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90266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思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倾听能力的调查与思考内容摘要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是共享快乐 因此说倾听的意义远不止是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 它带来的或许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点燃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 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但现在的低年级课堂却并不尽人意,特别是数学课堂。因此,作为低段的数学教师也要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作为数学课的目标之一。通过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倾听的方法,再通过师生的自律、评价、强化巩固学会倾听,从而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

2、关键词 : 强化自律技巧修养艺术一、问题与背景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是共享快乐 因此说倾听的意义远不止是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 它带来的或许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 点燃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 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 倾听同学的发言, 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国外有关学者曾经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信息交流情况做过统计,结果是:听占 45%,说占 30%,读占 16%,而写仅

3、占 9%。这说明“听”在信息交流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 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 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 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更没有回避学生的精品.“听”,反而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我们的老师也确实在课堂上体现这一要求,但据笔者看来,现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的倾听情况并不乐观。案例一(玩了再说):有一次,我到某小学执教一堂公开课, 在小组合作之前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把它用投影展示在黑板上,( 4 人 1 组,轮流

4、摸球,每人 2 次);但在汇报时把我吓出了一身泠汗, 有一个小组只摸了一个球 在摆一摆的游戏中 (要求只摆不实践),但也有一组同学在闭着眼睛实践了 。案例二(抄抄都不会):前几天在办公室,有位同事在发牢骚: “我们班的学生真苯”。我在上面给他们分析试卷, 要求学生边听边改, 而且我还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结果有三个学生没改好 真是苯死了,连抄抄都不会。案例三(一问三不知):我上课比较细腻,往往喜欢多问学生。有一次上“提出数学问题”的内容,我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就让大量的同学来说, 其中有好几位同学都出现了重复的问题; 还有两个同学不会提, 我就请他们重复其他同学的问题, 但还是没说,真可谓

5、一问三不知。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不由得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连上课最起码的听都不会吗?” 为了进一步理清问题, 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二、调查与分析1、调查。我根据倾听能力的要素制定了调查量表(见附件一),对辖区内两所小学的 1-6 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 180 张,回收 180 张,并将情况统计如下:年级善于倾听较会倾听不善于倾听不会倾听(A)( B)(C)(D)低段( 1-2 )25%23.3%28.3%23.3%中段( 3-4 )38.3%28.3%18.3%15%精品.高段( 5-6 )50%30%10%10%2、座谈。针对调查的情况

6、, 我还进行了学生和教师的座谈,座谈的资料(见附件二),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倾听的一些情况,也从教师口中知道目前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方面老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3、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 倾听的能力也相应增强; 特别是通过座谈,我们发现:学生倾听的能力大都靠自己养成。调查的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学生的倾听能力相对越好。”其实这就是一个学生自己积累过程的体现;而且,在和教师的座谈当中,我们的很多教师也说明了自己课堂上并没有花很多的精力去重点培养,仅仅是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口号”。而且,我们还知道,倾听习惯是一种文明礼仪,它跟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涵养密切相关。相对而言,年龄长者,

7、涵养越好,倾听能力自然越好。低段( 1-2 年级)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关键期。在我们调查的五年级各班中,有一个班的任课教师是一位富有经验的中年女教师。 她相对比较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用她的话说: “听课是学生最基本的活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在一年级我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现在已基本形成习惯,上课感觉非常轻松。”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调查的数据显示,她们班善于听课的学生指标远远高于同年级的其他班。 的确,刚上学的小孩子可塑性很强,学好学坏就在一瞬间,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正。最近我接了一个大班,学生的成绩明显成两极分化, 原因当然很多, 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班上有一

8、些成绩优秀、思维敏捷的学生爱插嘴、爱抢答,他们的这些“习惯”限制了中差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久而久之,学困生失去了动脑的机会,教师失去了关注学困生的信心,分化自然形成。教师和学生对倾听都存在着“误区”。A 倾听概念狭义化。很多人把倾听等同于听课。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的用耳朵听。 它只是通过听觉器官吸收和理解口头语言信息的行为, 那时自然赋予人的礼物。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 也只是被动听课, 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甚至还会出现精品.“左耳进右耳出, 老师说啥不知道” 的现象。其实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

