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课说理凸显活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888886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晒课说理凸显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晒课说理凸显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晒课说理凸显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晒课说理凸显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晒课说理凸显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晒课说理凸显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晒课说理凸显活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案例晒课说理,凸显活动 -以一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例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万全镇永丰中学 陈章新背景:2015年3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晒课中,确定了课题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我根据自己的思路写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稿),学校教研组集体讨论并给出了宝贵的意见。通过集体建议,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二稿)。经过两次讨论和修改后,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定稿)。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的知识,它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具体分为三种情况:1、通过数小棒运用数的组成来比较不

2、同的两个数的大小。2、用计数器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学情分析:我们一年一班有48名学生,学前基础参差不齐,现已接受半个学期的入学教育。由于我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学生思维发展,整体看班级学生有学习数学的愿望,并且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索、创新、与人合作。在数数和读数和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但是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必须运用一定的情境图,激发学生比较的欲望,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学设计(第一稿):一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

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数小棒,运用自计数器,不脱离课,自主学习,观察说理,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建立一定的数感。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比较一百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借助100以内的数的数目表来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能正确运用“”、“”、“”。学习难点:探索并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知识链接:由已学过100以内数的顺序和由已学过的20以

4、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来推进到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学习准备:实例图 计数器 教学小棒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按顺序填数。 8183273049512、看数字说组成。38的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68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8”在( )位上,表示( )个( )二、观察说理,比较大小。1、出示小棒图。(左边42个,右边37个。)2、学生四人一组来数小棒的数目,并用计数器把数到的小棒数目表示在计数器上。3、小组长汇报结果,派代表上台演示。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5、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

5、,哪个数大?”6、小组用小棒快速数出42和37,讨论他们的大小关系。7、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三、比一比1、小组合作用计数器分别摆出23和25;81和18,比较他们的大小。2、小组长汇报结果,教师总结。学生想:用什么方法快速比较出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最先比高位上的数,再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大小。)四、课堂训练 1、比大小,在填上“”、“”或()填适当的数。 48 45 68 78 69 69 57 56 80 90 9889 2、比谁聪明。我们学校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了很多书,各年级的小朋友积极参加,我校六个年级的捐书

6、情况如下:一年级59本 二年级48本 三年级61本四年级53本 五年级37本 六年级89本1)选择两个数比较大小,能写出几个就写几个。2)请小朋友们根据书本数的多少排队。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密蜂送信(连线)。38 8561 大于60的数 5156 2449 小于60的数 9074 604、把下列数用“”排列:38 58 98 60 79 ( )( )( )( )( )五、结束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六、板书设计数的大小比较 42里面有4个十 37里面有3个十 42 37两个数比较大小,最先比高位上的数,再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大小。一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

7、案(第一稿)学习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利用有趣的情境和轻松愉快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2页,用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好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抽象概括、比较归纳。一、观察说理,比较大小1、自学课本第42页第一个对话框。你们是怎么比较大小的?为什么个位上的数字不用

8、进行比较了?根据你学到的知识完成下面比较大小的练习。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第1题。(做在书上)在 中填“”、“”、“”。计数器上 29 30 81 18思考:课本中利用小棒比较42和37的大小。1、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2、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是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同样29 30 81 18,这几个数比大小,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2、自学课本第42页第二个对话框。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该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完成下面的习题。左边有28个鸡蛋,右边有26个鸡蛋。28由( )十和( )个一组成,26由(

9、)十和( )个一组成,则( ) ( )。思考:在两个计数器上分别拨出23和25, 方法一: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3在25的前面,所以2325。 方法二:23和25的十位上都是2,表示有2个十,所以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上的数,23的个位上是3,25的个位上是5,所以2325。得出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42页第二题。(做在书上)2、比谁聪明。我们学校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了很多书,各年级的小朋友积极参加,我校六个年级的捐书情况如下:一年级59本 二

10、年级48本 三年级61本四年级53本 五年级37本 六年级89本1)选择两个数比较大小,能写出几个就写几个。2)请小朋友们根据书本数的多少排队。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课本第44页“做一做”第3题。(做在书上)4、把下列数用“”排列:38 58 98 60 79 ( )( )( )( )( )研讨过程:为了更好上好这节课,我结合教研组的建议再次设计了本节课的学案。学案完成后,又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合理化的指导意见,在学案设计的自主学习这一块中,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观察说理,比较大小(一)和观察说理,比较大小(二)层层剖析,最终得出100以内的数大小的比较: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大小

11、,完成了学案的自主学习、巩固练习。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特点设计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这组练习题既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对知识的应用提升了一定的高度。呈阶梯形呈现给学生,照顾了全体学生。最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定稿(第二稿)。教学设计(第二稿):一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案(第二稿)学习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一、自主学习观察说理,比较大小(一):自学课本第42页第一个对话框,前后4人一组相互配合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的。你们是怎么比较大小的?为什么个位上的数字不用进行比较了?根据你学到的知识完成下面的习题。在 中填“”

12、、“”、“”。计数器上的数: 29 30 81 18观察说理,比较大小(二):自学课本第42页第二个对话框,前后4人一组相互配合讨论:23和25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该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完成下面的习题。左边有28个鸡蛋,右边有26个鸡蛋。28由( )十和( )个一组成,26由( )十和( )个一组成,则( ) ( )。二、巩固练习。(一)基础练习1、填“”、“”、“”。41 45 68 78 69 6957 56 80 90 98 892、密蜂送信(连线)。38 8561 大于60的数 5156 2449 小于60的数 9074 60(二)变式练习 比谁聪明。我们学校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了很多书,各年级的小朋友积极参加,我校六个年级的捐书情况如下:一年级59本 二年级48本 三年级61本四年级53本 五年级37本 六年级89本1)选择两个数比较大小,能写出几个就写几个。2)请小朋友们根据书本数的多少排队。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三)拓展练习:把下列数用“”排列:38 58 98 60 79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