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91966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当我初读这册教材之后,确实是对它一见钟情了。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我。今天,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来进行研说。第一 说课标一、课程总目标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则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2、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二、学段目标我从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小学语文的学段目标。小学语文的十二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学段。在识字写字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了,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了。而在阅读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会积累词语了。中年级,孩子们则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抓住文章大意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部

3、分,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听人说话时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到了中年级则可以把握主要内容并可以作简要转述了。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在听人说话时抓住要点来做简要转述。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可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了。高年级的孩子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综合性学习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可以热心参加校园社会活动,到了中年级则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从这五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第二 说教材(一)教材内容结构本册共有课

4、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选编了燕子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

5、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

6、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本册教材内容就好像一扇一扇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学生们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些窗户。(二). 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初步阅读这一册教科书之后,感到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1、求实,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

7、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传统特色。在训练点的安排上,教材把课程标准关于词句训练、读写训练等方面的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中。比如,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教材在课文中通过“吐泡泡”落实这一训练,如:“联系上文,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3)在内容安排上求实。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本册教材的文中学习提示和文后思考练习,都力求突出重

8、点, “趣味语文”“宽带网”等都力求精要、有趣;“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都力求典型、实用;导语、习作训练提示语,都力求抓住要点,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整套教材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每个部分、每个栏目、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选择和推敲,既简洁明了,实实在在,又给师生留有余地。(4)在文化传承上求实。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本册教材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同时,也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教材不但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成语故事、俗语、对子、春联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教材中安排了古诗、寓言,和以“神话故

9、事、传说” 为专题的一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必然会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2、创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在课文选材上创新。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幅度更新课文。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比如,反映儿童生活的画杨桃和时间赛跑可贵的沉默等,这些新课文,不但语言规范,而且内涵丰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凭借。(2)在组元方式上创新。本册教材在加强整合上又有不少创新。比如,每组的导语不但点明专题、激发兴趣,而且提示学法、布置任务,加强了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使导语既概括了全组的教材内容,又统领了全组的学习活动。在训练安排上,也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10、比如,第二单元的导语“请你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个内容就是要求学生随着本单元的学习,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以便在后面的“口语交际”中交流“观察中的发现”。导语导学功能的加强,使得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凑,整个教学的开展也更为顺畅。 (3)在呈现方式上创新。本册教材的呈现方式体现了灵活性和多样性。历来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几个字简单呈现的朗读背诵训练,在本册教材中变得多样、灵活而富有个性,不但明确了训练任务,而且点明了训练重点,有的还指出了训练方法。比如,“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课文,再把喜欢的背下来。”(和时间赛跑)(4)在学习方式上创新。为了促

11、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教材进行了许多创新的设计。比如,月球之谜课后,设计问题“读了课文,我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想和大家讨论: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5)在学习领域上创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本册教材在体现开放性方面又有新的发展。比如,结合中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新要求,教材注意到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提示。“我的发现”“宽带网”“趣味语文”等本身就具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功能,综合性学习在引

12、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3.立体式整合我将语文的十二册教材的专题进行了一下整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其中有名人、动物等专题,在“爱”这个专题当中呢,通过整合,主要是:关爱他人、奉献与关爱等。在“爱祖国爱家乡”这个专题中通过整合,有热爱祖国、爱祖国爱家乡等专题。教材“整合”的编排思想为学生提供了最优化的立体的学习情境,在这里,教材成为了学生了解文化的基点,终身学习的起点,人文色彩更加丰厚,工具性愈加突出。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这样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这一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整体性、综合性,注重情感

13、熏陶,渗透人文素养教育。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与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像,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如第一单元,可围绕“大自然的美好” 这一主题,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燕子古语两首珍珠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开展想象与创编活动 :“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_;”再结合学习春日,开展春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句,画春天的景物,进行以春

14、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2. 评价建议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

15、材。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等诸多任务。我力图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二)、校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教室校内课程资源的中心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大部分知识也是在教室里学到。我们要着力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教室除了要有学校统一规范的布置外,还要有适合于本班实际的文化布置特色。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校园环境课程资源中的“活教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校园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中的活教材,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研说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把握语文新课标, 构建高效新课堂。相信老师们和我一样,在通过本次说课标活动之后,一定会收获美丽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解读,敬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