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93178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核气梅核气,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 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 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中医肝病、中医咽喉疾病、中医精神疾病时均可见此病证。现代医学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 青中年人,以女性居多。病因: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 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临床表现:咽部异常感觉,如痰黏感、蚁行感、灼热感、梗阻感、异物感等。诊断:1.以咽内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但不碍饮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的变化有

2、关。2. 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基本正常,也可见慢性咽喉炎。3. 其他咽喉疾病引起的不适,基本无梅核气现象,且可检查出咽喉内病灶。4. 在咽喉外部用揉摩方法可直接观察到远伤病病灶,这是诊断要点。揉摩将病灶充分显 现,异物感同时消失,这是肯定性诊断。4辨证施治1. 痰气郁结:证候:自觉咽喉有异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 或于某处固着不动。症状轻重变化频繁而无规律。对饮食无影响,一般在进食、工作、学 习、谈笑等精神移注他处时,异物梗阻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多见于中年女性。不少患 者情绪欠稳定,恐癌多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主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加减。方药:法夏、厚朴

3、、茯苓、紫苏梗、生姜。若肝郁气滞较甚,可加香附、郁金、白芍、枳壳;痰多呕恶者,加橘红、瓜萎皮、川贝; 纳呆便澹加白术、陈皮、苍术、炙甘草;暧气泛酸加旋覆花、代赭石;肝郁化火加牡丹皮、 栀子、天花粉等。2. 肝郁气滞:证候: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噫频作,食纳呆 滞,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见颈项瘿瘤,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不调,甚或 闭经,苔薄,脉弦。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柴胡、 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可加半夏、厚朴、茯苓、紫苏梗 等药。3. 肝郁失音证候:咽喉梗塞,部位不定;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时无,时

4、轻时重,常随情志变 化而变化,抑郁愈甚,症状愈重;亦有因情绪激动后声音突然嘶哑;或语音全无,短数小 时,长者可数日不愈,但咳嗽、啼哭时却发声正常。咽喉检查均无异常。常伴有情志不舒, 多疑善虑,少言寡欢,胸闷胁痛,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治则: 疏肝解郁行气,畅喉开音。主方:诃子清音汤。方药:诃子肉、桔梗、甘草、郁金、香附、 木蝴蝶。苔腻夹痰湿者,加薏苡仁、泽泻、车前草。其他疗法1. 心理疗法本疗法对本证的治疗十分重要,解除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使患者移情易性,常可 取得不治自愈之效。梅核气患者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或用 咽喉部的导引法进行锻炼。在取得

5、患者信赖的情况下,并可施行暗示疗法。2. 饮食疗法(1)合欢花蒸猪肝欢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于品)610克,放茶盅内,冲人沸水,加盖片刻,代茶饮。(3)葱煮柚皮鲜柚皮1个,在炭火上将外层黄棕色烧焦,刮去表层,然后放人清水中 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块加水煮,将熟时以葱两棵切碎加入,用油、盐调味,佐 膳。方剂简介概述方剂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方源金匮要略卷下。1组成半夏一升(130g)厚朴三两(45g)茯苓四两(60g)生姜五两(

6、75g)苏叶二两(30g)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 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 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注: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是汉 代以前的计量单位,1升水=200毫升,1升半夏二130克、一两二15克附注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 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

7、饮(杏苑卷四)。各家论述1. 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 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2. 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 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3. 该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 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 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 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

8、方中半夏辛温人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 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 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 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临床运用辨证要点该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 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加减变化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 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

9、肺利咽。现代运用该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使用注意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 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该方。具体应用1. 癔病用本方:半夏18g,厚朴15g,茯苓15g,生姜12g,苏叶(后下)9g,如气郁甚 者加香附、甘松各15g ;病久痰浊胶结甚者加川贝母、郁金、枳实各15g。每日1剂,早、 午、晚3次煎服。治疗癔病104例中,男37例,女67例;年龄16-45岁;首次发病者35 例,发病2次以上者69例;病程1年以内者101例,l年以上者3例。结果:凡癔病症状 完全

10、缓解,近期l-2个月不再发作为痊愈,共103例;症状有较大程度缓解,或完全缓解 后,近期偶有轻微发作;经治又迅速缓解为显著进步,共1例,获愈最短时间5日,最长 时间27日,以8-15日为多。2. 梅核气用本方加减: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僵蚕、姜黄、贝母、川牛膝、白花蛇 舌草,水煎,每日1剂U。另用威灵仙、水、醋各半,煎,浓缩取汁,随时徐徐咽下。治疗 梅核气62例中,女47例,男15例;年龄21-45岁。结果:痊愈46例,显效15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98.39%。又用本方加味:半夏、赤茯苓各9g,厚朴、苏叶各5g,吴萸、黄连各3g,生姜4片,大枣 5枚。水煎服。治疗梅核气74例,结果:

11、治愈9例,好转24例,无效41例。3. 咽异感症用本方加味: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2g,生姜10g,紫苏10g,日1剂水 煎服。治疗期间不用其它任何辅助药物。对照组给予镇静剂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咽异感 症,治疗组3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4例;年龄20-62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性 11例,女性25例;年龄19-60岁。根据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l年以上无复发 者;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复发者;有效:症状得到控制,易复发;无效:症状无 明显改善者。)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 率为94.1%。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6例

12、,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9%。两组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X2=24.9,P0.01)。疗程:治疗组平均治疗天数8.882.27 日,对照经平均治疗天数12: 032.62日,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4. 急性肠炎用本方加减:半夏、厚朴、苏梗、苍术各6g,茯苓9g,甘草3g,腹胀痞满加 藿香;苔厚腻加草蔻。水煎服。脱水严重辅助输液。治疗急性肠炎129例,结果:痊愈81 例,显效42例,好转6例。临床医案1. 梅核气:张某,女,52岁、半年来咽部似有所塞,犹如梅核,如絮如膜。咽不下,咯不 出,腹部作胀,有气攻冲,大便秘结,得矢气则舒,苔薄腻,脉沉弦。气机失畅,痰凝气

13、滞,化痰导滞为主,半夏厚朴汤加枳实9g、姜竹茹9g、莱菔子9g、全瓜萎12g、生甘草1.5g, 2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转。2. 胃脘痛:谢某,男,21岁,脘痛牵引两胁,胸闷暧气频频,纳谷乏味,口渗清涎,脉象 弦滑,舌苔薄腻。病起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拟半夏厚朴汤损益,姜半夏1钱 半、制厚朴6分、云茯苓4钱、苏叶1钱半、大麦芽4钱、炒枳壳1钱半、新会皮1钱半、 粉甘草8分。服上方2剂后,脘痛大减,惟负重力屏气后又致胸闷且痛,原方加竹茹3钱, 红枣4枚,2剂后愈。3. 眩晕:徐某,男,46岁,头晕,目眩,耳鸣,作泛呕吐2天,视物旋转,头不能转侧, 动则眩晕更甚,不思食,食入作泛呕吐。

14、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会诊,除上述 症状外,观形体稍胖,闭目怕睁,时有干恶,苔白腻,舌质稍胖淡,脉弦滑。拟下气消痰, 降逆和胃,佐平肝熄风。取半夏厚朴汤加减:制半夏10g、川厚朴10g、云茯苓10g,老苏 梗10g、珍珠母(先煎)30g、双钩藤(后入)15g、代赭石(先煎)15g、广皮5g、炒苍术 10g、建泽泻10g,5剂。服3剂后,自觉眩晕好转,能进些饮食,5剂毕,行动自如。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抗过敏,镇呕止吐,增进肠道功能等作用。镇静半夏厚朴汤4g/kg给小鼠连续服用6日,可显著抑制自发运动,尤在暗活动期作用更显, 停药后该效应可持续两天;以2g/kg和4g/kg剂量还可显著延长

15、环己巴比妥所致小鼠翻正 反射消失时间,说明本方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但半夏厚朴汤对正常动物体温、被动运动或 格斗行为均无明显影响,提示无中枢安定效果。抗过敏半夏厚朴汤对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对2, 4-二硝基氯代苯所致小鼠迟发 性超敏反应亦有抑制作用,说明本方对I型和W型过敏反应具有抑制活性。方中厚朴和苏 叶具生理活性,若全方去苏叶.抑制作用明显下降。苏叶的挥发性主要成分紫苏醛对豚鼠 I型过敏反应和小鼠W型超敏反应也有显著抑制作用。镇呕止吐麻醉猫的实验表明,静注400mg/kg半夏厚朴汤能显著抑制电刺激喉上神经的喉反射,作用 维持20-30分钟。组成药味中,苏叶(120mg/kg)、厚朴(140mg/kg)也能抑制电刺激所 致喉反射,其余三味则无此作用。增强胃肠功能半夏厚朴汤能改善水应激大鼠胃集合小静脉的血液循环。对未预知的长期应激刺激抑郁模型的作用采用两种不同的长期应激刺激建立模型,研究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测定半夏厚朴汤 对模型动物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脾细胞体外培养上清NO水平的影响。结果半夏厚朴 汤对两种长期应激刺激抑郁模型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低模型动物血清NO水平和脾细胞 培养上清NO水平的异常升高。结论显示半夏厚朴汤对未预知的长期应激刺激抑郁模型具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