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89988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机常识及飞行知识合集飞机的一般知识飞机是目前最重要的飞行器。它广泛地用于军事和国民经济两方面。本节简要简介飞机的重要构成部分及其功用,操纵飞机的基本措施,以及机翼的形状等问题.一、 飞机的重要构成部分及其功用 自从世界上浮现飞机以来,飞机的构造形式虽然在不断改善,飞机类型不断增多,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很少数特殊形式的飞机之外,大多数飞机都是由下面五个重要部分构成,即: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功用。(一) 机翼 机翼的重要功用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也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在机翼上一般安装有副翼和襟翼。操纵副翼可使飞机滚转;放下襟翼能使机翼升力增大。此外

2、,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机翼有多种形状,数目也有不同。历史上曾浮现过双翼机,甚至还浮现过多翼机。但现代飞机一般都是单翼机。(二)机身 机身的重要功用是装载乘员、旅客、武器、货品和多种设备;还可将飞机的其他部件如尾翼、机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种整体。(三) 尾翼 尾翼涉及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定面和可动的升降舵构成。垂直尾翼则涉及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动的方向舵。尾翼的重要功用是用来操纵飞机俯仰和偏转,并保证飞机能平稳地飞行。(四) 起落装置起落装置是用来支持飞机并使它能在地面和水平面起落和停放。陆上飞机的起落装置,大都由减震支柱和机轮等构成。它是用于起飞、着陆滑跑

3、,地面滑行和停放时支撑飞机.(五)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重要用来产生拉力或推力,使飞机迈进。另一方面还可觉得飞机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源,为空调设备等用气设备提供气源。现代飞机的动力装置,应用较广泛的有四种:一是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加螺旋桨推动器;二是涡轮喷气发动机;三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四是涡轮电扇发动机。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原子能航空发动机等,也将会逐渐被采用。动力装置除发动机外,还涉及一系列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系统,如燃油供应系统等。 飞机除了上述五个重要部分之外,根据飞行操纵和执行任务的需要,还装有多种仪表、通讯设备、领航设备、安全设备和其他设备等。二、操纵飞机的基本措施飞

4、行员操纵驾驶盘(或驾驶杆)、脚蹬板,使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偏转,能使飞机向各个方向转动。例如后拉驾驶盘,升降舵上偏,机头上仰;前推驾驶盘,则升降舵下偏,机头下俯。向左压驾驶盘,左边副翼上偏,右边副翼下偏,飞机向左滚转;反之,向右压驾驶盘右副翼上偏,左副翼下偏,飞机向右滚转。向前蹬左脚蹬板(即蹬左舵),方向舵左偏,机头向偏转;反之,向前蹬右脚蹬板(即蹬右舵),方向舵右偏,机头向右偏转。三、 机翼的形状 机翼的形状重要是指机翼的平面形状、切面形状、扭转角和左右半翼的倾斜度。而机翼的空气动力性能,重要取决于机翼的切面形状和平面形状。因此,下面分别简介机翼的切面形和平面形。20(一)机翼的切面形(简称

5、翼型)(二)机翼的平面形仰望在蓝天飞行的飞机时,所看到的体现飞机特性的机翼样子就叫机翼的平面形状。机翼的平面形状是决定飞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初期的飞机,机翼平面形大都做成矩形。矩形机翼制造简朴,但阻力较大,因此一般用于旧式飞机和现代的小型飞机。为了适应提高飞行速度的需要,解决阻力与飞行速度之间的矛盾,后来又制造出了梯形翼和椭圆翼。椭圆翼的阻力(诱导阻力)最小,但因制造复杂,未被广泛采用。梯形翼的阻力也较小,制造也简朴,因而是目前活塞式发动机飞机用的最多的一种机翼。随着喷气式飞机的浮现,飞行速度在接近或超过音速时,要产生新的阻力(波阻),为减小波阻,提高飞行速度,适应高速飞行,相继浮现了后掠翼、三

