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927880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在课堂中,我力求能体现以下几点:1、让学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我就从我们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然后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币的厚度,还能用这两个长度单

2、位么?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毫米与已认识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强化。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帮助学

3、生比较清晰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3、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毫米入手,通过结构化地认识毫米,迁移到分米的认识。 在最初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学生其实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本芳法。这节课是否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新的单位。教材是是先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我觉得相对于分米,毫米可能学生接触地更多,因此我从毫米入手,先认识毫米,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结构。再迁移到分米,让学生经历一个用结构的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对分米、毫米地初步认识。 4、重视用手势比

4、划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测能力。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形成了概念。先提供一定的参照物分米管和硬币来具体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接着经历“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另外,估测能力既是生活实用的能力,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划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让学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目测手表、锻带的长度等,从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测,逐渐加大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上课过程中,思绪比较混乱。丢了很多地方,有些次序也颠倒了。课堂组织教学不足,学生在底下做自己的事。教材不够熟悉,教学时间把握不好。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