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92667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摘要:对比分析文化式原型与东华原型,认为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会随着人体体型、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 流行等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目前的原型法(文中以东华原型为例)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的服装原 型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所谓“服装原型”是指符合人体原始状态的基本形状,同时,原型也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板型设计的基础,它能够 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因此,服装原型是设计师实现梦想般构思必不可少的手 段。虽然美国、英国的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正逐渐向我国的服装教学及设计理论中渗透,但是,由于地域性及人 体体态的差异,我国的大部分高等

2、服装院校在讲解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课程中仍然是以日本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 为主要的理论依据。其中在女装结构设计中以讲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结构理论为主,有关书籍、资料中介绍的也 都是文化式原型。目前国内使用的仍然是80年代在日本开发的一种原型。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90年代加强了对国外原型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结构设计及结构制 图技术的现代化。在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原型的同时,越来越来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它国 的原型技术,要建立以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早在1981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班就 推出了设袖窿省的服装原型,东华大学也在

3、1988年开始了中国服装原型的研究,推出了东华原型。近20年来,中国 服装工作者一直在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努力,推出了服装母型裁剪法、梅式原型 直裁发、中国旗袍板型法等多种中国服装原型方法。1. 原型研究方法日本文化服装原型是在对人体进行大量测试后推出的计算公式,并经过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众多人的穿着测试进 行多次修改、改正形成。东华原型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中国女性体形特征,自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取了534个20到29岁的青年女子作 为原本。根据534个原本的测体数据,剔除离散性很大的野子点数据,对其余数据进行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 析,得到华东地区青年女性各重要

4、部分均值及标准差结果以及一元、二元回归方程式。再用测得的人体平均值做成人 标准体人台。原型的结构制图采用立体构成的方法相结合,即图形的形式从标准人台上得到,而平面制图的公式则是 将回归关系式加以简化形成使用公式。东华原型的建立仅研究了 534个原本,而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差别,各 地的女性体形也有不同。制定东华原型的前期人体计测分析工作似乎做的还不够,仅仅依靠一所高等院校完成这样一 个规模巨大、费时、费力、费钱的人体计测工作,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在日本,每年JIS (日本工业规格)都要依据本 国国民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的变化对人体体形的影响,实施宏观国家标准的修订

5、,有关行业也根据JIS修订后的标准 做出专业化调整,这种调整大多数是以mm计算的微调。这方面的工作很有必要,但我国目前是无法做到这些的。人 体计测分析工作还需要整个服装行业共同的、不断的努力。2. 原型立体构成形式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曲面体,将平面的布料覆合于人体时,由于人体以BP为中心的乳房部的隆起,在乳房部周 边会形成皱褶;由于人体背部背胛骨和大圆肌、小圆肌的隆起,在背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必须将前(后)衣身 的胸围线(背宽线)以上的浮余量充分消除,腰围线必须呈水平线,以使服装的结构平衡。立体构成要注意以下 构成要素:(1)前后衣身布样的纵横线要与标准人台的FNLBNLBLWL相吻合(2)前后衣

6、身的正中线应与水平线成垂直状态,WL应成水平状态(3)前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将BL做成水平线为前提,后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将背宽线做成水平线为前提(4)颈围线与人台颈根围相一致,袖窿线距腋深下落2cm,前胸宽、后背宽与标准人台的对应部位基本相符 对于不同的原型,消除浮余量的方法各不同。如图1所示,旧版文化式原型前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腰节处,从侧面看,胸围线小于腰围线,其立体构成呈梯形。而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式原型的前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袖窿 处,从侧面看,胸围线等于腰围线,其立体构成呈箱形。文化式原型后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肩部,东华原型后衣 片浮余量消除在袖窿处,在后片进行款式变化时不如文化式原型方便。实

