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90998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摘要 众所周知,英汉翻译除了考虑字面意义的传达和对等外,还要结合英汉社会文化背景译出其字面意义背后的语境意义或者言外之力,以求实现翻译中的语用对等。这里我们就英汉翻译中如何实现原语与目标语之间言外之力的语用 对等进行粗浅的探讨。关键词 语境;言外之力;语用对等目前,就像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所说的那样,全世界有十多亿人在用中文,又有约十亿人在用英文,所以中文和英文是全世界用得最多的文字,中英互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翻译”(许渊冲,2005)。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中英互译首先要 解决其理论问题。关于翻译理论,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 索。例如,清代严复首先提出,翻译要做

2、到信、达、雅”;傅雷则提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 文 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等。翻译理论家奈达则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 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这里的对等概念不单是词汇的字面意义、语言结构、和语体上的统一,也包括语用意义上的对等。 语用翻译应该使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等值效果或 称为语用等值。这里的语用等值概念实际上和钱钟书所倡导的翻译化境”,以及傅雷的 神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语言结构与表达的语用对等翻译奈达认为,语言之所以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互不相同的形式, 因此翻 译中如要保存

3、原作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表现形式。语用对等,则主要是指考虑到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 在翻译中必须变通两种语言在词汇、 社会文 化内涵和表达结构上的字面意义上的对称性, 实现翻译的语用等值。实际上,实 现语用对等首先要做到语言言外之力(illocutio nary force)和话语蕴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上的对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Austin ( 1969)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不再是意义的简单思辨,而是行为活动的具体表现。根 据这一理论,人们每说一句话都在实施一种言外行为,这句话所具有的言外之力体现了说话人的说话意图。在实际翻译中,英汉在表达

4、同一种言外之力时往往采 用不同的句型结构,例如表达请求”这一意图时,英语大多情况下用willyou , would/wouldn t you , can you , could you , whynot/why dont 等疑问句,通过试探、磋商等比较委婉的手段来表达 请求”。 汉语中大多使用祈使句来表达请求,运用词汇诸如麻烦”,拜托”或者加上语气助词像 嘛”,呵”,吧”来减少祈使句中的命令、强加的意味。例如,几个好朋 友在聚餐,此时 Peter对 Mary 说: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ugar 这里肯定 不能按字面意义理解为询问 Mary是否有能力做什么,

5、而是表达了 请求”这样的 言外之力。那么翻译成汉语时也就不能按照英语的疑问句式死译”,翻译为 请能你把糖递给我好吗? ”,而采用诸如 麻烦把糖给我递过来吧”这样的汉语表达, 既避免了翻译腔,也准确传达了 请求”。同样的,在汉译英时也必须突破汉语的 形式框架,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形式,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言外之力”。例如,李先生,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就不能拘泥于汉语结构而直译为 Mr Lee, I have something to ask you for help,而应该意识到汉语里表达 请求”方式的不同之处, 把该 请求”译为Mr Lee, could you do me a favor?这样典型的英语表达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