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8.2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910620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8.2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8.2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8.2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8.2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8.2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8.2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 8.2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建议用时:20分钟)(2016衡水模拟)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1.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C.乳畜业D.地中海式农业2.图示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均在120%以上,北部甚至达211%,远超该国粮食40%的自给率水平,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科技发达,粮食单产高生长期长,粮食单产高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突出A.B.C.D.【解析】1选B,2选C。第1题,据图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日本的北部,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的自然条件适宜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因此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故本题选B。第2题,日

2、本地域狭小,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不可能很大,专业化也不突出;图示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的生长期短;但日本经济发达,农业生产科技发达,因此粮食的单产高;再加上北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小,因此粮食自给率远超该国平均水平,故本题选C。下图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该种混合农业的优点包括()A.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收入较稳定B.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C.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单产高D.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4.与该农场属于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我国农业地区是()A.内蒙古草原放牧业B.长江中下游平原季风水田农业C.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D.海南岛橡胶园【解析】3选A

3、,4选C。第3题,结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及区位条件可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图示东南部混合农业区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河流相对稀少,以墨累达令河为主,水源不足;该农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牧羊与小麦的规模,从而使农民获得较高而且稳定的收入。第4题,该农业区以小麦牧羊为主,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内蒙古草原放牧业属于畜牧业;长江中下游平原季风水田农业、海南岛橡胶园属于单纯的种植业;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塘”中养鱼、“基”上早期以种植甘蔗、桑树,后期多种植蔬菜、花卉,因而属于混合农业。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5、6题。5.甲

4、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A.单产低B.商品率低C.水利工程量少D.投入的劳动力少6.下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图示资料丙地相符的是()A.阿根廷潘帕斯草原B.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C.我国的东北平原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解析】5选B,6选A。第5题,读图,根据图例可知,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商品率低;以种植业为主,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应是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单产高,需要的水利工程量大,投入的劳动力多。第6题,读图可知,图示资料丙地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应是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是种植业;我国的东北平原主要是种植

5、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茶之乡”安吉县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所产白茶品质优良。白茶生长容易遭受气象灾害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如果在纯白茶林中套种香樟等阔叶林树种能够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近年来,随着白茶商品价格升高,安吉县出现了大面积毁林种茶的现象,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开垦新茶园。(1)说明危害安吉县白茶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2)分析纯白茶林中套种阔叶林树种能够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原因。(3)简述安吉县大面积毁林种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安吉县位于长江流域,气象灾害类型多,对白茶的危害大;该地

6、气象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早春和晚秋的霜冻、夏季的旱灾、夏秋台风、冬季低温冻害等。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影响该地白茶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霜冻、旱灾、台风、低温冻害等,阔叶林能够阻挡冷空气侵袭,减轻霜冻危害;还可以遮阳降温,减少蒸腾与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旱灾的影响;阔叶林涵养水源功能强,减轻暴雨的危害。第(3)题,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大面积毁林种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更加脆弱;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大面积毁林种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在陡坡毁林种茶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早春和晚秋,受强冷空气侵袭,发生霜冻灾害;夏季,受持续晴热的

7、伏旱天气影响,发生旱灾;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发生暴雨灾害;冬季,山区海拔较高,遭受低温冻害。(2)阔叶林能够阻挡冷空气侵袭,减轻霜冻危害;阔叶林可以遮阳降温,减少蒸腾与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旱灾影响;阔叶林涵养水源功能强,减轻暴雨危害。(3)毁林种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脆弱;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陡坡毁林种茶,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建议用时:25分钟)读世界某地农业生产状况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A.商品率高B.以种植业为主C.科技水平

8、低D.生产规模小【解析】1选C,2选A。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的畜牧业占比重很大,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商品率低;混合农业的畜牧业、种植业占比重相近;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第2题,该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生产特点有地广人稀、以畜牧业为主,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2017保定模拟)下图为澳大利亚水系分布及各流域年平均径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3.根据地理条件分析,、三个流域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A.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D.乳畜业、混合农

9、业、大牧场放牧业4.流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气候D.水源【解析】3选D,4选D。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城市分布集中,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位于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处降水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最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第4题,流域位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盆地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热量充足,雨热不同期,不是主要限制性因素。下图中甲、乙、丙为世界三种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完成5、6题。5.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位于()A.印度恒河平原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美国中部平原D.澳大利亚

10、墨累达令盆地6.与乙农业地域类型相比,丙农业地域类型的显著特点是()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商品率高D.市场适应性差【解析】5选A,6选D。第5题,读图可知甲农业类型种植业比重大,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最有可能是季风水田农业,印度恒河平原主要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中部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第6题,读图可知,乙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当,商品率高,判断为混合农业,其显著特点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对市场的适应性强,而丙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判断为大牧场放牧业,其市场适应性不如混合农业。【加固训练】下图为中国

11、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陆地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夏季炎热干燥灌溉水源较丰富地势平坦无霜期长A.B.C.D.(2)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有社会经济因素有()劳动力机械化程度市场农业生物技术交通运输A.B.C.D.【解析】(1)选A,(2)选C。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错。灌溉水源较丰富,对。地势平坦,对。无霜期较短,错。第(2)题,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有社会经济因素有机械化程度,对。美国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高,没有优势,错。两国的市场广阔,对。

12、美国农业生物技术高,中国生物技术没有优势,错。两地的交通运输便利,对。7.(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后,享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并且基本面向国内市场。下表为我国2010年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统计表,下图示意我国19982010年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的变化。区域东北内蒙古中原西部南方大城市郊区其他牛奶产量/万吨1 469.0904.6455.8221.3141.063.5比例/%45.327.913.76.84.32.0(1)从改革开放后到2006年,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是什么?(2)比较我国乳畜

13、业主要分布地区和欧洲乳畜带发展区位的不同点。(3)根据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变化图,说出我国乳畜业发展所具有的特点。【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牛奶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我国人口众多,牛奶市场需求量巨大;国家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促进了乳畜业的发展。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的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水热季节变化大的季风气候区。牧草质量相对较差、冬季草饲料供应紧张。产地距离东部沿海乳畜市场较远。而欧洲乳畜带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优质多汁牧草生长。西欧城市密集,乳畜带靠近乳畜市场

14、。第(3)题,根据图分析,我国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都稳步增加,但牛奶总产量增加速度快于奶牛存栏量,说明我国乳畜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率明显提高。答案:(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牛奶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我国人口众多,牛奶市场需求量巨大;国家政策支持。(2)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的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水热季节变化大的季风气候区,牧草质量相对较差、冬季草饲料供应紧张。距离东部沿海乳畜市场较远。欧洲乳畜带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优质多汁牧草生长;西欧城市密集,乳畜带靠近乳畜市场。(3)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都稳步增加,但牛奶总产量增加速度快于奶牛存栏量,说明我国乳畜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率明显提高。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