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0894091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6篇】 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1 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为契机,聚焦我区创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示范区这一主线,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推进“一枚印章审批、一个大厅办事、一支队伍服务、一个平台保障”的行政审批运行模式,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现将我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我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加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建设,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范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将涉及我局的工作,逐项分解,制定了新华区行政审批局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2、定期研究,督促指导。着眼激发我区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与新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成立了市场主体培育专项工作专班,印发了新华区市场主体培育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一)积极落实“只进一扇门”,打造一站式审批 首批划转18个部门的121项行政审批事项,成立至今,承接下发审批事项18项、取消审批事项9项、合并审批事项2项,目前,我局共有行政审批事项总数128项。政务服务大厅入驻民政局、住建局、卫生局3个部门9项公共服务事项。今年以来(截至8月6日),审批局受理行政审批事项6336件,办结6326件,办结率99.9%。 (二)坚定推进“最多跑一次”,实行审批标准化 实行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化

3、管理,明确事项适用依据,规范审批流程,取消不必要申报材料,杜绝模糊和兜底条款。编制行政许可目录清单、一次性告知单和服务指南,保持动态调整,并及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公示。 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和优化,按照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标准,行政审批基本环节由原来的受理、审查、审批、决定、送达五个环节精简为窗口受理、负责人审批两环节。审批时限由法定时限压缩三分之二,工商注册登记审批实行受理、审查、核准全过程“审核合一”工作制度,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时间压缩为1个工作日,18个审批事项实现当日出证。梳理编制了全区第一批四办清单,其中纳入“马上办”20项、“网上办”30项、“就近办”25项、“一次办

4、”72项,我局共纳入48项行政审批事项。 (三)努力实现“一网通办”,深入推行两厅融合 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大厅融合。按照全省“一张网”要求,拓展网上可办事项,扩大平台服务范围。围绕“智慧沧州”、“河北政务服务网”等系统平台扎实开展“一网通办”工作。将我局行政审批事项分解为149项子项,全部上线河北政务服务网。积极宣传河北政务服务网,指引办事群众使用互联网办事,提高事项线上办理比例。 (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创业准入制度性成本,我局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落实“五十证合一”工作,全面推开第一批106项涉企证照事项“照

5、后减证”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核准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积极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严格落实“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相关政策,调整营业执照丢失声明方式。推行企业注销便利化,实现企业清税信息共享,不再收取清算组备案通知书、报纸公告样张和企业纸质清税证明文件等材料。贯彻推进省委书记王东峰同志在全省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会议上讲话精神,按照区政府批示,2023年6月1日起,停止收取特种设备登记收费(锅炉、压力容器、气瓶、车用气瓶)、城市道路占用两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最大幅度降低了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截至2023年8月6日,本年度新增企业870户、

6、个体工商户1543户,合计新增2413户,期末实有市场主体20841户。 (五)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不断加强岗位管理培训,强化改进工作作风。一是行政审批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建立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根据各股室职能,细化到内设股室每个工作人员,建立了职责清楚、人人有责的责任体系。二是制度建设到位。不断完善出台行政审批局机关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建立健全管理、审批制度23项,形成了工作有标准、行为有约束、实绩有考核、优异有奖励、违规有处罚的制度保障体系。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日清日结等工作制度,以制度制约、完善、推动服务水平在提升。三是学习效果到位。认

7、真制定常态化学习计划,狠抓业务学习,打造服务精兵。积极从文明礼仪、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多方面入手,运用自办讲座、工作讲评、分组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结合审批工作实际,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四是服务意识到位。为企业、群众提供站立服务、微笑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服务。开通了审批局微信公众号,办事群众可在线查询事项法律依据、申请条件、承诺时限等办事要件。设置“党员示范岗”“军人优先窗口”,开展“提质提效,文明服务”竞赛。推动“银企对接”,设立2个金融服务窗口,择优引进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张家口银行进驻审批大厅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得到了办事企业、群众的广泛认可和

8、好评,目前已收到表扬信13封,锦旗32面,群众满意度百分之百。同时在政务大厅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意见箱,随时接受群众监督,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情况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市场主体总量增长较为缓慢,分析主要原因有:由于企业自主注销意识加强、40、50保险人员,廉租房、低保户不允许经商,退伍军人申请公益性岗位等多重因素,导致市场主体注销意愿强烈。根据沧新征函字【*】15号我区造纸厂区域实施房屋征收,对规划范围内暂停办理发放营业执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分区管控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沧字【*】28号)要求,于*年8月底前辖区内散煤销售网点全部清零,并不予核准设立煤炭