7、际上,东华原型后衣片浮余量处理本来 就是肩省的一种转移,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la) |制版丈化女製原刖斯文化女輩原世闺1立体掏成形式的比423. 原型结构特征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服装原型在制图方法上都属于胸度式原型,利用胸围和背长的尺寸量制图,通过分析计 测人体躯干各部位尺寸与胸围的关系确定其它各部位的计算公式。东华原型和新日本文化女装原型的结构特征在放松度上属于宽松式原型,其表现为原型在人体胸围线上及肋 部两侧完全合体,在人体的前后腋点、肩胛骨点及腰围处有适当的放松度。东华原型和新文化女装原型都属于箱 式原型,前后衣片的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旧版文化服装原型属于综合原型,前衣片是梯形原型,

8、后衣片是箱 式原型,其表现形式是原型的肋线向后倾斜,前片出现下垂现象,前腰线呈曲折状态。4. 原型框架结构特点及其公式、数据应用旧版文化式原型是以第七颈椎点与前颈肩点的水平差0.5cm的框架特点表达该体形与原型结构间的关系;而 新文化原型和东华原型都是以前后腰节线呈水平状特点表达体型与原型结构间的关系。前者能有效的通过原型前 后腰节差3.4cm,表达体型与省量关系;后者只能机械的表达,不能揭示体型与省量之间的关系。旧版文化式原型应用了推理方法,采用数据极少,公式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记过几十年的应用后,不断向简 洁化改进,具有较广泛的适应面。相反,新文化原型在各部位采用了不同的比例计算公式,表面上

9、看似乎精简细 致了,花费了大量精力但是效果不理想。服装原型是工具,但是不是万能工具,它是人们用来解释与人体关系的 有效载体和方法之一。原型在应用中始终处于朦胧状态,这不是原型的缺陷,而是特点,想要将原型达到完美层 次的复杂做法是不可取的,唯有简洁才是最好的。东华原型将回归关系式加以简化形成实用公式,但是其简洁化程度还不够,在实际应用中还不是很方便,还 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进。5. 前浮余量的处理衣身原型在衣身结构平衡中的适合度是衡量衣身原型在结构设计中的可操作性的重要指标。前浮余量的处理 分三种形式:前浮余量全部收省处理,前浮余量部分收省部分下放,前浮余量全部放下。(1) 如图2旧版文化服装

10、原型,在第一种处理中将前浮余量转移至前衣身WL以下的前下放量,数值最大值 =B/40cm。在做成图2所示的平面结构中,后衣片较前衣片长B/60+1.47cm。以B=84cm代人,其值约等 于2.87cm,前下放量等于B/40+1.35cm约等于3.45cm。该原型在浮余量做第二种处理(见图3)时,将 前衣身下放部分浮余量,即实际前下放量,而后衣身则比前衣身长,二者差值为(B/60+1.47cm) (最 大前下放量一实践前下放量)。如图4显示该原型在浮余量作第三种处理时,将前衣身与后衣身放置在同 一水平线上,后衣身则比前衣身长=(B/60+1.47cm最大前下放量)=0.58cm2躺浮余fit昨

11、弟一种虹理图3前禅余说作第二种坯理图4前浮余处理(2) 东华原型和新文化服装原型如图5,前衣身浮余量全部放置于袖窿处。该原型在WL处成水平状,其前浮 余量在袖窿处,能直观地观察到前浮余量的大小,在这一点上较旧版文化服装原型优越。故东华原型和新 文化服装原型在取前浮余量全部用省道处理时,原型是不需要移动的。在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前浮余量处理 中(图6),将前衣身向下移动,使前浮余量部分地或全部下放。图S前衣日浮余虽金部放量于袖曜飪6. 其它量的处理6.1 基本松量新版文化原型的松量由原来的10cm增加到12cm,东华原型的松量与新文化原型相近。基本松量的这种变化实际上是由于服装原型立体构成种类的变化

