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90432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一、线路路径的选择与杆塔的定位1路径选择应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新技术,必要时可 采用地质遥感技术,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城镇规划、环境保护、交 通条件、运行和施工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比较,使路径走向安全可靠,经 济合理。2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符合城镇 规划,并尽量减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3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 取必要的措施;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重冰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应尽 量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4路径选择应考虑对邻近设施如电台、机

2、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5路径选择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改善交通条件,方 便施工和运行。6应根据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所的总体布置统一规划进出线,两回或多 回路相邻线路通过经济发达地区或人口密集地段时,应统一规划。规划中的两 回或多回同行线路,在路径狭窄地段宜采用同杆塔架设。7耐张段长度,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两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10km; 三分裂导线及以上线路不宜大于20km。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 适当延长。在耐张段长度超出上述规定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 差非常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8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

3、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 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9与大跨越连接的输电线路,应结合大跨越的选点方案,通过综合技术经济 比较确定。二、导线与避雷线的选择1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宜按照系统需要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按 系统输送容量,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进行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 术经济比较后确定。2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 要求。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采用现行国标中钢芯铝绞线外径不小于表1所 列数值,可不必验算电晕。3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其允许最大输送电流与陆上线 路相配合,

4、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80%时间,80%置信度,频率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5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不应超 过表3的规定。6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 线一般采用+70C,必要时可采用+80C ;大跨越可采用+90C ;钢芯铝包钢绞线 (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C(大跨越可采用+100C),或经试验决定;镀锌钢绞 线可采用+125C。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采用0.5m/s(大跨 越采用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m2。

5、8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 若有通信要求,应选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验算短路热稳定时,地线的 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200C ;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 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C ;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C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GW)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 据系统情况决定。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不宜小于表4的规定。10导、地线防振措施三、导线、避雷线荷载计算导线单位面积、单位长度的荷载称为比载。比载在导线的荷载计算中是最合的参数。在线路的设计中,常用的比载共有7种。

6、1自重比载2冰重比载3覆冰时导线的垂直总比载4无冰时导线风压比载5覆冰时的风压比载6无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7有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四、杆塔型式的选择1杆塔类型 杆塔按其受力性质,分为悬垂型、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分 为悬垂直线和悬垂转角杆塔;耐张型杆塔分为耐张直线、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 杆塔按其回路数,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单回路导线既可水平排 列,也可三角排列或垂直排列,水平排列方式可降低杆塔高度,三角排列方式 可减小线路走廊宽度;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导线可按垂直排列,必要时可考虑 水平和垂直组合方式排列,但在覆冰地区,要考虑相邻垂直相间保持一定的水 平偏移。2杆塔外形规划杆塔的外形规划

7、与构件布置应按照导线和地线排列方式, 以结构简单、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形美观为原则,同时结合杆塔材料、运 行维护、施工方法、制造工艺等因素在充分进行设计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4对不同类型杆塔的选用,应依据线路路径特点,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 理、维护方便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对于山区线路杆塔,应依据地形 特点,配合高低基础,采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型式。5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非农田和非繁华地段,可因地制宜地 采用拉线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6对于线路走廊拆迁或清理费用高以及走廊狭窄的地带,宜采用导线三角 形或垂直排列的杆塔,并考虑V型、Y型和L型绝缘子串使用的可

8、能性,在满 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减小线路走廊宽度。非重冰区线路还宜结合远景规划,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杆塔;重冰区线路 宜采用单回路导线水平排列的杆塔;城区或市郊线路可采用钢管杆。对林区和 林地地段线路,宜按树木自然生长高度,采用高跨杆塔型式。五、绝缘子和金具的选择1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8所列数值。双联及以上的多 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2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表面应热镀锌或采取其他相应的防腐措施。3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最大使用荷载情况25 断线、断联情况1.54 330kV及以上线路的绝缘子串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电晕

