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91437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cin,RBP)为血液中视黄醇(维生素A)的转运蛋白。1961年Berggard在免疫电泳中发现在2-球蛋白区域能形成一条长沉淀线的蛋白质,曾称为长2-球蛋白。在以后几十年中,人们对这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这种蛋白质广泛地分布于正常人体液中,属1-球蛋白,具有从肝细胞中转运视黄醇至周围组织的功能。现认为血液中RBP主要以视黄醇、前白蛋白结合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当复合物中视黄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便与前白蛋白分离,自肾小球滤出,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降解。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RBP含

2、量改变能够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反映肾脏、肝脏及营养性疾病发展、转归的敏感指标。本文就近年来对RBP理化特性、代谢以及RBP含量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一、RBP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RBP分子由一条多肽链及小部分碳水化合物组成,不含中性糖和氨基已糖,分子量为21,000,沉降系数S020W 2.3S,等电点pH 4.44.8,半衰期312小时。RBP经硫酸乙基葡聚糖层析(Slfoethy Sephadex Chromatography)得到A、B两个峰,二乙氨基乙醇葡聚糖(DEAE-Sephadex)层析A、B两部分后可获得A1、A2与B1、B2四组分。免疫扩散法显示R

3、BP的四个组分抗原性是一致的。RB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清、脑脊液、尿液及其他体液中。在血液中,RBP与视黄醇、前白蛋白以1:1:1(mol)的复合物形式存在,转运体内90%的视黄醇至机体组织,当RBP与细胞表面的RBP受体结合时,视黄醇进入细胞内,复合物解体,游离的RBP从肾小球滤出,其中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被分解,供组织利用,仅有少量从尿中排出。当体内锌、铁缺乏及严重感染等疾病能降低RBP的生物合成。RBP的提纯方法主要有普通提纯法、亲和层析法和快速蛋白液相层析法(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FPLC)三类。测定血、

4、尿中的RBP方法较多,有放射免疫扩散、免疫浊度、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和放射免疫分析,但其中灵敏度高、实用性强的仅为放射免疫分析法(RL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二、临床意义1、与肝病的关系:Smith等用放免法检测109例正常人和71例肝病患者血清中RBP的水平。31例肝硬化(经组织学诊断有24例Laenners肝硬化、6例坏死后肝硬化和1例胆汁性肝硬化)及急、慢性肝炎的血清RBP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早期血清RBP含量降低较晚期更明显。作者对3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RBP水平与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力作相关分析,发现RBP与血清胆红素、谷

5、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清RBP水平能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功能变化。Bosin等用ELISA法测定了20例肝硬化、5例肝肾综合征的血、尿RBP水平(20例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均为酒精性肝硬化),发现2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RBP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尿RBP水平与正常组相同;5例肝肾综合征血清RBP显著低于正常,而尿RBP显著高于正常,此结果表明检测血、尿RBP水平有助于单纯性肝硬化与肝肾综合征的鉴别诊断。Bankson等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RBP得出了相似的结果,30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RB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与肾脏病的关系:Smith等人用放免法检测了26例慢性肾脏

6、疾病血清RBP水平,慢性肾孟肾炎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结石肾1例,糖尿病性肾硬化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2例、肾硬化2例及原因不明肾脏病4例,结果26例患者血清R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另外,Bosin等人测定了4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RBP、肌酐、白蛋白的含量,发现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尿RBP、肌酐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含量在血液中降低、尿液内增高。作者还分析2例肝肾综合征发病前后尿RBP的变化,肝病综合征发生前后血肌酐及尿RBP各升高35倍和600倍,表明血、尿RBP的改变与传统的反映肾功能指标相一致。 尿RBP、2-微球蛋白(2-M)均属

7、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小分子蛋白。以往2-M是常规的指标,但近几年来随着对小分子蛋白理化特性的深入研究发现,温度、pH对2-M的影响较大。 Bernard等人对比了RBP与2-M作为肾小管功能指标的敏感性以及在酸性尿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50例正常人尿标本中有10%的pH5.5、32.7% pH6,当pH为5.5时,尿内2-M开始快速分解,甚至尿液在膀胱内就开始分解了,pH 5.0、37、温育2小时后80%2-M分解;RBP在pH4.5时仍稳定,仅在pH4.0、37温育2小时后有40%分解。作者还对68例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尿RBP与2-M含量作相关分析,发现尿pH调整前后,二者相关系数各为0

8、.86和0.94,提示如果不存在pH影响,RBP与2-M反映肾功能的灵敏度、特异性非常相似。Blumsohn等观察pH与温度对正常及病理状态下RBP、2-M的影响,报道了相似的结果,当pH等于4、温度为4和20、48小时后2-M已分解70%和90%,RBP仅分解5%和25%;当pH不变、温度37时,4小时后2-M仅剩5%,而RBP分解55%,表明在室温或4条件下,正常及异常尿液中RBP稳定性好,是一个比2-M更实用、可靠的肾功能指标。3.与其它疾病关系:Smith等人还测定了14例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低下者血清RBP水平,结果前者较正常人低(31.23.1g/ml),后者高于正常人(57.27.1

9、g/ml)。Winkler等分析了正在接受营养疗法的营养性疾病患者血浆蛋白变化,发现血浆RBP的变化早于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并与氮平衡的相关性高于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表明血清RBP水平是反映营养性疾病疗效的灵敏、特异性指标。另外,Vaquist等用放免扩散法测定了19例正常人和3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RBP水平,发现除9例慢性腹泻外,其余患者血清RBP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作者还分析了血清RBP与维生素A及暗适应能力的关系,发现血清RBP与维生素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79,当血清RBP低于正常一半时,患者才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提示血清RBP含量能更灵敏地反映维生素A缺乏症。 本公司生产的RBP试剂盒主要测定于血清,能准确测定血清中视黄醇的含量。试剂盒适用于日立7080、7600;奥林帕斯400、2700;贝克曼CX9、LX20;东芝40等各类大型进口或国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标。注意事项: 1.本品仅用于体外诊断。:2.试剂与样品用量可根据不同仪器要求,按比例改变,计算公式不变。3.试剂请于2-8贮存,避免冷冻、污染,否则将导致失效。4.试剂若不慎溅到人体表面如皮肤、眼睛等,必须用清水冲洗;如果误服则需要到医院治疗。: 5.溶血,混浊,严重脂浊样本不适宜做RBP检测。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