12、引起的,具体说就是由于第七代文化原 型采用的是前片梯形后片箱形的原型立体构成,而新版文化原型和东华原型采用的是前片箱形后片箱形的原 型立体构成。将两种原型的展开图复合后可以看出箱形原型的胸围一般大于梯形原型的胸围,梯形原型的胸 围松量为10cm左右,而箱形原型的胸围松量一般为12cm左右,两者基本上都等于各自原型衣身垂直包覆人 体所需的最小松量。6.2胸省量将旧版文化式原型前衣片的浮余量通过省道转移的方法转移到袖窿处,其胸省量约为13度,考虑到人 们的体型变化,以及穿补正内衣的人数的大幅增加,新版文化式原型的胸省量增加到接近18度。6.3肩斜角设新旧文化式原型均为M号,其净胸围尺寸为82cm,

13、经过计算肩斜角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新版文化式原型的前肩斜增加了2.0度,而后肩斜减少了 1.5度,总肩斜改变了 0.5度。说 明总肩斜有微小改变,最主要的变化是肩线明显向前倾斜。变化后的肩斜角与我国东华原型相同,符合人体 肩向前倾的体型特征。前肩斜角后膚斜角总眉斜角洞文代式原蛊0. G)9. S甜.S斯文化式愿型22.018.010. Q东华原型也0侶0g 06.4 前后咼度差仍以M号为例,原前后高度差=3.4-0.5=2.9cm,现前后高度差=B/5+8.3cm- (B/12+13.7cm) =4.2cm,结果相 差1.3cm,这主要是随胸省量的增加而增加。东华原型的前后高度差=B/

14、80=1.0cm,与日本文化原型相差较大。6.5省道变化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原型的胸省设在袖窿处,如果要使省道设计在肩部,则可通过省道转移得以实现。利用 旋转法:描下原型,确定肩省位置B,以BP为旋转中心,转动原型使A与A重合,对应点B和B间即为肩 省。利用剪开折叠法:复制原型,确定肩省位置B并剪开至BP,折叠袖窿省AA,此时,B处所张开的量 BB即为肩省量。旧版文化式原型由于没有直接给出胸省,在进行结构变化时,要通过几次中间环节才能实现。仍以设计 肩省为例,采用旋转法:描下原型,水平延长腰线,延长侧缝线,用量取法在侧缝处设置临时省道DD,将此变 化后的原型复制下来,确定肩省位置B并剪开至BP,

15、折叠临时省道DD,此时,B处所张开的量BB即为肩省量。 此外,若要设置腰省,控制腰围尺寸,对于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式原型,只需直接量取;而旧版文化原型在设置 腰省时先处理胸省量。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式原型的省道变化方法简洁又直观,但是,转省问题同样存在。当腋下省转到肩部 时,而肩省的省线又不能太长,这次转省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这种转换方式并不十分简单。相反,直接在 原型基础上加长背长、降低领深对于工业制板等更为简单实用。7. 原型适用的人体体态在选择模架体型条件内容中,有欧洲体型与亚洲体型间的差异,即使在亚洲体型中,也有平胸体(前后腰节 差2cm),标准体(前后腰节差3cm),挺胸体(前后腰节

16、差4cm),并采用少女装(薄背体)、少妇装(一般体)、 太太装(后背体)等内容来表达体态上的各种差异。新的文化原型更为适合的是日本目前比较年轻一代的体形,属于腰节差4cm左右的挺胸体。新文化原型的腰 臀差较大,做出来的成衣非常紧身,而目前中国的大多企业人体的具体数据并没有一个充分的数据,所以十分适 合中国服装企业的生产。我国过去是以前后腰节差2cm的平胸体作为标准体,现在是以前后腰节差3cm作为标准体。在我国也有前后 腰节差4cm左右的挺胸体存在,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该体型呈发展趋势。若干年后是否以前后腰节差4cm 左右的挺胸体作为标准体,需要在认识体型变化规律基础上,根据大多数人群特点需要而定。所以说以前后腰节 差3cm作为标准体的旧版文化式原型和东华原型更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