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89568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届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届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届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届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机械运动真题体验把脉中考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2017 柳州中考)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A. 158毫米B.158厘米C.158 米D.158 千米【解析】选B。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58 m=0.001 58 km=158 cm=1 580 mm, 故只有 B 正确。2. (2016 泉州中考)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 实心球成绩为40 mB. 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 跳绳1 s跳100次D. 1 000 m 跑步用时4 min【解析】选 0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 10 m左右,不可能达到40 m,故A选项不符合

2、实际;中学生立定跳 远的成绩在2 m左右,不可能达到10 m,故B选项不符合实际;中学生1 min跳绳可达180次,1 s跳3次左 右,故C选项不符合实际;中学生1 000 m跑步成绩一般在 3 min 40 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 min,故D选项 符合实际。3. (2017 哈尔滨中考)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emo023hmlHitjiiiliiiiliuihiiil tTT,【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读数时,首先要看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量程1.704. (2017 江西中考)物理是一门

3、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15 h 9 min 25 s 。mins。答案:1 s 9255. (2017 贵港中考)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i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 s。世纪金榜导学号 59944004【解析】(1)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物体左侧与0.00 cm对齐,右侧与2.50 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50 cm。(2)在停表的中间 表盘上,5 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min,指针在“1”和“ 2”之间,偏向“ 2”一侧

4、,所以 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 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s,指针在50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0 s,即停表的读数为1 min 50 s,即110 s。答案:2.501106. (2016 德州中考)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 emo234 cm【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 0.1 cm,纽扣的左侧与2.00 cm对齐,右侧与3.20 cm对齐。故纽扣的 直径为:3.20 cm-2.00 cm=1.20 cm 。答案:1.20【方法归纳】待测物体始端不在零刻度线时,首先应合理选取“零点”,用待测物体末端所对应刻

5、度值减去始端所对应刻度值。【知识拓展】无测量工具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测量(1)目测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1 m、1 dm、1 cm等长度单位形成了较清晰、深刻的印象 ,通常把被测物体的长度和已知长度单位进行比较 ,用眼睛估计两者的倍数就能得到目测值。此法快捷、方便,但误差较大,如木匠师傅估测木条长度,车工估计工件厚度等。(2)手测法。古代人们常用“拃”和“指”来作长度的单位。“拃”: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指”:一个食指的宽度。这种方法沿袭到现代,人们常常有意识地测出自己一拃的长度或一指的宽度,在生活实践中迅速估测物体的长度。 步测法。“步”:古代人们指正常步行时两足尖的距

6、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测出自己正常行走时一 步的长度,来估测家到学校、工厂等地的距离。考点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7. (2017 内江中考)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 ,让风(流动的空气) 高速地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 59944005()A. 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 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 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 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相对运动。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A错误;风是流动的,故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B正确;风

7、相对于风洞和地面都是运动的,C、D错误;故选B。8. (2017 扬州中考)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 ,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 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006()A.菲菲正确B.翔翔正确C.两人都正确D.两人都不正确【解析】选 G本题考查参照物。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不同。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由于火车位置发生变化,因而火车是运动的,结论正确;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结论也是正确的,故

8、选Co【方法归纳】物体运动的描述(1) 应采用“换位思维法”,即选取一参照物,判断另一物体运动情况时,我们应“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假如我们站在参照物上去感觉研究对象的动与静。(2) 选取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一定要考虑研究对象与参照物间运动的快慢。(3) 运动速度相同,运动方向相同的物体,互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即相对静止。9. (2016 无锡中考)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解析】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飞行员相对于战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航空母舰或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而是运

9、动的。答案:战机 航空母舰(甲板)10. (2017 乐山中考)成绵乐高铁开通两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列车启动后,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是静止的。答案:列车静止【方法归纳】判断多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方法(1)找准题中的参照物:若题中没有给出参照物而要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若给出参

10、照物,则按照参照物进行判定。(2)找准突破口 :在选取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运动的快慢关系,又要考虑到运动方向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定,同时还要注意到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情况。考点3速度及相关计算11. (2017 黄石中考)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于5月17至27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一一湖北黄石成功举行。在百米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A.2.5 m/sB.3.3 m/sC.7.0 m/sD.11.1 m/s【解析】选 G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中百米纪录略小于10 s,即运动速度略大于10

11、m/s;中学生百米所用时间要超过10 s,即运动速度要小于 10 m/s,不可能达到11.1 m/s;而2.5 m/s和3.3 m/s 太慢,7 m/s 符合题意。12. (2017 镇江中考)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 5 s和2 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 1左侧9 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耳 关卡1关卡2关卡3关卡4A一 -1* 9m *厦XmSin8 in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9 m【解析】选B。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

12、小强运动到关卡1所用的时间为4.5 s,而放行时间是5 s,故关卡 1不会挡住小强,故D错误;小强从 A点运动到关卡2用时9 m + 8m2川=8.5 s,此时关闭时间已过,且放行时间过了 1.5 s,故关卡2不会挡住小强,故C错误;小强9m+8m+8m从A点运动到关卡3用时丄川.八=12.5 s,正是第二次关闭过了0.5 s还有1.5 s的时间,故最先挡住小强的是关卡3,故选B。13. (2017 上海中考)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 m。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间的距离为s,贝U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

13、007()A.v 甲v 乙,s=36 mC.v 甲v 乙,s=36 mB.v 甲 v 乙,s=18 m【解析】选D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由图像可知,两车速度分别为2 m/s 和 1 m/s,故 v 甲 v 乙,故 A 和 B均错误;两车相遇时,有s=(v甲+v乙)t;乙距M点12 m,则v乙t=s-12 m,可得s=18 m,故C错误,D正确。14. (2016 哈尔滨中考)百米赛跑时,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位置如图所示,可知运动较快的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起跑线甲Al_ZT【解析】由题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员运动的路程长,故乙运动得较快。答案:乙 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乙

14、运动员运动的路程长【方法归纳】图象交点的意义匀速直线运动的s -t图象中,两线相交于一点,表示两个物体在此点相遇;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中,两 线相交于一点,表示两物体在此时具有相同的速度。15. (2017 深圳中考)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 ,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 A开始沿直 线运动到位置 B。所用的时间为2 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BI【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80.0 cm;平均速度s 80,0 cm为:v= =-=40.0 cm/s=0.400 m/s 。答案:80.00.400【考点综合练】16. (2017 无锡中考)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 ,他测量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时间为2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用刻度尺测出的距离为cm,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km/h。堰桥站锡北运河站2 km1s 1【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和速度的计算。由图可知-h两站间的距离为 2 km,时间为2 min = h,则平均速度为v= = )=60 km/h。,距离为2.00 cm;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则答案:2.0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