6、角翼、形前缘翼、 双三角翼,变后掠翼等机翼,并获得广泛应用。目前,高亚音速客机之因此广泛采用后掠翼,就是为了提高机翼的临界M数,避免在重要飞行状态下产生更大的波阻,从而提高飞机的性能。 多种不同平面形状的机翼,其升、阻力之因此有差别,与机翼平面形状的多种参数有关。机翼平面形状的参数有:展弦比、尖削比、后掠角飞机升力和阻力的产生飞机在空气中运动或者空气流过飞机时,就会产生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飞机各部分所受到的空气动力的总和,叫总空气动力,一般用R表达。一般状况,这个力是向上并向后倾斜的,根据它所起的作用,可将它分解为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和平等于相对气流方向的两个分力。垂直方向的力叫升力,用Y表达

7、。升力一般是起支托飞机的作用。平等方向阻碍飞机迈进的力叫阴力,用X表达。 飞机的升力绝大部份是机翼产生的,尾翼一般产生负升力,飞机其他部份产生的升力很小,一般都不考虑。至于飞机的阻力,只要是暴露在相对气流中的任何部件,都是要产生的。一、升力的产生 从流线谱可以看出:空气流到机翼前缘,提成上、下两股,分别沿机翼上、下表面流过,而在机翼后缘重新汇合向后流去。在机翼上表面,由于比较凸出,流管变细,阐明流速加快,压力减少。在机翼下表面,气流受到阻挡作用,流管变粗,流速减慢,压力增大。于是,机翼上、下表面浮现了压力差,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的压力差的总和,就是机翼的升力。 机翼升力的着力点,即升力作用线和翼

8、弦的交点,叫压力中心。机翼各部位升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要想理解机翼各个部位升力的大小,就需懂得机翼表面压力分布的情形。 机翼表面压力的颁可通过实验来测定。但凡比大气压力低的叫吸力(负压力),但凡比大气压力高的叫压力(正压力)。机翼表面各点的吸力和正压力都可用向量表达。向量的长短表达吸力或正压力的大小。向量的方向同机翼表面垂直,箭头方向朝外,表达吸力;箭头指向机翼表面,表达正压力。将各个向量的外端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压力最低(即吸力最大)的一点,叫最低压力点。在前缘附近,流速为零,压力最高的一点,叫驻点.机翼压力分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机翼在相对气流中的关系位置变化了,流线谱就会变化,机翼的压

9、力分布也就随之而变。 机翼升力的产生重要是靠上表面吸力的作用,而不是重要靠下表面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状况下,由上表面吸力所形成的升力,一般占总升力的6%到80左右,而下表面的正压力所形成的升力只但是占总升力的2%到0左右。如果下表面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产生向下的吸力,则机翼总升力就等于上表面吸力减去下表面的吸力。在此状况下,机翼升力就完全由上表面吸力所形成.二、阻力的产生 阻力是与飞机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动力,起着阻碍飞机迈进的作用,按其产生的因素可分为摩擦,产生一种制止飞机迈进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是在“附面层”(或叫边界层)内产生的。所谓附面层,就是指,空气流过飞机时,贴近飞机表面

10、、气流速度由层外主流速度逐渐减少为零的那一层空气流动层。附面层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来是,当有粘性的空气流过飞机时,紧贴飞机表面的一层空气,与飞机表面发生粘性摩擦,这一层空气完全粘附在飞机表面上,气流速度减少为零。紧靠这静止空气层的外面第二气流层,因受这静止空气层粘性摩擦的作用,气流速度也要减少,但这种作用要弱些,因此气流速度不会减少为零。再往外,第三气流层又要受第二气流层粘性摩擦的作用,气流速度也要减少,但这种作用更弱些,因此气流速度减少就更少些。这样,沿垂直于飞机表面的方向,从飞机表面向外,由于粘性摩擦作用的削弱,气流速度就一层一层的逐渐增大,到附面层边界,就和主流速度相等了。这层气流速度由零

11、逐渐增大到主流速度的空气层,就是附面层。附面层内,气流速度之因此越贴近飞机表面越慢,这必然是由于这些流动空气受到了飞机表面给它的向前的作用力的作用的成果。根据作用和反作用定律,这些被减慢的空气,也必然要给飞机表面一种向后的反作用力,这就是飞机表面的摩擦阻力。 附面层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层流附面层和紊流附面层。就机翼而言,一般在最大厚度此前,附面层的气流各层不相混杂而分层的流动。这部份叫层流附面层。在这之后,气流流动转变为杂乱无章,并且浮现了旋涡和横向运动。这部份叫率流附面层。层流转变为紊流的那一点叫转捩点。附面层内的摩擦阻力与附面层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实验表白,紊流附面层的摩擦阻力要比层流附面层