9、措施。有特殊要 求需要另行研制或采用非标准金具时,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地线绝缘时宜使用双联绝缘子串。6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转动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 他金具强度。7 33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悬垂V串两肢之间夹角的一半可比最大风偏角小 5。10o,或通过试验确定。8线路宜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路径避开易舞区,无法避让时应采取适当缩 短档距,适当提高线路的机械强度,局部易舞区段在线路建设时安装防舞装置 等措施。9使用复合绝缘子时,应综合考虑线路的防雷、防风偏、防鸟害等项性能, 必要时采取防鸟害措施,城区设计应慎用玻璃绝缘子。六、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1 110kV750kV输电线路

10、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 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2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不应少于表9的数值。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9 的基础上增加,对110kV330kV输电线路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增加2 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为保持高塔的耐雷性能,全高超过40m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m, 应比表9增加1片相当于高度为146mm的绝缘子,全高超过100m的杆塔,绝 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由于高杆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 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750kV

11、杆塔全高超过40m时,可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验算,确定是否需要增加绝缘子和间隙。3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污区分布图为基础,并结合线路附近的污秽和发展 情况,综合考虑环境污秽变化因素,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适当留有 裕度。对于0、I级污区,可提高一级绝缘配置;对于I、III级污区,宜按中、 上限配置;应在选线阶段尽量避让IV级污区,如不能避让,应采取措施满足污 秽要求。4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泄漏比距法,也可采用污耐压法选择合适的绝缘子 型式和片数。当采用泄漏比距法时,绝缘子片数由下式确定:人U n n-式中:KeLOn一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久一泄漏比距,cm/kV;Un 一系统标称电压,kV;Lo

12、 一单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Ke 一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主要由各种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在试 验和运行中提高污秽耐压的有效性来确定;并以XP-70、XP-160型绝缘子为基础, 其Ke值取为1。Ke应由试验确定。8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 的间隙,在相应风偏条件下,不应小于表10、11所列数值。12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结 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 率高低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各级电压的输电线路,采用下列保护方式:

13、(1) 110kV输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或运行 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无地线的输电线路,宜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km2km地线。(2) 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15的地区220kV33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 线,山区宜架设双地线。(3) 500kV75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13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对于同塔双回直线塔,750kV、500kV 和220kV对中相的保护角均不大于0, 110kV线路均不大于10,钢管杆不大 于20;对于单回路,500kV750kV线路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按不大于10, 330kV及以下的其它

14、线路(含钢管杆)宜小于15;单地线线路宜小于25。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应按下式校验(计算条件为: 气温+15C,无风、无冰)。S0.0M2+1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乙一档距,m。14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 阻,不宜大于表14所列数值。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如杆塔的自然接地电阻 不大于表14所列数值,可不装设人工接地体。16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 靠的电气连接。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 母、铁横

15、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 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mm2。接地体引出线的 截面不应小于50mm2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如热镀锌。17通过耕地的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区和 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七、杆塔基础的设计1 .岩石嵌固基础该基础型式适用于覆盖层较浅或无覆盖层的强风化岩石地基,其特点是底 板不配筋,基坑全部掏挖。上拔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拔承载能力。需要时,可 将主柱的坡度设置与塔腿主材坡度相同,以减小偏心弯矩,还可省去地脚螺栓。 由于该基型充分利用了岩石本身的抗剪强度,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都较小,同 时减少了基坑土石方量,浇制混凝土不需要模板,施工费用较低。2.岩石锚杆基础该基型适用于中等风化以上的整体性好的硬质岩。该基础型式是在岩石中 直接钻孔、插入锚杆,然后灌浆,使锚杆与岩石紧密粘结,充分利用了岩石的 强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基础混凝土和钢材量。但岩石锚杆基础需逐基鉴定岩石 的完整性。3掏挖基础该基型分全掏挖和半掏挖两种,适用无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基。在基坑 施工可成型的情况下,开挖基坑时不扰动原状土,避免大开挖后再填土。基础 承受上拔荷载时,原状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基础型 式也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