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_78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911265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读后感_78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_78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_78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_78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_78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读后感_7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读后感_78(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仔细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国演义读后感1“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电视播了新三国,我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三国。义三国的标签,三国义吗?看了电视剧三国以后,我不敢苟同这个观点。每一次逃跑的时候,刘备总跑在第一个,不顾两个结拜兄弟,自己先逃。这就是义?吕布乃武艺超群之豪杰,却为了美女貂蝉,让父亲死在自己的刀下。这就是义?司马懿抢走了曹操打下的一片江山,如此奸诈。这就是义?很明显,我的认为是肤浅的。于是我又打开了书

2、本三国演义,细细品读。说到义,不得不提到蜀五虎中的红脸关羽关云长,他武艺过人,人生最重一个“义”字。当年曹操在俘虏云长时,不忍心杀这位当代名将,还送了他一匹宝马赤兔。而赤壁战胜曹操后,曹操被关云长抓住,曹操已无力回天,但重义气的关羽却没有杀他,因为曹操也对他有不杀之恩,所以关羽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这就是义。蜀五虎中另外两元忠将赵云及黄忠,誓为爱护祖国。每当冲锋时,赵云总是做先锋;每当回营时,赵云总是断后杀敌。而单骑杀千军救阿斗更是令人惊羡。黄忠就更不用说了,为了杀敌,这位忠臣为了蜀国,他拖着70多岁的身子骨征战,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这就是义。而蜀军师诸葛孔明,不仅才华出众,学富五车,且鞠躬尽瘁,死

3、而后已。刘备三顾茅庐,令他感谢不尽,誓为蜀国效劳一生。他的才华,呈现在他的功绩上:空城计、草船借箭、赤壁借东风当他已无力回天时,他还让士兵用木头做成他的样子,放在马车里,让人们以为诸葛亮身体还好,让敌人胆寒,放弃攻打蜀国。他一次又一次地将蜀国从灭亡的边缘拉上来。这就是义。三国中英雄多数,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展示“义”。作为一名现代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酷爱生活,团结互助,活出自我,以现代人的方式诠释“义”。三国演义读后感2在酷热的暑假里,我读了许多许多的书,其中我最喜爱的书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解并描述的是蜀、魏、吴三个国家发生的纷争的故事。时间是从汉灵帝中平原年黄巾起义

4、到西晋大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在这本书里我最喜爱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计谋都瞒不过他。在书中我最喜爱的一段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非常聪慧,这便使周瑜非常嫉妒,想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与曹操水战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说:“弓箭最好。”“没错,不过军中缺箭,早就耳闻您足智多谋,这件事您可有方法?”“没问题,我愿立军令状。”最终周瑜给诸葛亮三天让其供上十万支箭。什么也难不倒诸葛亮,在第三天的时候利用当时的天气、成束的草和二十只船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具体听了诸葛亮轻松取来十万多支箭后,大惊,感叹到:“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真是不如他呀!”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心要好好

5、学习,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学识渊博的人,长大为祖国效力。三国演义读后感3我无比激烈的在此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狡诈的曹操,虚心恭谨的刘备,严谨与聪慧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具匠心的性情,有着独一无二的吸引力。笔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读者读得更是痛快淋漓。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绽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赛过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担当不了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嘲讽的事物,乐而忘

6、返。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听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曹操,欺压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最强,一点儿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绝无仅有,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

7、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他那傲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最终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值中年时。从这些个人物和国度我们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关紧性。性情关系着胜利。每个人都有自个儿的目的,只要踏塌实实,仔细致细地走好寻求胜利过程中的每一段路,信任胜利肯定会不远的。三国演义读后感4曹操是一个饱受历史争论的人物,褒

8、贬不一,但需承认的是,能于乱世之中开拓一番霸业,肯定有超人的能耐。首先声明,曹操肯定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肯定不行能称霸于众诸侯之林。之前读课文中的杨修之死,那只是片面的曹操。先分析一下杨修,在三国之中,杨修所占的重量是微乎其微,在72回中,虽然屡屡猜透曹操的心思,那终归是小聪慧,作为一个文官,文不能胜孔融,智不能败贾诩,谋不能过程昱,计不能赢郭嘉,此人处于三国众豪杰之中,徒一庸夫尔。曹操杀掉杨修,并不会有多少损失,但这并不能就说曹操嫉贤妒能,相反,广纳人才是其无人能及的特长。举一例子,庞统,道号凤雏,与卧龙并称,是一位名扬三国的名士,卧龙亦称其才十倍于自己,然而,这样一位

9、名士,先投孙权,孙权见其丑陋,拒绝收纳,转投刘备,刘备亦以貌取人,只叫他当一个小县令,受到冷落。然而赤壁之时,他投曹操的时候,曹操“亲自出帐迎入”,而且虚心请教,求他指引。后还“置酒共饮,同说兵机,殷勤相待”可见曹操爱才之极。陈琳,建安七子之一,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欲讨曹操,令陈琳草檄,陈琳数尽曹操之恶,骂尽曹操祖辈。官渡兵败后,曹操捕获陈琳,大家都劝曹操杀之,独曹操怜其才,不忍杀之,后得以进建安七子之列。刘备,仁德之士也。统领徐州,后归于曹操。曹一眼就看出刘备是英雄,众诸侯都不入眼,独赞刘备之德。不少人都劝曹操趁其羽翼未成,除之以绝后患,曹操不舍,或许是曹操这辈子最大的缺憾,但也足见其爱才

