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三美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90546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的三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典诗词的三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的三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的三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词的三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从诗经算起的话,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有 3000 多年了,所以说,我们 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发展的历史。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国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那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 大量的古典诗词依然被人们所喜爱,这也就是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在社会生活当中,处处可以看到,古典诗词还被人们所热爱,古典诗词还继续在流传, 古典诗词还依然焕

2、发出它的新鲜的生命力。古典诗词既然那么美,我们大家都想学它,那么,怎么去学呢?从哪 儿找一个切入点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切入。第一个方面,我们欣赏古典诗词就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 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 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什么叫“意境”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 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

3、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欣赏一首诗, 看它怎样写景,看它怎样通过写景来把思想感情融会其中,这是古代诗歌创作意境的一种艺术追求。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那种美的形态,是反复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就是说,大家读诗,体会意境美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意境美就是一种意境或者那种美的感受就是一种感受,不是 这样的,其实意境美是非常丰富的,我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第一种意境叫“雄奇阔大”;第二种叫“旷放开朗”; 第三种叫“苍凉悲壮”;第四种叫“深邃沉郁”。这四种类型有个共同点,就是表现了一种“阳刚之美”。此外还有 四种,第一种叫做“浓艳瑰丽”;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第三种

4、叫做“清新素雅”;第四种叫做“凄冷寒凉”。这 四种大体上集中表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阴柔之美”。所以诗歌这种意境美,给我们的感受,无非是“阳刚美”, 无非是“阴柔美”。那么“阳刚美”一种类型就是“雄奇阔大”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 气势雄浑,抒情则奔腾震荡,磅礴千钧,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破胆。第二种叫做“旷放开朗”,这种 意境一般特征是这样的,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在语言方面 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第三种叫做“苍凉悲壮”,这种意境美一般的特征是,在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 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

5、健,慷慨悲凉,在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刚正惨烈。第四种就是“深 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积厚,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 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上面我们讲了四种。我们读了这些诗以后,在我们眼前,往往会产生一种它所表现的形象,有的像崇山峻崖, 横绝太空;有的像大河横前,波涛汹涌;有的像迅雷疾电,走云连风;有的像大风卷水,林木衰摧;有的像壮 士拂剑,浩然弥哀;有的像倒酒既尽,仗藜行歌;有的好像是行吟泽畔,饮恨吞声。总而言之,这些形象,都 给我们一种美感。一般说来,这种美感是激扬振奋的,是奔放热情的,是深沉坚实的,是劲健悲慨的。这四种, 我们 说属于“阳

6、刚之美”。关于“阴柔美”,我也概括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叫“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 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 绝人。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 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 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 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第四种是“凄冷寒凉”,这类诗词,它所表

7、现的情事环境 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如愀如悲,如泣如诉,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 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 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人们说这个语言很美,就是讲它的语言像诗一样,所以诗的语言是非常美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如同绘画的颜料,这个画面再美,也要靠语言来涂染它 。所以诗歌的语言美,可以使作品表现出一 种绘画美。古代的诗歌概括力强、体制小,所以要求语言比较准确精练、生动形象。诗歌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就是形式美。中国古代诗词是最讲究形式的,

8、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 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 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排列的形式。当然词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 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中 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 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魏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到了南朝

9、时期,在齐代永明年间,有人发现了汉 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 中声韵调的配合,要求写诗要“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所以在南朝时期就出现 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永明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和词、曲这些文学样 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初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 中国诗歌真正讲格律是从唐代开始的。在唐代以前,它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此后,这种新的诗体,这种“格律 诗”,以及后来的词、曲,在句速,在字速,在每句中的声调、字的声调,以及句末的押韵、句与句之间的对仗, 全诗的这种结构规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所以格律诗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诗、词、曲都是 如此。诗歌有了一定的格律要求,读起来轻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这就更加丰富了诗 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古典诗词这种格律的要求很严格,也比较复杂,但它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 是“平仄”的要求,“平仄”就是字的声调;第 二个就是“押韵”的要求,“押韵”押什么韵;第三个就是“对仗”的要 求,“对仗”“对偶”。这些都比较复杂、要求比较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