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914896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学术型硕士专业名称: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2017.6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专业名称:文艺学 (专业代码:050101) 一、培养目标文艺学专业是人文学科之重要学科,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事实及相关艺术、文化活动,能够为 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总起来说是让在校期间的硕士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且具有应用于文艺实践的能力, 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能够对理论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重要的文论家的文论思想、 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辩证

2、的分析,古为今用。马列文论与文艺学基本理论方向要求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关注文艺实践,对文艺学与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升。 西方文艺理论方向则要求能够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较为熟悉,能够较系统地分析西方文艺理论家的思想,评价其地位与影响。审美文化方向则需了解审美文化之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既可开展对大众文化的积极探索,也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审美意识进行研究。文艺批评方向要求能够对中外文艺作品、作家进行科学的批评,具有一定的学理性与针对性,对于文艺创作与批评有建设意义。二、培养要求通过对文艺学学科及其相关课程的系统学

3、习与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 创新意识并能满足社会尤其是影视新闻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文艺社会团体及院校需要的文艺学方面高层次专门实践人才。使硕士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与计算机工具,在文艺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具有延伸与拓宽自己的知识与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三、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应与招生目录相符)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03西方文艺理论04审美文化学05文艺批评四、学制与学分1、学制要求与培养环节: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为 3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与实习实 践三个环节。课程学习、科

4、研训练、实践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三年制专业所有课程要求在第一、二、三学期修完。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划、节总学分学37分项说明课程学习学31学学位课21学公共必修课学7学分环节分分专业必修课学14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学10学分补修课跨专业考生与同等学力考生,补修本科 阶段主干课2-3门,不计学分科研训练 划、节 5学分学术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报告或讲座 及各专业组织的学术活动,共30次,计1学分(须 填学术活动考核表)导师指导导师与研究生应每周见面,导师向研究生讲解本专 业或方向的最新研究,及相关学术内容。研究生应 定期向导师汇报阅读书目、课程论

5、文、参与科研项 目等情况,并接受导师监督与检查,填写中国传 媒大学研究生指导记录单,计1学分发表论文参见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 论文的暂行规定,计1学分。学位论文选题遴选研究课题、撰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计 1学分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计1学分实践与实 习(含创 新创业)划、节学1学 分实践实践环节,计1学分(须填实践考核表),实 习与实践环节必项实习实习环节,计1学分(填实习活动考核表),实 习与实践环节必项创新创业在线 课程每修一门创新创业在线课程记1学分五、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1、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附表2、凡以论文作为考核方式的课程,研究生必须向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提交电子版

6、 论文稿,上传到,接受论文原创性及学术规范的审核;如任课教师要求,研究生也须 向任课教师提交打印版论文稿。研究生的学期论课、作业、考题、答卷等材料由各开 课单位负责保管,保管时间至研究生毕业后两年,以备检查与调用。3、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位外语考试,并达到相应要求。六、考试要求1、课程学习与各种教学实践环节,均需按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必修课程的考 核一律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2 、学术活动、专题讨论、文献阅读、选题报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的考核,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完成作业( 包括艺术实践的数量与质量、专题讨论、 文献阅读、

7、 读书报告 ) 的情况进行, 并由指导教师或有关教师写出评语与考查结果,记入学习档案。3、考核( 考试或考查) 成绩分为及格与不及格,以百分制记分。考核不及格应当由本人写出补考申请,经导师同意后,允许补考一次。整个学习期间,补考不及格超过一门或无故不参加考试者,取消申请硕士专业学位资格。4、研究生开题后应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创作与论文阶段。七、社会实践与业界实习研究生须根据科研与论文工作的需要,进行业界调研、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践/ 实习工作, 所需时间应计入科学研究工作的时间内。 须填 实践考核表除平时学术活动外,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专业在小学期安排的各种与本专业相

8、关的业界实习活动,须填实习活动考核表。实习或实践必须任选其一,此环节计1 学分。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学术活动除参与日常学术活动外,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院或本专业安排的各种课外学术训练活动(包括各种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讨论会、学术沙龙等),须填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 必须阅读至少20 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5篇,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一般在第 4 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采用研究生答辩的方式。文献综述应该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9、与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径与可行性分析、预计关键技术与难点、论文详细研究进度与主要参考文献等。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通过者,计1 学分。开题报告未通过的,限两个月内重新开题。3、学术论文发表硕士生在学期间,有关发表学术论文、参研科研项目等要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4、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5学期期末之前进行,执行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5、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最后环节,论文答辩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学位论 文评阅及答辩程序按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位办有关规定执行。九、培养方式与方法采用专业指导小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指导小组由导师及

10、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 业的教授、副教授或获得博士学位的讲师组成,由本专业导师担任组长,负责拟订专 业人才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具体实施专业指导小组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负责研究生 的日常学习指导、实习实践与毕业论文指导。十、附件课程设置附表义艺学专业课程设置表(2017版,学制3年)课程 类别学分分配序 号总学分学31学分课程名称学 夕:总 一学 时周 学 时开 课 学 期开 课 周 次开课学院任课 教师合 上 专 业考核 方式学位课上17学分公 共 必 修 课7学分1外语语言基础464116考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32116全体考试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16228文科考试专 业

11、 必 修 课14学分1文艺美学(所有方向必修)464411-12文法学部张晶、杜莹杰2中国文论史(所有方向必修)464411-16文法学部肖锋3文艺学研究方法(所有方向必修)348411-12文法学部李有兵4中国文论名著精读(01方向必修)348411-12文法学部肖锋5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02方向必修)348421-12文法学部杜彩6西方文艺理论(03方向必修)348421-12文法学部李有兵7审美文化研究(04方向必修)348421-12文法学部杜寒风8文艺批评学(05文艺批评方向必修)348421-12文法学部张一玮非 学 位 课 10 学 分专 业 选 修 课10 学 分9中国文艺思想

12、专题研究232421-8文法学部刁生虎110中国美学史232429-16文法学部杜寒风11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232431-8文法学部张晶12美学专题研究232411-8艺术学部杨杰13马列文论名著精读232439-16文法学部杜彩14叙事学研究232429-16文法学部肖锋15文化研究导论232431-8文法学部张一玮16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32421-8文法学部肖锋117影视媒介与艺术史232431-8文法学部杜彩18中国电视剧美学232431-8文法学部杜莹杰19专业外文资料阅读232429-16文法学部徐娟补修课不计学分注:学分:一般情况下有2学分,3学分,4学分三种学分分布;总学时:一般情况下有32学时,48学时,64学时三种学时分布;周学时:一般情况下有2学时,3学时,4学时三种学时分布;开课学期:如第1,第2,第3学期等;开课周次:有1-16周,1-8周,9-16周,1-12周,四种开课周次安排;其他说明:专业指导小组成员签字:20年 月 日培养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20年 月日研究生院审核意见:(签名):20年 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