10、之极。关羽,世之虎将也。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以让他名声大振。后曹操攻破徐州,欲降关羽,关羽约法三章,曹操欲的良将,一口答应,之后“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款待关羽,直至之后过五关,斩了曹操六将,曹操大肚能容,放关羽头刘备。所谓君子成人之美,正是如此。曹操的爱才也给他带来不少好处,若无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曹操不肯定能赢袁绍,华容道也不行能保住性命。说曹操阴险,狡诈,也不为过。三国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战袁术时,兵17万,粮食却极少,粮官王*入禀曹操,曹操令其以小斛分散,后秘招王*入,欲借其人头一用,诬告其以盗窃官粮行小斛,以压军心,足见其奸险。蔡瑁,张允总领水军,周瑜用

11、反间计,让曹操杀了他们。事后曹操知道中计,但不愿承认,说其二人怠慢军法,故斩之。亦其奸险之证也。徐庶,是一名很厉害的谋士,愿效忠于刘备。曹操知道她的才能后,先挟其母,欲让她叫她的儿子归顺,却遭到徐母的破口大骂,而曹操却仿照她的笔迹,致信徐庶,徐庶无奈,只得归顺。用计奸险,是其本性也。西凉一战最令人咬牙切齿。马超,韩遂进兵长安,连续大败曹操两场。曹操却用反间计,令他叔侄二人不和,使他们自相残杀,不战自溃。奸邪之极,正是如此。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曹操的却有过人之处。三国中,有勇无谋者,徒一莽夫尔;有谋者,才是立国之要。刘备虽有关张赵马黄之勇,若无孔明,不行能开拓蜀之基业。而孙权,若无周瑜鲁肃吕蒙陆

12、逊为他把持战局,不行能稳坐江东。相反,曹操虽说是谋士极多,但是很少见他们表现过。百家讲坛把贾诩夸得多厉害,可是赤壁惨败,渭水三战,夺船避箭,割须弃袍时,都不知道他躲哪去了。郭嘉说得好像很有大谋,只是英年早逝,只在最终为铲除袁绍的苟延残力立了点功,不行称强。在早期北方战场,破袁术,擒吕布,攻徐州,败袁绍,运用外部势力为自己创建优势,可都是他自己的谋略呀!值得确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特殊是在古代。有人说得很对,政治家,军事家,说究竟就是阴谋家。三国演义读后感5我最喜爱看军事方面的节目了,但是阅读三国演义,却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番军事天地。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侠人义士,作者极力地歌颂了他们的忠肝义胆,

13、他们豪情满怀,为了挚友,为了正义的事,他们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是生命。三国演义中对于很多斗争状况的描写,作者注意斗争前期才智的碰撞和谋略的较量,具有较高才智的人,运用超群军事谋略,有时不费一兵一卒便能让强大的敌人退却,就像孔明运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一样,集中体现了才智和力气。我们现代化的斗争,运用了很多高科技武器,而且在斗争中,这些高科技武器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人力则似乎只占了一个配角的位置。三国时代,才智的角逐演化到现在,便变成了科技与生产力的角逐,但是在我们现代化的斗争中,是不是也可以多多发挥才智的力气呢?三国演义读后感6都说好书不厌百回读,三国便是如此。读得多了,心中便隐隐地汇聚一条大河,奔流

14、不息,訇然作响。那飞溅的浪花远远地吹洒过来,霏霏地潮湿了我的呼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这条喧嚣的大河中,有的人叱咤风云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而有的人却只能成为匆忙过客抑或别人的笑柄。这天壤之别,其中自有奥妙。于是,在我眼里三国便是一部演绎英雄之道的奇书了。一、仁义三国中的英雄,最富有传奇色调的非刘备莫属了。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曾语出惊人:今日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曹操虽有摸索之意,但心中必定认为刘备具有英雄的潜质。曹操是察觉出什么端倪了吗?而后与曹操三分天下的,果真就有刘备。真的,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慧眼识英雄。但是,刘备并不是一起先就是英雄形象。至少,在刚出山时。刚出山时,他形如

15、一粒草芥。他并不像孙权那样,坐拥江东,已经有父兄打下了一片富庶江山;也不像曹操那样,官宦出身,家有余财,可以广招天下豪杰。没有实权,没有财力,没有资本,可谓一穷二白。但他从卖草席的一介凡夫到灭黄巾军的大将,又到日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英雄人物。我以为,这不是仅凭一个诸葛亮和几个将领就能做到的,问题的关键还在刘备身上,当阳撤退时,十几万百姓跟随他渡江。手下将士提议弃民而逃,刘备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携民渡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真是闻所未闻了。这样的代价是什么?是被曹操大军赶上,几乎使他全军覆没,也几乎使他丢掉性命。许多人认为,刘备此举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可是,那种危急时刻不去保全性命,而去博取民心,似乎不太可能。好像唯一的说明,是他真的仁义。因为“仁义”,才使他不忍心抛下跟随他的百姓。因为“仁义”,才为他赢得民心。民心所向,想不成一番霸业也难。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一语道破天机。其实“仁义”并没有那么高深,只要心中有爱,“仁义”就在身边了。只惋惜,城市飞速运转的表盘拖着时代浩大的虚影步步前行。霓虹灯的光华暗淡了满天的星星。人与人之间更是充斥着不满与猜忌。有人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