明,那些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 是人际关系不适。对在校大学生,就从品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 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 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 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 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 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

6、的艺术。(一)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正直原则。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 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 往。2、平等原则。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 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 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 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 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 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

7、决双方,既要自尊,又 要彼此尊重。3、诚信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 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 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 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 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 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 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4、宽容原则。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

8、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 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 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 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5、换位原则。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 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 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互补互助交互原则。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 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 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

9、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 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 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 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 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 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 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 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

10、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福阿夫妇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 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 为得以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感 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 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 行动别人接纳后,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 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 方产生心理排斥。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是有

11、其心理学基础的。7、功利作用原则心理学家霍曼斯(1961)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 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至少得等于失,不 值得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交换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 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 的结果。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 立和保持,对自己来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 止。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不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 不同的社会交换机制。对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情 感卷入

12、更多,因而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与别人的交换倾向于增值 交换过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欠别人的情份,因此在回报时,往往也超出 别人的期望,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交往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与此 同时,对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重物质利益意识多于个 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倾向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减值 交换。8、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 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 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 持倾向。人在任何时期的自我价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持信息的总和。 自我价值支持的变化无非来自两方面,一是符合人们意愿,自我支持力量的增 加,另一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反,使人们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因而必须进行 自我价值保护的消极变化,即自我价值支持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临新的攻击。特别是我们面临肯定的人转向否定时,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承认别人 转变的合理性,否定我们自己,贬低自我价值;二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尽可能 维护自我价值的不变,降低所失去的自我价值对自己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 明,自我价值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当面临自我价值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 否定自身,而是尽可能保护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