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91740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此时此地的人帕尔斯健康人格模型介绍:此时此地的人杨眉 2003但不幸的是,我们的时代,平均每个人只用了他的潜能的1015,而所谓天才,也就是用了 25潜能的那种人。要调动自己的潜能并确保成熟,一个人就不得不克服许多挫折。帕尔斯第一节 帕尔斯的生平F帕尔斯(Fritz Perls1893-1970)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脾气暴躁,对小帕尔斯的 态度是要么不理要么就很粗暴,他的母亲则倾向于溺爱孩子。父母关系严重不和。起初他和家庭的 关系还算稳定,但是他上中学时和家里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因为他成绩很差,经常逃学,而且还 被学校开除过。后来,他在学校剧团的表演引起他的老

2、师兼学校剧团导演的注意,这位老师给了帕 尔斯很大的影响,最终使帕尔斯以较好的成绩毕业。帕尔斯大学时学的是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德国军队,在体验了战争的恐怖后,他 成为一个积极的反战左翼人士。1920 年帕尔斯在柏林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从事精神治疗工作期间,开始接受精神分析训练。1926 年他在德国一家伤兵医院从事治疗工作期间,成为著名的完形心理学家高斯坦的助手,这是 他首次接受完形心理学的影响。与此同时,他还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许多影响1 9 3 3年,帕尔斯和他的同样是犹太人的妻子劳拉意识到德国正受到纳粹迅速而深刻的影响,犹太 人的处境因此而越来越危险。他们离开了德国,先去了荷兰

3、后来有去了南非,在那里他们建立了一 个精神分析学院,成为南非第一个心理分析学家,由于他事业上非常成功,他的收入很高,生活得 很奢侈。但在从事精神分析期间,他们渐渐开始质疑这个学说,他们认为,精神分析太理性并且效率太低, 于是,他们开始在完形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修订精神分析学说。1936 年, 43 岁的怕尔斯从南非到捷克斯洛伐克参加心理分析学的年会,他原以为他的论文会被大 家看作是对改进精神分析学的贡献,没想到大家不仅不欣赏他的文章,反倒有人认为他的学说是异 端,在他为兰登书屋写的简历中他提到这件事,他说他当时的感觉是愤慨,这是他第一次开始背叛 正统精神分析。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4、帕尔斯参加此年会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去见弗洛伊德,这是帕尔斯渴望已久的一次会见,可是当帕尔 斯见到弗洛伊德并对他说,为了见到他,自己专门从南非远道而来时,没想到弗洛伊德却说:“哦 好,那你什么打算时候回去呢?” 这使帕尔斯感觉十分羞辱和愤怒,后来他在其自传中写到,他在离开弗洛伊德时下了这样一个决心: 我将向你表明:你不能对我这样。这次捷克之行成为帕尔斯学术生涯的重大转折点,他在感觉混乱的同时,渐渐产生了一种踏实感, 他产生了一种信念:“我所知道的更好!他们由于有太多的偏见而显得像个半盲人。而我将在某一 天发现真理。”(F rede rick Pe rls. (1969): “A Life Chr

5、onology”,此系帕尔斯为兰登书屋写 的简历,资料来源自以下网址:http:/www.gestalt.org/index.htm)。1937年帕尔斯回到南非后,开始对自己的专业以及私人生活进行全面的重新定向。他决定摒弃以 前的信条和奢侈的生活方式,他决定摆脱心理分析的束缚,他决定对自己的存在承担一切责任。 他开始大力倡导新的人性哲学和治疗方式。他开始重新回到格式塔的完型观中,开始从整体考虑一 个人的心理疾病,并与他的妻子劳拉共同创立了格式塔疗法。格式塔疗法通过帮助病人整合人生经验而解决其内心冲突和矛盾,在操作上,与精神分析疗法相比, 格式塔疗法强调医生和患者之间此时此地的接触和和谐关系。1

6、946年,帕尔斯夫妇移居美国。同年,帕尔斯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自我、饥饿与攻击出版 1952 年帕尔斯与古得曼合作出版格式塔疗法一书,从此,格式塔疗法一词被正式使用,但是 直到 1960 年他的格式塔疗法才得到普遍承认。帕尔斯认为,格式塔疗法继意义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之后填补了人们的存在空虚。1966 年以后,格式塔疗法在美国广泛流行,由于帕尔斯的疗法在相当一部分人中产生了明显的 疗效,也由于帕尔斯本人极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个人特点,以及他极为与众不同的个人生活方式 和习惯,使他吸引了许多的追随者。1970 年帕尔斯死于心脏病发作,享年 77 岁。第二节 帕尔斯的健康人格观 在帕尔斯看来,健康的

7、人生活在眼前、当下,即:此时此地。健康的人的注意中心、意识和满足感 全部依赖于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具体说,此时此地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以未来为导向生活在此时此地帕尔斯认为,健康人不为过去的事件伤感或快乐,也不为对未来的幻想而迷惑或冲动。他们确信人 享有的唯一现实是此时此刻。他们真实地生活和体验当前,并且只被此时此地的情境所吸引。不健 康的人则要么生活在回忆中,要么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中,唯独对现实缺乏关注和投入。表面上看来,帕尔斯的这个观点显得非常极端,但是,这是有前提的。别忘了,帕尔斯是在对心理 病人的治疗和研究的基础上谈这点的,他这是针对那些有追溯性格特点的人而言的,某种意义上, 也

