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904717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化 B教师授课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2(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考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科学实验性A B D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这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

2、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的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ADE By HINA”(中国创造)取代“ADE IN HINA”(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意识对

3、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强调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8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和动力D真理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力点一:实践

4、及其特点10(2010江苏南通通州联考)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11(201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其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强调“权益、责任、落实”。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防治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一全球性挑战,为有效推进防治艾滋病事业作出积极努力。

5、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改造世界的活动自觉的能动性的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A B D能力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能使用带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实践是认识的A B D13(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综)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

6、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D14.(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末)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7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

7、B D1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6(2010江苏高考单科)下列与“纸上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7观察下图漫画鲁班落聘。招聘者的主要错误在于鲁班落聘A没有看到运动是绝对的B没有看到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没有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D没有做到

8、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18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图中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重要观点,并写出该观点的具体内容。19材料一:小戏小品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材料二:“群众的化节日百姓的艺术盛会”。为了充分展示近年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的丰硕成果,促进基层群众优秀艺作品的创

9、作和演出,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精神化生活,推动化大发展、大繁荣,化部、中国联定于2010年1月3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此次展演活动是建国以对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成果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演节目从创作到演出全部于基层,产生于群众。让基层演员登上首都的大舞台,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到舞台上。节目内容之丰富、参与人数之众多都属近年首次。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怎样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答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基础巩固1A2.A3.B4.B5.D6.78.B9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能力提升1011B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说明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故选B项。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说法错误,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12B能的使用属于客观存在、实践活动,“低碳经济”等新概念属于意识、认识,正是因为前者,才产生了后者,这体现了;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13B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不只是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这么简单,更直接的动力是加深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观点是不准确的。严密的逻辑

11、和精心的准备未必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的说法错误。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B项。14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采用更为先进的测年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考古研究,却得出了更为可靠的结论,这体现了;的说法是唯心主义的体现;的说法错在“必然”上。故本题选D项。15B题意旨在说明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如果不能回到实践中去,不为实践服务,这种认识也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故选B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6B材料中的引言强调了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B项中的“近水”与“远山”强调的是亲身参加实践的重要性,与材料内容一致。17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认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以是否具有

12、凭为标准选聘人才的做法违背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选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18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此漫画的哲学寓意在于探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结合课本所学相关内容即能确定答案。拓展探究19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小戏小品的创作于群众的实践,反映了群众的生活。小戏小品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实践活动,要推动小戏小品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实践活动。(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小戏小品发展的动力于群众的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化生活越越成为

13、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小戏小品能不能得到发展,就需要在群众实践中不断检验,看小戏小品能不能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小戏小品从群众实践中,最终还要回到群众实践中去。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推进社会主义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解析:认识论的知识非常有限,因此组织答案所运用的具体理论内容也很好确定。本题可分别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入手回答,同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但又不能完全局限于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