12、的摩擦阻力大得多。因此,尽量在机翼上保持层流附面层,对于减小阻力是有利的。所谓层流翼型,就是这样设计的。 总的说来,摩擦阻力的大小,决定于空气的粘性,飞机的表面状况,以及同空气相接触的飞机的表面积。空气粘性越大,飞机表面越粗糙,飞机表面积越大,摩擦阻力就越大。(二)压差阻力人在逆风中行走,会感到阻力的作用,这就是一种压差阻力。 空气流过机翼时,在机翼前缘部分,受机翼阻挡,流速减慢,压力增大;在机翼后缘,由于气流分离形成涡流区,压力减小。这样,机翼前后便产生压力差,形成阻力。这种由前后压力差形成的阻力叫压差阻力。机身、尾翼等飞机的其他部件都会产生压差阻力。 为什么在机翼后缘会浮现气流分离呢?其主

13、线因素是空气有粘性,空气流过机翼的过程中,在机翼表面产生了附面层。附面层中气流速度不仅要受到粘性摩擦的阻滞作用,并且还要受到附面层外主流中压力的影响。附面层中,沿垂直于机翼表面方向的压力变化很小,可觉得是相等的,且等于层外主流的压力。在最低压力点之前,附面层外主流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沿途压力逐渐减少,即形成顺压,气流速度是不断增大的。附面层内的气流虽受粘性摩擦的阻滞作用,使之沿途不断减速,但在顺气压的推动下,其成果气流仍能加速向后流去,但在顺气压的推动下,其成果气流仍能加速向后流去,但速度增长不多。在最低压力点()之后状况就不同样了。主流是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沿途压力越来越大,即形成反压,主

14、流速度是不断减小的。附面层内的气流除了要克服粘性摩擦的阴滞作用外,还要克服反压的作用,因此气流速度迅速减小,达到某一位置,附面层底层空气就会完全停止下来,速度减少为零,空气再不能向后流动。在S点之后,附面层底层空气在反压作用下开始向前倒流。于是附面层中逆流而上的空气与顺流而下的空气相顶碰,就使附面层气流脱离机翼表面,而卷进主流。这时,就形成大量逆流和旋涡而形成气流分离现象。这些旋涡一方面在相对气流中吹离机翼,一方面又持续不断地在机翼表面产生,如此周而复始地变化着,这样就在分离点之后形成了涡流区。附面层发生分离之点(S点),叫做分离点。 这种旋涡运动的周期性,是引起飞机机翼、尾翼和其他部分生产振

15、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什么机翼后缘涡流区中压力会有所减小呢?道德我们要明确,这里指的涡流区压力的大小,是和机翼前部的气流相比而言的。如果空气流过机翼上下表面不产气愤流分离,则在机翼后部,上下表面气流重新汇合,流速和压力都会恢复到与机翼前部相等。这样,机翼前、后不会浮现压力差而形成压差阻力。然而事实不是这样,当空气流到机翼后部会产气愤流分离而形成涡流区。涡流区中,由于产生了旋涡,空气迅速转动,一部分动能因摩擦而损耗,虽然流速可以恢复到与机翼前部的流速相等,而压力却恢复不到本来的大小,比机翼前部的压力要小。例如汽车开过,在车身后的灰尘之因此被吸起,就是由于车身背面涡流区内的空气压力小的缘故。 根据实

16、验的成果,涡流区的压力与分离点处气流的压力,其大小相差不多。这就是说:分离点靠机翼后缘,涡流区的压力比较大;分离点离开机翼后缘越远,涡流区的压力就越小。可见,分离点在机翼表面的前后位置,可以表白压差阻力的大小。 总的说来,压差阻力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形状和物体在气流中的相对位置有很大关系。迎风面积越大,压差阻力越大。象水滴那样的,前端园钝,背面尖细的流线形物体,压差阻力最小。物体相对于气流的角度越大,压差阻力越大。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都是由于空气的粘性面引起产生的阻力,如果空气没粘性,那么上面两种阻力都将不会存在。(三)诱导阻力机翼上除了产生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以外,由于升力的产生,还要产生一种附加的阻力。这种由于产生升力而诱导出来的附加阻力称为诱导阻力。可以说,诱导阻力是为产生升力而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