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名著的读后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91816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名著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名著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名著的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名著的读后感 名着?给教师的倡议一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全书共100条倡议,每一条倡议都是教育家给教师指路的,阐述着教书育人的真理,的确给我们教师在教学方面提供了丰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办法,教育名着?给教师的倡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倡议一书给我们展现了教师教育人生态度的一种凝练,使我们明确怎样去做一个优秀的教书育人者。通过学习?给教师的倡议一书,使我们不知不觉的穿过时空隧道走进了1918年12月28日,去详细了解作者的出生地,工作的地方,使人有一种急于认识这位大教育家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从出生到上小学一直到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总是积极向

2、上的,勤恳的,一生写作了41部教育专着,1200篇童话,生前被评为乌克兰功勋师,获得2枚列宁勋章,多枚马卡连科奖章。应该说,苏的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的生命活力都投入到了前苏联的教育事业上,这一点是公认的,是我们现代教师应该学习的精神。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示例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

3、、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被动状态,社会、学校、家长都在呼唤心理学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陈学诗、沈渔村、李心天等一批专家、学者呼吁“为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应“广泛发展心理卫生科普宣传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小学增加心理卫生课,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开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泼,学习上

4、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发明性。个性健全开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根底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给教师的倡议成书于十九世纪初期,虽然在时间上和我们相隔很远,但其内容中闪现的教育理念是和我们在同一时代的,尤其是书中要求教师培养和谐的全面开展的学生,强调学生应该善于自我表现的理念等等。总之,书中有许多倡议是我们教师今天应该借鉴的。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临历史、地理、政

5、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当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做的包括:指导研究题目的选择,指导研究活动的方案,参与具体活动的进行,指导研究结果的提炼、处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能力等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据专家分析。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

6、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改变,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被淘汰的,但是,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忙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正确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盛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效劳

7、,建立一个接纳的与宽容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成认自己的差错和错误,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业务笔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是一种演示工具,也是一种交流工具,但最终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也助使物理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伎俩等方面都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编制系列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丰盛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

8、信息链接以及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来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发明性思维等方面,都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较的优势。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演示,能活泼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利用课件演示方面,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或上网搜索,选择其中适宜的局部用在自己的讲解中。示例,在教授物理兴趣班的活动课教学中“声音一节时,利用网络下载“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其中导入局部有留声机发声振动、雷电发声、鹰抓老鼠、蝙蝠发出声波反射等课件;在“声音的传播中用了留声机音乐声源、声波动画、人耳结构等。以上课件都配之

9、以声音、动画、文字表明,生动逼真的再现了声音的发生、传播、接收的机理,演示出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过程,是课堂教学很好的辅助。2、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在教学整合的反思反思: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展,绝大多数实验都能通过软件虚拟模拟进行,的确很理想化、很方便、也很美观。然而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果过分依赖和渲染,会误导学生,以为只能在电脑上实现。一定要明确通过软件虚拟模拟进行,只能作为常规实验的补充。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甚至课外小实验,都希望尽可能以真实器材、简易学生容易获得的器材来实现,返璞归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探寻规律,来分析实验数据,来认识实验误差,以提高对物质世界的组织结构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察看和发明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