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92041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同中华文化的图片独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多个关键点 对个体而言,文化认同是人类作为群体性动物的情感需求之一,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特殊群体文化的认可和自我归类的过程。对社会而言,较高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群体的社会规范和内在控制,并促进社会发展。近代以来,因为帝国的瓦解、民族的迁徙流动,世界文化体系界限开始模糊,文化的交流、碰撞造成了文化冲突,进而和政治、经济等原因叠加,形成了认同危机,对民族国家产生了主要影响。尤其是在多民族国家,怎样增强文化认同成为国家建构的关键问题。中华文化体系包括历史和现实、主流和边缘、理论和实践等问题,十分庞杂。而文化认同问题又和宗教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盘根错节。

2、所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中华文化认同的建设问题,尤为任重道远。目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华文化认同建设,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自上而下推进了中华文化认同的巩固和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为国家战略的宏观性、文化发展计划的面面俱到,反而使得认同建设的关键不够突出,部分观念性问题和微弱步骤长久存在,制约了中华文化认同建设的实施,需要引发重视。本文由“135xx器”提供技术支持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中华文化是包含56个民族在内的各民族在历史上所发明的含有一定特征的精神文明财富的总和。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组成中华文化认同的

3、基础要素。季羡林曾经谈到她了解的国学:“大家认为国学就是汉族文化。我说中国文化,中国全部的民族全部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发明的,这56个民族发明的文化全部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以后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全部属于国学的范围。”即使,现在将少数民族文化视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共识,但因为文化力量的不对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误解、偏见甚至是歧视现象比较突出。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至关主要,关涉到以下两个方面:少数民族文字浮雕首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关系到中华文化认同的聚协力。现在中国的文化认同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分化和内部消耗,关键就在于没有处理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问题。尽管

4、从国家层面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政策性的倾斜,但因为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民族地域发展相对滞后、自我表示能力不足等原因,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缺位现象比较严重。重少数民族地域轻汉族地域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使得部分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不足、甚至曲解,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汉族主义。和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化的被代表和缺位现象使得部分少数民族群体不自信、敏感甚至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民族隔阂。其次,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关键价值观的表现。中华文明是一个“求同”而非“排异”的文明,之因此源远流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文明体系的包容性。费孝通谈到自己从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产生了“文

5、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也谈到多民族是中国一大优势。尊重文化多样性不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提到的: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所以,中华文化认同的构建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华文化内容的知识性传输上,更要表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精神。这种包容性在国家层面关键表现于对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只有尊重差异、实施包容性发展才能使中华民族的组员取得尊严,进而产生认同感。同时,这种包容性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文明标杆,也是中国开展国际政治经济交往的形象所在。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目前中华文化认同的短板,补齐短板需要

6、继续优化结构,使之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首先在文化宣传层面上,仍需深入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提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度和宣传力度;其次,在政策层面上,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政策倾斜力度,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扶贫开发、旅游开发紧密结合;第三,在区域层面上,加强汉族聚居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域的多民族国家国情教育,改变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刻板印象,增强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第四,在主体层面上,加大培养少数民族文化骨干力量,激励少数民族文化团体的发展,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媒体发展,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自我表示能

7、力。二关重视点:青少年的中华文化教育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关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未来的一代有怎样的文化观决定了她们的视野和国家的未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大利学者菲尼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在青少年时期,人的自主性增强,开始进行大范围的社会接触和文化实践,文化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经过青少年教育,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形式、广度和深度将对一代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主要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党的十八大对建设优异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作出了战略布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

8、书记就中华优异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数次作出主要指示。教育部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管部门数次下发相关文件,2021年,教育部下发有关在中小学开展创立中华优异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2021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2021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计划纲要。相关文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考评方法、老师队伍建设、社会协相同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提出要将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然而,现在中国青少年的中华文化教育仍存在部分问题。如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于知识性灌输,对文化精神、人文涵养和文明理念重视不足;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

9、师资力量微弱,老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社会资源整合性不够;等等。另外,因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中华文化教育的优良产品严重不足,已出现外来文化占领青少年文化教育市场的现象。如以图书销售为主的网络平台当当网,销售排名靠前的儿童图书90%以上为国外引进,鲜有“中国制造”。儿童动画片、电子游戏的外来文化植入现象也十分突出。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学习、认知,进而影响青少年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自信心的形成。所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要尊重心剪发展规律,尤其要抓住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文化教育。首先,国民教育体系要理念和价值先行,改变重知识轻价值的现象,增强多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力

10、,在多学科课程中表现中华文化观、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其次,中小学师资培训要将中华文化认同作为主要内容,制订一定的考评标准和准入制度;再者,要大规模建设中华文化教育平台,拉近中华文化和青少年的距离,建设青少年小区图书馆、文化体验馆,开发趣味性强的网络教育平台。最终,改变自上而下、宏大叙事的传输路径,善于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如绘本、影片和游戏等,设置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并利用寒暑期广泛开展青少年的族际文化交流项目。三内外结合:国际文化交流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外在推进力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表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中华文化积淀

11、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把中华优异文化推向世界,既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民族向世界自我展现的必定,也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应该担负的责任。孔子学院老师讲解并展示中国书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大家的身份认同趋于多元,我们是谁?我们要走向何方?怎样在文明冲突、文化多样化的世界背景下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将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核驱动力问题。从历史经验来看,闭关锁国会造成盲目自大或狭隘意识;缺乏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其它文化共同体的理性比较和对话,也有可能造成民众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识不到位,认同动力不足。所以,正确定识中华文化的特殊价值,离不开国

12、际比较的背景,这也是正确定识中华文化的必定路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国际文化交流对中华文化认同含有建构意义。族际交往是产生民族认同的主要路径,一样,不一样文化的交流和比较是产生文化认同的主要条件。在中华民族的内部互动下,各民族优良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比较过程中,作为整体的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得以凸显,为民众所认知和认同。处于中华文化的庞大致系中,我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看到内部文化的差异性,意识不到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国际文化交流是增强文化认同的外在推进力,同时也有利于消解内部文化冲突,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所以,我们在促进内部整合的同时,应该内外结合,经过国际文

13、化交流,从外部推进中华文化认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不停增强。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计划纲要针对“提升文化开放水平”,提出了加强国际传输能力建设、扩大文化交流合作、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和投资、吸收借鉴国外优异文化结果四个方面的方法。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文化交流也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文化自信。只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升中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小说,才能在比较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不然对外开放有可能带来的是崇洋媚外,反而会减弱中华文化认同。结语总而言之,中华文化认同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厘清系统工程中的部

14、分关键问题,有利于突破掣肘,切实增效。从中华文化的结构视角看,要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地位,致力于改变少数民族文化边缘化的现象,促成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正确定知;在中华文化认同的主体层面上,要关注青少年这一关键人群,认识到塑造中华文化认同不可能是快速见效的短期工程,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以青少年群体为关键开展认同教育;在中华文化认同的外部环境中,要重视外在推进力的作用,在对外交流中树立理性的文化自信。图片源自网络欢迎分享转发!统筹监制:俞虹制作审校:赵琳 微信ID:zgmzbwx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中国民族报微信期待您的关注哦申明:本微信是国家民委主管的中国民族报社主办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公布的内容不代表本方立场。内容关键于中国民族报和互联网,意在传输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组成任何其它提议也不含有任何商业目标。假如您对我们公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和我们联络,我们会立即修改、删除。电子邮箱:zgmzbwx感谢您对本微信的关注!中国民族报微信、微博欢迎各界好友踊跃投稿。邮箱:2918401455联络电话:82685958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报我国统一刊号:CN11-0192邮发代号:1-2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