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91856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阴一中高一语文单元测试试题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亲爱的同学:请认真审题,正常发挥,以充足的自信和真实的成绩迎接美好的未来!答案请写在答卷上。第1卷(选择题,共33分)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租货l in篱笆b a桀望co嘈杂C 0D道劲qi uM BPzhu a火钱b o星息b ingA.百舸gB.解剖p aoC.青荏x ingD. 山临l i压骂ch i拍 H_sh6作揖y i ft堂 l e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峥蛛殒身不恤惺松长歌当哭 C蹒珊叱咤风云恶梦步履稳健()B蠕动长蒿 执拗各行其事D浸渍 迥乎不同团箕

2、默无声息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也(像染过一样)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2热 浪遏飞舟?(指游泳)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 妙手回春之感。B 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 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为现实。C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D我国目前患听力障碍的人数 与时俱进、许多青少年在生活中缺乏保护耳朵的意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

3、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B、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 多、感冒等诱发的。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 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D 、有关专家认为,这部专著标志着我国的巴克莱研究朝世界一流水平迈进了 坚实有力的一大步。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6-7题。 (每题3分,共6分)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6. 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 ( 即大自然 )的 组成部分,而且是“

4、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里有了“人” , “风景”才 会有灵气,才更生动。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 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 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 这 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D. 在“楼上人”的眼里, “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 。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 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7.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

5、析, 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8.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9.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10.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每题3分,共12分)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8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 邻之厚,君之薄也B 何厌之有C.群臣侍殿上者

7、D.君安与项伯有故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以乱易整B 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第n卷(共87分)12、翻译下列句子(每

8、句3分,共9分)(1)夫晋,何厌之有?(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三、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8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4)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四、古诗词赏析(共6分)1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你认为颔联中哪两

9、个字写得好?为什么? (4 分)五、现代文阅读(共10分)老家孙犁前几年,我曾诗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其实,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

10、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前两次回去: 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 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 第二次, 我一个人, 看见亲人丘陇, 故园荒废, 触景生情, 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现在, 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 又如此浓烈, 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 但有时出来, 有时回去, 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 游子的归宿。 中年以后, 则在外之日多, 居家之日少, 且经战乱, 行居无定。及至晚年,

11、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人对故乡, 感情是难以割断的, 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 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 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 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 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 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11)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

12、片,在村支书 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 情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 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14)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14、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15、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

13、什么样的气氛?(4分)16、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境。(4分)六、语百表达:17.在横线上仿写前面画横线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七、作文: (50分)清晨迎着朝阳初绽的睡莲,午后柳荫下嬉闹的顽童,傍晚深巷中一声朴实的叫卖 有些人,有些事,或许你未曾遇见,偶然间才发现他们出现在你的面前; 有些人, 有些事, 或许你未曾关注, 偶然间才发现他们已经走进你的心间请以“偶然的发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高一语文第一次

14、单元测试答题卷考场 班级 姓名、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题号123456789101 1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2、翻译句子:(共9分)3分)(3分)( 3分)三、课文原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四、古诗赏析(共6分)13、 五、现代文阅读(共10分)14、 (2仝15、(4分)16、(4 分)六:语言表达(共4分)17、(4 分)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BAcBDBABBAC剖pou 2、长篙、各行其是、蹒跚、噩梦、团箕3、指水清澈5、(A、歧义句;B、 句式杂糅;C、两面对一面)8、B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有”的宾语,放在“有” 的前面,故是宾语前置句。9、济:渡过。10、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拿;其他三个是连词,表目的,用来。11、C昔在“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二、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三、默写:(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4)风萧萧兮易水寒土皆瞋目四、诗词赏析:怅惘、孤寂、抑郁的心情是“摇”和“滴”两个字。城不会动,但“凉风发”使水影动,似乎城也在 摇动;月是不会滴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