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91394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1草原一、给句子中加点词换一种意思相近的词语。1、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 清爽 ),天空是那么明朗。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潇洒 自由 自在 随意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3、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 害羞 ),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二、照样子,写词语,并造句。1、忽(飞)忽(落) 忽(上)忽(下) 忽(强)忽(弱) 忽(高)忽(低) 忽(明)忽(暗)2、一(碧)千(里) 一(诺)千(金) 一(字)千(金) 一(发)千(钧) 一(掷)千(金) 从1、2两组中选择一种词语写一句话。 一诺千金 小明一诺千金,从不食言。 三、默读课文,

2、填空。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均有时候静立不动,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在体现上的特点。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 广阔 、碧绿 的特点。其中“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3、,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让我觉得整个草原仿佛一幅的巨大的中国画。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浮现了一群马,立即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老舍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这个句子将蒙古族人民迎接汉族客人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非常贴切巧妙,由于这道彩虹不仅是颜色、形状的精确描摹,也是蒙汉情深的恰当比拟。 优美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六、品读课文片段,完毕练习。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

4、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浮现了一群马,立即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奔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用“”画出段落中体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仔细阅读这段话,我体会到草原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静寂 ,后来变得 热闹。因此朗读时,一开始声音可以(轻柔低沉 高昂 )些,速度( 慢 快 )某些;当读到“忽然”时,语

5、调就要变化,声音逐渐( 轻柔 低沉 高昂),语速也要( 减慢 加快)些。、“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改成“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河,像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好吗?为什么?答:不好。由于这不是真正的河。原句先写喻体“带子”,再写本体“河”,能给人一种兴奋激昂的感觉,更能突出河的幽深迂回。而改后的句子平淡,没有激动,没有欣喜。3白 杨1、读拼音,写词语。 iexian hunhng y i gao da nxi(界 限 )( 浑 黄 一 体) ( 高达挺 秀) x ru f m ji shao xijiang( 陷 入) (抚 摸 ) ( 介 绍 )(新

6、疆 ) 、从课文中找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清晰 (2)坚强 (3)诉说(表白)3、默读课文,填空。白杨按事情发展顺序,环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出两个孩子 争论 ,然后写爸爸 借白杨表白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 ,最后写爸爸看到 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在成长 。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 严肃 沉思微笑 。4、品读课文片段,完毕练习。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她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历来就这样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不久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

7、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简介白杨树吗?不是的,她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目前还不能理解。(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从爸爸的简介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树具有高达挺秀、笔直、坚强不屈、顽强执着等特点。爸爸简介白杨树的同步,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但愿孩子们也能像白杨树同样扎根边疆。(3)联系上下文,我读懂了:作者笔下的白杨树事实上就是爸爸及边疆建设者 。文中尚有用这种措施写的句子,如文章结尾处这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那几棵小树就是孩子们 ,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也就是爸爸但愿自己的子女如小树同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5、小练

8、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这位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也可以夸夸自己的教师或熟悉的人,并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服从祖国、服务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祖国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哪儿需要她们,她们就到哪儿去。不管自然环境多么恶劣,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艰难,她们总是坚强地工作,顽强地战斗。不逃避、不当协,直至奉献出所有的青春和热血。回忆拓展一1.读拼音,写词语。 tn xun rn m t l mo shi ji( 绿 毯 ) ( 渲 染) ( 马蹄) ( 礼 貌 ) ( 摔 跤 ) j pio di w y qn cus yli( 襟 飘 带 舞 ) (一 碧 千 里 ) ( 翠

9、 色 欲 流 ) 2给加点字选择对的的意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奇丽() 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出人意料的;令人难以预测的;惊异。(2)翠色欲流() 欲:欲望。想要,但愿。需要。将要。()回味() 味:味道,滋味,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味,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意味,情趣。体会,研究。指某类菜肴、食品。3.从“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中找出反义词写在括号里。高歌( 低吟 ) 拘束( 洒脱 )跃出(陷入 ) 大方( 羞涩 )4.古诗填空。(1)“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前两句写出了黄河 奔腾万里 的特点,

10、后两句作者联系神话传说 牛郎织女 的故事,要沿着黄河到天上去做客,想象真是奇特。(2)“趣味语文”中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是这样写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必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国内古代西北边疆的风光,体现了守卫边疆士兵 思乡怀亲 的感情。5.连一连,将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下过大雪,整个村庄( 银装素裹)。检阅时,同窗们个个( 精神饱满 )。面对来犯的敌人,战士们( 严阵以待 )。展览馆展出的多种工艺品真是( 美轮美奂)。为了建设好青藏铁路,多少人( 废寝忘食 )。事情竟会变成这样,让人们( 始料不及 )。治病需要几十万元医药费,手头这

11、点钱简直就是( 杯水车薪 )。6.默读短文,完毕练习。高原红柳红柳是高原上最一般、最常用的一种植物。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ze ta bir( 遮天蔽日 ),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扯破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

12、、美丽!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挣脱了病痛的折磨,让她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爱慕红柳。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z aru xi( 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种援藏的同志说:“人的毕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同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

13、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故意义。”她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人们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她又满怀信心地对人们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jiannanxin( 艰难险阻 ),建设一种美丽富饶的新西藏!”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她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她的yinrong xiao mao ( 音容笑貌 ),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词语。(2)划横线的句子中,孔繁森所说

14、的红柳“甘于吃苦”的精神重要体目前短文第2自然段,“敢于奉献”的精神只要体目前第3自然段。()这篇短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和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相似? 答:这篇短文在写法上,和我们学过的白杨相似,都是运用看借物喻人的手法。 7.交流平台。学习了本组课文,我理解到祖国西部独特的自然风光,有 一碧千里 的草原,也有 浑黄一体的戈壁,尚有 气势磅礴 的黄河;懂得了西部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增进亚欧和谐往来、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更有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古代边塞诗歌;看到了像白杨同样扎根边疆、尽职奉献的老一辈建设者们,也看到了新一代建设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发着西部,在世界屋脊上成功修筑了天路“青藏铁路” 。祖国的西部一定会更加辉煌!其她收获: 、学会了“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 2、理解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第二单元参照答案5 古诗词三首1、 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对的的打“”。蓑衣(suisu) 停棹(zhuo ho) 清平乐(le yu)翁媪(yn o) 亡赖( wang) 剥莲蓬(bo bo)2、把古诗词补充完整。(1) 一叶渔船两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