9、艺术的积极高效的活动, 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 主动性理解、 批判性接受等方面。 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 光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 “认真状”,是不能达到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就拿我们自己听课来说吧,除了记好听课笔记外,最重要的是记下师生的精彩和不足、记下自己的当时感悟。显然仅仅用耳朵听是不够的。B 倾听行为简单化。很多人以为倾听就是能听。一般来说,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当学生进入学校时, 他们几乎都是能听课的, 许多教师便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都会倾听。因而,学生还没学会如何倾听,老师的讲课早已开始了。而且有时老师本身也不懂如何倾听, 更没有具体可行的经验。 特别是一些青年男教师,往往

10、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年任课教师班级的倾听能力要明显好于其他班。正是这些失误,从根本上阻碍了教师授课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学习倾听能力的发展。三、思考与策略那么倾听能力到底要不要培养呢?回答是肯定的, 至少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可以缩短学生自然形成的时间, 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那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1、把握学生的心理,营造良好地倾听氛围。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 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倾听心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造成他们具有一些不同的心理特征。 主要表现为: 胆怯心理。 胆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

11、的一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 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 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 使得人们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参与学习, 行动上常常手足失措。 冲动心理。 有些孩子由于在家是 “小皇帝”,在父母面前发惯了脾气,自控能力很差,容易冲动。当他们听到学生的错误时,自然不能自控,一定要毫无保留的说出来,真可谓“先吐为快!”其次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 把音乐引入课堂、 编排情景剧等。如在教学精品.“2 的乘法口诀”时,我安排学生到讲台前两人一组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使知识简单化, 更便于学生表诉。 教学艺术的魅力是

12、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 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 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 活跃而不紊乱。 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如果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每个孩子都会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并且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所以,我常常跟学生讲: “听别人讲话是尊重别人,有礼貌的表现。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聆听,不随便插话,有意见等他说完后再提。”如果有学生在做小动作,我会悄悄走过去提醒他,或者把手放

13、在嘴边发出轻轻的“嘘”声,或者做一个“ Stop ”的动作,让每个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听别人讲话,使每个孩子在交往中都感受到别人认真聆听的表情, 对自己的表达2、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自己学会倾听。孩子的模仿力极强, 要让孩子学会倾听, 老师在孩子的眼中首先应该是一位倾听者。课堂上老师的倾听, 表现为对孩子的发言、 询问、讨论过程的认真听取。首先老师要有耐心, 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 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 教师都应专心去听,偶尔稍作提示,但决不该去打断。在孩子解答问题出现困难时,要鼓励他,用耐心去增强孩子的信心, 提高孩子的能力。 但对于一些答非所问的学生光是倾听是不够的, 不

14、能由他乱说, 而应该一次次地提醒他注意回答问题的方向,评价的重点等,但也不要回避他。 最近我接班的一位女同学, 思维比较乱,常常答非所问, 开学时一连两次我都认真地听她讲完, 并适当点拨; 同时课后再进行交流,指导她回答问题的要领,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 现在的她已经基本做到“抓住别人的发言要点再评价和补充。 其次老师要有童心, 到孩子中间去, 当孩子们讨论时,教师自然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让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进而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最后,要做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现在的学生常常没有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 更不知道该怎样去欣赏同伴的发言。 在这里作为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去倾听。如:精品.“你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你明白他的意思吗,他的意见好在哪里 ”。在教学之外,我们作为教师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 因为我一直相信:“尊其师,信其道。 “只有学生喜欢你的人,才会喜欢你的课,才会认真地倾听。所以课外的倾听也很重要。 当然在“听”之前,首先要了解倾诉者 “为什么要说” ,即了解学生说话的目的。 通常,学生想表达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想要与人分享自己的心情,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二是希望通过说话,来改变别人,因为他们希望让别人为自己做些事情,对别人有所要求。其次,还要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学生所讲的事实、 所体验的情感、 所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