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袁聪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928631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袁聪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袁聪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袁聪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袁聪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袁聪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袁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袁聪(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 作者 袁聪 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邮编 100089 电话 13683301495 邮箱 本文在2012年10月“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发证书“激发学习热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尝试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袁聪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一、紧扣课文,创设情境新的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注重审美、应用,探究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经

2、典美文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例如在讲授南朝梁吴均的散文名篇与朱元思书时,笔者上来就说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这是课堂上的一个“逗”,学生有的不知所云,有的瞠目结舌,有的则深感景象浩大。在此基础上,顺势板书课题,然后下发翻印的课文,同时提出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觉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3、。”?这样同学们就被带进了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并渴望弄明白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二、生活热点,欲擒故纵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课堂导语可先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如从聊身边的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那天是星期二,正好中午“校园电视台”传授了“约翰速读记忆法。下午第一节课前我进入1班教室,多数同学还在交流那种方法。一看这种情况我就想要按照预设的析题法导入新课,一上

4、来就说有关“桥”的事同学们肯定会觉得突然,不会很快进入应有的状态。于是,我灵机一动故意问道“这种速读记忆法管用吗?”,同学们纷纷说管用。我接着说:“对于浅显的文章或基础知识可能管用,但对一些由智慧的结晶凝聚而成的文章就不一定管用了。”很多同学都质疑:“是吗?”我顺势说“不信,咱就用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来试试。”接着就下发了翻印的中国石拱桥一文,要求他们默读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结果读完一遍后无人回答问题,我说怎么办?异口同声“再读一遍!”就这样直到读完三遍后才有部分同学起来提问、答问。大家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三、承前启后,串联导入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

5、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师在导入时,也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可由文体相同的课文导入,可由作者相同的课文导入,也可由主题相同的课文导入,写作方法相同的课文导入。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正处于形成发展的过程之中,这就使得语文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更为明显,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导入,不但能使课堂一开始就使课堂目标和重点、难点更加突出,而且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学习的一些方法。这样,每一课都能逐渐成为“语文学习网”的组成部分,应用时自然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游刃有余,手到擒来。比如在学习沈括的活板时,

6、笔者就结合刚学过的中国石拱桥和四海不死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领略了我国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作家周而复严密清晰的逻辑思维之美,这节课我们来体验一下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请大家可思考,本文与已学过的两篇文章在写作目的和说明角度上的异同点?学生立刻反复阅读课文,认真细致的比较异同。四、背景介绍,以情激情 “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以现成的答案来规范作品的解读,所以在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例如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等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而向学生提供背景等材料,决不是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

7、”,而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如在讲授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快到期中考试了,学习苦不苦、累不累?多数同学拖着长声回答:“苦;累” 老师接着说:“苦。好哇!累。也好哇!”多数同学茫然,有人嘀咕“苦好,累好。傻啊!”老师接着说“一点都不傻!儒家亚圣孟子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变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学习“明朝第一文臣”宋濂的一篇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们看看他到底送给马生些什么?我们又能从中会学到些什么? 五、联系实际,内外结合 世事

8、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是语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留心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并能信手拈来,认真提炼。这样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文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例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先点评班内当天美术课上发生的违纪事件(部分同学先完成雕版印花后随意交谈影响老师和其他同学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引入送东阳马生序,看宋濂是怎样学习的,与我们现

9、在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样做。随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渗透了德育。因为结合实际进行导入,促成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改进。再如讲授核舟记时,笔者用PPT这样进行了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一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先请同学们欣赏几件现代的微雕作品: 作品上10只3毫米左右的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螃蟹落在白色的沙粒上。 放在绣花针针孔里。石刻微雕作品红楼梦的第一回,在这块高15至18厘米、宽约10厘米的印石上刻有5400个字。 观赏时唏嘘赞叹之声此起彼伏。笔者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

10、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学生反馈:学习核舟记时,老师介绍了一些关于微雕的资料,勾起了同学们对它的兴趣,之后再去学习核舟记时,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好,所以这样导入对学习很有帮助。六、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判断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充满悬念的导语,能给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机会,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先用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搭设学生思维向更宽广的境界飞跃的平台,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

11、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课文的题目是海燕,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描写海燕的姿态。那海燕只是海燕吗?文中除了描写海燕外还写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到这些事物?(板书课题)。读懂了海燕一文,我相信大家会对文中的事物有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七、剖析标题,触及重点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对课文的第一次阅读或者客体的第一次知觉,对于记忆保持的牢固性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在导语里触及课文重点,这符合记忆规律。有的题目表示文体;有的题目带有象征、抒情意味;有的题目富于文学色彩。文题的形式,集中概括反映了文章内容,还反映了写作知识、文学常

12、识等侧面。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笔者首先让同学们看课题,而不看课文,接着针对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礼赞白杨的什么?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怎样礼赞白杨的?作者的目的只是为了礼赞白杨吗?最后选定前三个问题来集体探究。还是先要求学生自己读书并且根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然后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最后集体梳理小结。再如学习死海不死时,笔者上课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海”字,然后问同学们见过海吗?大家回答:“见过”老师接着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海的特点吗?”学生们回答:广阔无边、风平浪静、波涛汹涌、自由自在、一望无际;还可以游泳,在海面上随着波浪起伏听到这里老师赶紧追问:“在海里漂浮需要什么条件?”有学生回答:得

13、会游泳;在浅滩用手托着海地也可以老师接着:“有没有不会游泳也不用手托海底也可以使人漂浮起来的海?”很多同学大声回答“死海”。笔者顺势在黑板上的“海”字前板书了“死”,学生自发地齐度“死海”。老师接着问:“不会游泳的人不用特殊的支撑在死海里也可以漂浮起来是为什么?”有学生答:“海水咸度高。”近一半同学附和。老师追问:“死海海水为什么咸度高呢?”很快就有同学回答:“因为海水里盐分多。”老师又问:“为什么死海海水里盐分多?”全班同学鸦雀无声,一片茫然。此时笔者觉得铺垫的差不多了,趁机对大家说:“因为死海的海水盐分多、咸度高,不会游泳的人在里边都不用担心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中探究答案吧。”这时我自然地在黑板上“死海”二字的后面写出了“不死”,然后下发翻印的课文死海不死。同学们拿到材料后都马上开始认真阅读。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或者班级中发生的一件事情,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导入都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等。结合这些因素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