8、是针对精神分析疗法只知道挖掘病人的过去而言的。此外,也要注意,一个人是否具有追溯性格特点与其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多年轻人同样具有这 样的性格特点。以大学生为例,目前为止,有多少大学生因为自己没能考上理想院校而仍然处在怨 天尤人中无法自拔?有多少学生因为专业没能选好而仍然沉浸在“如果当初报的不是这个专业该多 好”的悔恨中?有多少学生正因为自己今日在大学的情况不理想而仍然在抱怨父母?有多少学生仍 然生活在“如果我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的白日梦中而不能自拔? 这些始终生活在悔恨和抱怨中的学生,这些因为当初决策错误或者考试失误而要么生活在回忆中, 要么生活在幻想中的青年学生,就这样虚度每一个今天,每一个

9、现在,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眼前的 快乐,更有明天的快乐。每一个今天都是昨天的明天,每一个今天又都是明天的昨天;在一个基本正常的社会里,一个人今 天所经历的就是他昨天所作所为的结果,而他明天要承受的一切又将是他今天所作所为的结果;从 这个意义上看,认真负责地生活在此时此刻,生活在此时此地,难道不是拥有美好未来的健康的方 式之一吗?二、了解并接纳自己的现状与特点 一个能够接纳自己的人是一个有自信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帕尔斯认为,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人因为有深刻的自知之明,他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有什么优 点、缺点和潜能。他们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对于他们自知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他们

10、并 不强求自己。 有人误解“自知之明”为只知道自己的弱点或者缺点,其实不然,真正的自知之明是指既知道自己的 弱点缺点,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或优势潜能。因为有自信同时又有自知之明,所以,健康的人不仅能 够接纳自己的现状而且能在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下追求成长 而缺乏心理健康的人则往往不了解自己并且拒绝接纳自己,这使他们常常为内心的冲突所困扰。他 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只拒绝那些不肯接受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不论有多少世俗偏见的影响, 都很难并且也很少敢于拒绝一个真正接纳自己的人。环顾四周,看看所有那些从艰苦、不幸甚至悲 惨境地中崛起的人和群体,我们就会知道,世界对我们的接纳源于每个人对自己的接纳。三、能够

11、坦率地表达自己 能否坦率地表达自己与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有关。健康的人所具有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使他们能够没有内疚或压抑地向别人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 体验以及愿望。 如果他们有不满,他们也能公开、坦然地表达出来。当然,这种表达不是只顾自己而不 考虑他人的。所以,在表达时遵循了对事不对人这一原则 而心理不够健康的人则难以做到坦率地表达自己。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因为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而常 常把自己的担心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别人对自己有威胁等。 如果心里有不满,他们总是选择克制自己的情绪,结果这种压抑不仅会腐蚀人自身的心情,还会腐 蚀与他人的关系。 生活中,那些从来不敢直接表达自己

12、观点的人,那些总担心指出朋友的问题就会失去朋友的人,真 正需要的不是具备如何与别人搞好关系的方法,而是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四、他们能够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健康的人勇敢地承担自己的生活责任,不将其推给父母亲人、经历、命运或任何外部力量。 说到责任,具体说就是:对国家尽忠,对家庭尽孝,对工作或者学习尽职,对他人尽心,对自己尽 力。 生活中,一个人是否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他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同样,生活中总以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过失寻找借口的人,总以各种理由逃避各种义务的人,是很难 实现个人的持续发展的。五、不干预别人的生活 由于帕尔斯过份强调人的独立性和自己

13、做好自己的事,强调人无需按照他人的愿望生活,因而有人 误解为:帕尔斯主张不对他人负责。其实不然,帕尔斯的本意是:人要尊重别人的本来面目和生活 态度与方式,决不用过份的支持与帮助为借口扮演别人生活中的上帝,人也要尊重自己的本来面目 而不必用别人的期望来塑造自己。否则就会削弱对方的独立性和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 对此,帕尔斯以诗的形式写了一个著名的“格式塔祈祷”(资料来源自以下网址:http:/www.davidpbrown.co.uk/),现转录如下:Gestalt Prayer-Fritz PerlsI do my thing and you do your thingI am not in t

14、his world tolive up to your expectations,and you are not in this world tolive up to mine.You are youand I am Iand if by chance we find each other,its beautiful.在这个祈祷中,帕尔斯特别强调了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应该承担的对自己的责任,强调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调应该是彼此独立。当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存在负责时,他们的相遇就会是 美丽的。我们的生活也印证了帕尔斯的观点,两个真正独立的人相遇时,他们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创 造出真正

15、的和谐与友好;而两个年龄相同但是独立程度不同的人相遇时,他们之间是很难有平等的 沟通和交流的,因此,那种交往是很难继续下去的,美丽就更谈不上了。六、能够与自我和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 健康的人生活在此时此地,他们停留在真实的世界中,在生活中注重用感官去感知、去体验世界。 他们在与现实世界的接触中,不仅充分意识到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而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识和情 绪。不仅如此,他们与自我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对自己的感受、思想都很敏感,不会因为外界事 物太忙而丧失对自身的关注。而这种与自我和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生存方式使他们能够较快地成长。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极端的情况需要我们警觉,那就是:有些人与自己

16、有着太多的联系,而完全 忽略了外界,与此同时,另有些人则只顾与世界交往而完全忘记了自己或者丢失了自己。 只与世界交往和只与自己交往对人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会使人脱离真实的自己和世界,会使人的完 整性受到破坏,因此,那些总喜欢与人交往的人和那些只喜欢和自己独处的人都是需要有所调节的, 否则就会影响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七、他们的生活不受外在环境影响 此时此地的人有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念,他们摆脱了环境的支配,而达到了如孔子所说的那种“随心 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生活中,那些特立独行的为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那些不但很少受社会影响反 而以自身的作为不断给社会以积极影响的人,如中国的焦裕碌,印度的特丽莎修女和英国的珍尼 古道尔,他们以健康的特立独行给我们树立了真正光辉的榜样。八、他们不以幸福为人生的目标 帕尔斯认为,以幸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