9、经营主体。中心城区核心区内汽车维修、喷漆、印刷行业于*年9月底前完成搬迁,未完成搬迁的10月31日后停止营业。停止审批新增营业面积500平米以下的餐饮营业场所,大量中心城区内的餐饮个体户停止经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420户企业。以上因素严格限制了市场准入门槛,增大了市场主体注销、迁出压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局将继续以“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为契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示范区工作开展,以服务经济、方便群众为目标,全面提升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持续优化我区营商环境。 一是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划转、下放交接工

10、作。结合中央、省、市、区发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和精神,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梳理完善“一趟清”“不见面”服务事项清单。 二是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进度。依托河北政务服务网,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实现线上线下申请、受理、审批无缝对接,不断提升提高事项线上办理比例,逐步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及时更新、全部“上网”,做到企业群众办事“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市场主体功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行政审批职能,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政策落实,不断加强审批便利度,提高服务效能,最大幅度为企业降低准入门槛。大力推进“银行网点代理申请登记注册”工作机制,加强与银

11、行系统的密切合作,积极探索“政银”合作,推进银行网点免费代理申请登记注册工作落实,努力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理营业执照,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劳动监察营商环境工作总结2 为不断优化提升我市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按照射洪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工作方案要求,对标任务,我局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强力推进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生活垃圾运转专项工作整治,经过全方位、多举措的持续攻坚,现已取得一定工作成效。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局根据中共射洪县委办公室 射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具体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和从事各类经营活动占用城市道路管理的职责,负责城市管理

12、综合执法工作,行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生态环境、市场监督、公安交通、水务等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同时,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在生态环境方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道路扬尘、餐饮业油烟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生活垃圾运转、无害化处理等。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扬尘治理。一是强力管控运输道路。联合交警大队,不定时在滨江路、沱牌大道等道路出入口设点检查,加强对土石方开挖、散装材料运输作业的车辆管理,严禁出现车轮带土上路、超载超限上路、脏车入城、沿路撒漏等行为,规范篷布覆盖等。二是落实建筑工程主体责任,协助市住建局加强城市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研究制定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技术导则,严格落实“六必须

13、,六不准”管控要求,确保渣土车在拉运、保洁、出场环节都能按规定冲洗,杜绝车辆带泥上路污染路面;三是专项治理,安排建设执法中队定期对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落实扬尘治理主体责任和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相关措施等进行专项检查,不断巡查施工现场裸土部分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遮盖,对整改不到位单位,依法处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治理扬尘污染;四是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力做好道路精扫细保勤洗等工作,加大洒水保湿频次,有效控制道路扬尘。 (二)加强城区餐饮油烟治理。一是建立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台账。扎实开展民生实事工作安排,持续推进市城区320家餐饮企业及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净化器安装,确保150家大中

14、型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完毕;二是建立日常监管机制。持续推进全城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工作并每月及时更新台账数据,全面监管民生实事大中型餐饮企业安装进度,确保提前完成任务;三是抓好油烟污染防控,狠抓重点警示带动,根据摸排台帐,对列入重点监管的餐饮店进行不定期检查,强化督促力度,确保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到位、油烟污染问题整改到位。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为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我局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土壤。全面推进安全隐患消除工作:一是开展垃圾填埋场大坝安全鉴定。20xx年4月,聘请三方代理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

15、式邀请四川鑫川工程监测公司对垃圾坝坝体实施安全性鉴定,20xx年5月,垃圾坝体安全性鉴定结论为:坝体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坝体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垃圾堆体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二是组织人员对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植被、树木进行修剪,修剪面积达4000,防止其根系过快生长,避免在坝体内形成孔洞、孔隙,刺穿防渗膜,造成坝体渗滤液泄漏,引发土壤污染事故发生;三是严格检查警戒水位线情况,尽快推进渗滤液无害化处理;四是加强做好防洪防渗措施,新建排洪沟两条,对垃圾堆体全覆盖覆膜。 三、取得的成效 (一)道路扬尘治理。2023年至今,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90人次,治理工地扬尘污染80起,治理路面污染78处30487米,检查散装建筑材料运输车辆447辆,警告117辆,处罚22辆,罚款金额75000元,渣土车辆篷布覆盖率达到100%。 (二)餐饮油烟治理。2023年至今共建立市城区320家餐饮企业及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净化器安装台账,按照“蓝天保卫战”、“民生实事”相关工作要求,已推进146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全部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工作,安装率达100%。 (三)土壤污染防治。一是按严格操作规程,实行单元作业,分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入团申请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