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899399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

2、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

3、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混淆了桃李与梅

4、花的界限。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第四是梅花的韵。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

5、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C梅花的姿,

6、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7、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

8、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

9、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

10、谥忠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厉:洪亮、激昂 B诸曹白事,有难决者 曹:同辈 C麾诸军毕济 麾:指挥 D潜刻期而去 刻期:约定日期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B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C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D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1、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C伯颜因为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规定,诸将不得入城。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7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译文: (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

12、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89题。【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8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分)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氓中以“ , 。”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3)苏轼在赤

13、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火 烧 云粱 爽 我喜欢过一个女孩。 她名字叫夏梦,读中学时在我隔壁班级。 如果我说我喜欢夏梦,于小毛一定会把牙笑掉。因为我和她完全就是两类人。整个中学时代,她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而我一直是我们年级的倒数第一名。 第一次看到夏梦,我便喜欢上了她。那天,我正在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被罚站,她进来送作业,穿着白衬衫牛仔裤,梳着蓬松的短发,英气逼人。她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连忙低下头,直到用余光看不到她了,才敢再抬起头。人生第一次,我感觉自己的样子很糗。 从此,我便像间谍一

14、样挖空心思打探她的一切。他们说,她很高傲,是班长,还是语文课代表。他们还说,她父母都是教师,对她管教很严,她每天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在外面玩儿。知道这一切,我有点儿同情她,总想有一天能带着她到处逛逛。一想到这儿,我就豪情万丈。可想归想,我知道这个心愿很难实现。 自从喜欢上了夏梦,不管于小毛怎么挪揄,我都不愿意再逃学。我喜欢趴在窗台上等夏梦的出现。如果我看到了她,我会像过节一样开心。如果她恰好也看到了我,我就比过年还快乐:特别是窗外有丁香花开的时候,晚上的梦里都是丁香花醉人的香味儿。 上课的时候,无论是哪个老师讲课,于我来说都是在听“天书”。我只干一件事一一练字。“字帖是夏梦的作文,是学校举行作文展览的时候,我在操场后面的橱窗里偷偷撕下来的。有一天,我觉得自己的字简直跟夏梦的字没什么区别,就用彩色的信纸抄了一首汪国真的诗,通过邮局寄给了她。 后来,我又听说她喜欢歌手郑智化。只要遇到她,我就用口哨吹一句郑智化的歌。我注意到,每次她的嘴角都会微微上扬。可始终,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 我美好的中学时代很快就结束了。她考入我们那里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而我去了一家技校学电器修理。重点高中在小城的最东边,技校在小城的最西边。每天晚上,我会沿着201国道,先是骑上一段长长的上坡再是一段长长的下坡,准时到达重点高中的门口,等待夏梦下晚自习,然后骑着车子默默地跟在她身后,保持着不远不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